过年风雪回家路

1983年冬,我们几个同年入伍的战友早早约好一起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我和战友吴学林一同踏上回家路。即便从始发地宁波站上车,也只买到一张坐票一张站票,就这还是托铁路军代处战友帮忙才买到的。下午一点多上车,过道、卫生间等车厢角角落落就已站满了人。好歹有张坐票轮着坐,一路上我们倒也不觉得累。经停杭州站时,从车窗和车门又爬进、挤上来不少人,本已拥挤的车厢更加拥挤不堪。那场景远非今日春运高铁快捷舒适所能想象。

车过绍兴,老天下起了雨夹雪。许是离别亲人久矣,纷纷扬扬的雨雪,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回家的愉悦之情。不多久,有婴儿啼哭声断断续续传来。学林站起来见是一年轻妈妈正哄着给孩子喂奶,便大声招呼她们过来坐。闲聊中得知,孩子父亲是海军驻镇江某部队干部,她们是到圌山探亲过年。穿便装的我们会意地笑了笑并未暴露身份。说实话,我们对镇江有海军部队驻扎并不知情,对圌山的“圌”字更是蒙圈,化学老师出身的年轻军嫂见状,对圌字的写法和字意做了不亚于语文老师的专业讲解。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后,我随舰队首长到镇江海军4822船厂考察,路过圌山时,大家对路标上“圌山”的圌字不认识,而我则不失时机激活记忆,做了回教科书式的详解。首长和战友们的点头赞许,再次让我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老话的精妙所在。

风雪中,列车晚点个把小时到达上海站。一同入伍,其时正给电影《51号兵站》中的“小老大”原型张渭清(时任东海舰队后勤部副参谋长)老首长当公务员的瞿斌,“亲自”到站台上来接我们,看我们提着大包小包下了车,便笑着说:知道你们头趟回家,少不了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所以搞了辆车来接你们。我们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熊抱,算是谢了。

第二天一大早,翟斌和我们一同登上开往芜湖的642次列车。车厢里依旧是人挤人、人贴人,空气中依旧弥散着劣质烟草和各种汗液的味道。到底是首长亲自调教出来的,见乘务员来来回回不停地忙活着,翟斌提议,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他们分担些劳动。于是,我们找到列车长,拿出军官证,表明来意。见我们都是军人,车长笑着接受了我们的申请。列车一路冒雪飞奔,我们也一路干得不亦乐乎。过了南京站,车长招呼我们到软席车厢喝口水歇歇。那时的软席车厢,能坐的非富即贵。有钱也没用,买票得要介绍信,还要一定级别才行。与车长聊了会儿天,起身准备继续为人民服务,车长却让我们把行李拿过来,说过了南京站,软席空点了。我们虽然心中窃喜,面上却推辞再三。常年在道上跑的车长何许人也,随即提出补足差价的动议。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可以有”的盛情。

一路喘着粗气的绿皮车,下午一点多到了芜湖站。和来接我们的哥哥一起,折腾过江到无为二坝汽车站已是下午三点来钟了。江淮地区连续几天的大雪,导致道路十分泥泞湿滑,到县城的多趟公交车也严重误点。因此,每来一趟车,伫立风雪中急于回家的人们,都奋不顾身,拼命也要挤上车。“照这样乱下去,谁也别想顺利回家。”曾为军人的哥哥边说边和我们几个一商量。于是我们又自告奋勇与车站工作人员一道,担起了维持有序乘车的重任。

直忙到傍晚天擦黑,我们才搭上了最后一班公交车。顶风冒雪加上一路颠簸,平常一个半小时即可开到家的路,硬是开了6个多小时,才于大年三十凌晨到达县城。哥哥先将两位战友安排住下,再和我这个风雪夜归人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家里。躺在床上打盹等着我的爸爸妈妈,听见开门声,赶忙下床走到客厅,一边忙不迭地叫着我的小名,一边一把将我这个四年未见的老巴(最小)儿子紧紧抱在二老温暖的怀抱里,久久不愿松开。(任容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标上   风雪   软席   芜湖   镇江   车长   首长   舰队   战友   车厢   闲着   县城   海军   哥哥   下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