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别闲着,要让自己增值

01

过了六十岁,就是老年了。离开职场,淡出圈子,回到家庭里,安度余生。

一路走来,忙忙碌碌的生活,终于落下帷幕了。以后的日子,以“闲着”为主。

人生一世,几十年而已,看似漫长,其实一捧沙,漏完了,就没有了。

作家林清玄说过:“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人啊,一直闲着,会闲出病来的。还会形成人与社会之间的障碍,最终被社会淘汰出局。

如果想过体面的生活,就要让自己增值,持续走向高处。看似一样年纪的老人,但是精神面貌不同,健康状况不一样。有人精神矍铄,口吐芬芳,有人唉声叹气,看不到阳光。

唯有自我增值,才能持续向好,不被时代遗忘。

02

第一,读书,增长智慧。

北宋宰相寇准一身正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有一个地方官员张咏,评价寇准,是一个才子,但是学术不高。

一来二去,张咏的话就传到了寇准耳朵里。他没有生气,而是专程去拜访。

张咏推荐了一本书——《霍光传》。

寇准回到家,打开书,发现里面一句话——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变着法子提醒一个人,要学习,真的是用心良苦。接受批评的人,也醍醐灌顶。

后来,寇准被贬雷州,除了处理政务,就是读书、会友。病痛中,赋诗一首:“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一辈子都在读书,人生的起起落落就显得平常了。失去了位置,但是还有可贵的家风。

当我们老了,能够留给后人的,不是金钱和房子,也不能让后人世袭位置。唯有家风可以代代传承。

老人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价值,还会带动全家人的学习风气,从此留下好的家风。同时,老人和时代永远一起进步,在思想上还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

03

第二,运动,增长健康。

诗人余光中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岁月催促我们变老,一秒钟都不愿意停下来。当我们休息的时候,白发还在长;一觉醒来,皱纹又深了。

在内心深处,所有的人都希望“青春永驻”。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唯有加强锻炼,合理规划一天的时间,并且自律。

晚清大臣曾国藩,对于养生很有研究,他说:“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当他年迈的时候,还有睡觉前用温水洗脚,吃饭后走一千步的习惯。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运动,注重劳逸结合,就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老人身体健康,儿女少操心,反过来说,老人还能帮助儿女做很多事情。寿命长了,退休金也拿得多,想起来就舒心。

好的习惯,让身体形成良性循环,坚持下来了,多方面得利。

04

第三,行善,增长精神。

鲁迅有一句名言:“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体现时间的成本和效果。

作为老人,不能围着工作,团团转了,也不可能总是抱着手机看,在家里做饭菜。时间如何增值,关键是为社会作贡献。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张,退休之后,经常清扫楼梯间,还帮忙修理花草。放学的时候,他会站在门口,引着孩子过马路。

时间长了,小区里的人,遇到麻烦事,都会去找老张。过节的时候,还请老张到家里吃饭。

原本陌生的邻居,因为有了老张,变得熟悉起来。

居委会专门给老张家做了一块牌匾——社区好人,号召大家都学习老张。

当我们走不动了,回想自己的过往,不因碌碌无为而遗憾,不因做了坏事而羞耻,就真正是不负不欠,善待一生。

05

第四,爱家,增长感情。

有这样一句话:“人到晚年,最贵的一顿饭,叫做‘阖家欢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吃饭,儿女说赚钱,老人说健康,孩子说读书,就体现了几代同堂的格局。

当然,一顿团圆饭,主要的功劳,来源于老人的勤劳和厨艺。

年轻人都很忙,还要专门挤出时间做一大家子人的饭菜,就会更忙。老人主动承担做饭的任务,年轻人会很开心。

如果老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厨艺,就好上加好了。

很多年轻人,喜欢“常回家看看”,不仅是牵挂老人,还牵挂着父母做的饭菜。饭菜里,有妈妈的味道,有父亲的爱,还有童年的滋味,令人向往。

每到过节,父母把腊肉、腊鱼、萝卜条......给了儿女,带到了异乡,就是功劳一件。这份感情,变成了无尽的牵挂,隔着时空,都可以感受到。

06

对于勤劳的人来说,年龄就是一个数字,年轻才是永恒的主题。

别以为,六十岁之后,有了退休金和存款,有了小屋,就完成了一切使命。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那一天,就还可以风都不止。

不管人际交往,还是家庭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都存在“价值交换”。你有价值,因此家人厚爱你,别人愿意和你并肩,社会愿意接纳你。

你可以退休,但是不要退色。

你可以服老,但是不要叹老。

愿你我,做一个闲不住的人,持续攀高。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家风   厨艺   闲着   饭菜   儿女   老人   精神   价值   时间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