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禅林 - 灵谷禅寺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它就是“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灵谷景区

灵谷寺内有照壁、山门、前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玄奘院等殿堂 ,寺后有宝公塔。灵谷寺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灵谷寺全景图

灵谷寺的历史

唐朝:

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

宋朝:

开宝年间, 易名为开善道场。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

元朝,明朝初年:

被称作“蒋山寺”。

明太祖朱元璋选定此处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原寺移到灵谷寺现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故而命名为“灵谷禅寺”。用砖石砌成的无量殿(又称无梁殿),安置无量寿佛本尊,灵谷寺的寺匾额是朱元璋所赐,并敕封寺名“灵谷禅寺”。当时灵谷寺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还有灵谷塔和三绝碑等胜境;玄奘纪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师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师顶骨纪念塔中有玄奘顶骨舍利。

明代古灵谷寺的范围包括了今灵谷景区全部,以及南京体育学院等地。据载,当时每天傍晚,寺僧要骑着马才能去关山门。山门也就是古灵谷寺的大门,在今南京体育学院以南,这里有一个叫大栅门的地名,就是由“大山门”谐音而来。

清朝:

初年,遭受兵火打击,明清易代后除无量殿和宝公塔外,明代建筑所剩无几。但次年很快地就复兴了。清代灵谷寺基本保持明代的范围。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建筑大多毁于此。

曾国藩在无梁殿东、八功德水侧建了一座龙神庙,造山门、正殿、客厅、僧房、斋堂、厨房等25间,并置办了钟鼓桌椅等。这座龙神庙,就在今灵谷寺的位置。


清朝时期的灵谷寺示意图

民国:

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荒废的古灵谷寺原址建设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设期为1928至1935年。期间原灵谷寺则迁至东侧同治六年所建的龙神庙,并将无梁殿前大雄宝殿中的佛像全部归并到龙神庙中,并改将龙神庙为灵谷寺。 四方墙壁设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名单。

新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阵亡将士公墓后更名为灵谷公园(灵谷景区),第一公墓改为花坛和草坪,第二公墓改为邓演达墓,第三公墓废弃。


邓演达墓

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从市文管会请回供奉玄奘法师灵骨,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顶骨即安奉于此中。


玄奘法师纪念堂

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灵谷寺后,对灵谷寺进行了全面维修,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经楼,新建了观音宝阁、玄奘院等建筑。

山门

山门位于万工池北侧是灵谷景区的大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红山门后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在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阵亡将士牌坊,牌坊建于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牌坊的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四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山门

无梁殿

明代古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由于这座殿是砖石拱券结构,不用梁木,所以俗称“无梁殿”。无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大殿的东西长53.8米,殿前露台宽敞,面阔5间,进深3间。殿顶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个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结构改变了中国古建筑梁柱结合框架式的建筑传统。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砖砌造而成。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


无梁殿


无梁殿拱形殿顶

灵谷塔

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囯二十年~民国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该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用钢筋水泥建筑。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底层外壁石刻 “精忠报国”为蒋中正题书。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后门为“有志竟成”。


灵谷塔

松风阁

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这座建筑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纪念馆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国建筑师茂非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造价21.5万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纪念馆”。这幢二层楼建筑,东西长41.7米,南北宽19.7米,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外有回廊,楼下为9间,中为穿堂,上面是走马楼式的楼屋。上下遍设架柜,供陈列阵亡将士遗物或举办展览。


松风阁

宝公塔

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当时建塔耗资20万银两。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将塔与寺一起迁往这里,改名叫灵谷塔。塔初建时为5层,可惜原塔早已毁尽。宝志和尚是南京栖霞东阳人,7岁出家,死于梁天监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宝公塔原为七级,砖木结构,明初在今灵谷塔位置,建造烈士公墓时迁移至此,为覆钵体形式,1941年完工。


宝公塔

将士公墓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无梁殿东西后三个方位,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落成,共建筑有公墓3座,第一公墓居中,位于无梁殿后面;第二、三公墓位于无梁殿东西两侧。三个公墓共葬入1029名国军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和12.8淞沪会战阵亡将士。牌坊建于1933年,建造在42级石阶之上,台基长32.7米,宽16.6米,高10米,共5间,钢筋水泥结构,座基外镶花岗石,绿色琉璃瓦盖顶,饰有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前后门额上镌刻有“大仁大义”、“救国救民”八个大字,左右门额上配有瓷质国民党党徽。第一、二、三公墓的地上建筑基本已经被毁。


将士公墓牌坊


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玄奘纪念堂

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放着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朝高僧,唯识宗的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建一座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

2016年1月8日,灵谷寺玄奘院地宫举行落成仪式,镇寺之宝——玄奘的顶骨从玄奘院大殿移驾地宫内保存。

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

金陵桂花王

位于无梁殿北侧大草坪内,品种为“波叶金桂”,树高7米,冠幅8米多,主干直径约1米,树龄150年,被誉为“金陵桂花王”。

金陵桂花王


千年灵谷寺,万株桂花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国民革命军   牌坊   顶骨   禅林   琉璃瓦   纪念堂   山门   公墓   将士   法师   建筑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