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李叔同(十一)

金缕曲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一李叔同

1905年对他来说,是被泪水和悲伤侵蚀的一年,也是面临重大转折的一年。春寒料峭时,他痛失慈母;七月时,科举彻底土崩瓦解,他面临前途未卜的窘境;秋日阑珊时,他做出重大决定,抱着艺术救国的决心,告别妻儿,留学东瀛。

他作这首《金缕曲》,以“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天津、上海,上海、天津,几年来,他南北漂泊,虽然也曾“二十文章惊海内”,但一介书生,那所谓的救国图存,毕竟空谈何有。于情感,他不忍,不忍离去,他不舍,不舍家国;于理智,他不得不丰满自己,为了归来,为了家国。

是祖国,忍孤负!

他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他是赤子,身上潜蕴着屈原、岳飞、谭嗣同一般的正义感,拥有甘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耿直率真,那是还未被唤醒的佛性光辉,不容忽视的人之本性。

日本,海那边的东瀛岛国。那里的春天,樱花如火如荼地盛开着,一簇笼簇,花枝烂漫,掩不住的惊世繁华;一片片,花落满地,抵不住的花香满园。

在这里,他方向明确,即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这是他极具天分的专业,他要在文艺救国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他与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朋友们一起筹划包创办了一份《美术杂志》,只是国之怯弱,当稿件准备得差不多时,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一切切都被搁置,有时候,人在屋檐下,就不得不低头。

不公平的规则激起了留学生生的民愤,罢课、游行的呼声此起彼伏,更有学生陈天华蹈海自尽以励国人。只是,国微力薄,在日本人眼里,一切就像小丑的演出,他们不屑一顾。第一次,李叔同感受到了弱国国民的强烈悲愤是多么地无力。

1906年的夏天,他罹患肺结核,终于决定回国休养,那时他已经如愿接到东京上野美术学校西画科的入学通知。

见识过日本王朝的朝气蓬勃,他的视野渐渐打开,思绪也不再局限小家小国,他叹息,他愤慨,他想要唤醒那一颗颗麻痹的心。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越长大越明白:相聚是意外,离别才是常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没有不苦的别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屈原   西画   文部   海内   东瀛   天津   日本   上海   法师   祖国   美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