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灶灯、滚龙灯、做“圣虫”……正月十三的民间习俗,原来这么多!

农历正月十三

也被称为“灯头生日”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

称为“点灶灯”



点灶灯

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旧时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滚龙灯



每一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一天黄昏,六条老龙和好几条滚龙初次在街上。灯火初放时,龙灯刚开始左右穿梭,四处回旋飘舞。街道社区两边,家家户户悬灯,家家户户焚香放鞭炮。然后,滚龙、花蓝、小故事灯、跑马灯、鱼灯、狮子座灯、兔子灯、彩蝶灯、金瓜灯都上街。这时候道上各色各样龙灯穿流不息,各种各样花灯闪动光辉,一直要闹到三更之后,方可收灯,隔日再然后玩灯,直至十六日圆灯。


扎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吃汤圆


“上灯汤圆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正月十三夜里全家人吃汤圆,喻意“圆圆满满”。实际上小朋友们的心早就奔向街道,三扒两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烟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大街上去逛花灯了。


做“圣虫”


正月十三,在农村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期间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节,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

祭海


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按照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会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璀璨的烟花,寄托了人们对大海的祝福和敬畏,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放海灯



正月十三放海灯,是在我国渔夫的民间风俗,据庄河民间故事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辰,在南方地区有的地域也有七月十五和三月二十三的不一样叫法。本地渔夫和群众承袭着民间风俗,在岸边摆放贡品,引燃烟花炮竹,把制做精致写进祝愿的船灯放进海洋,祈祷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来源: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龙灯   金瓜   圆子   庄河   正月   呼和浩特市   民间   灯头   花灯   彩灯   家家户户   渔夫   汤圆   习俗   风俗   农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