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满江红》道尽家国情怀

今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在获得观众好评如潮的同时,其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也得到诸多点赞。

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兴年间,此时民族英雄岳飞已经遇害4年。在宰相秦桧与金国使者会谈的前夜,金国使者死在驻地,一封给秦桧的密信也不翼而飞。一群小人物看似被迫卷入命案、挣扎求生,但其实他们才是幕后之人,只为让秦桧说出岳飞死前在狱中的遗言——《满江红》。“怒发冲冠”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影片高潮,随着全军复诵,岳飞的忠义之魂点燃了观众的热血,令人动容。

《满江红》海报


01

精忠报国:触动人心的共情力量


有人说,《满江红》的定位是古装悬疑,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同时加入了大量喜剧元素,有众多实力演员助阵,所以能在春节档一马当先,票房持续走高。也有人说,电影口碑持续发酵的真正原因是“精忠报国”的主题表达,让观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小玉认为,悬疑和喜剧是《满江红》的外壳。编剧陈宇在创作的时候“有一张很复杂的思维导图”,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布下一个个精巧的局;同时,导演张艺谋希望观众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笑够30次,这样喜剧才够量。悬疑和喜剧的确是《满江红》获得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真正成就一部电影的必然是其独特的“精、气、神”,《满江红》的“精、气、神”就是岳飞的忠义之魂。

影片的主角是一群小人物,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大人物”手中,所以他们处心积虑地“求生”。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我们却发现即使是小人物,他们的命运也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他们偏要“舍生取义”。4年前,英雄岳飞含冤而死;4年后,一群岳飞的追随者前仆后继,只为让岳飞在狱中写下的壮烈遗言传唱千古,让“精忠报国”的信念不可战胜。《满江红》中没有出现任何岳飞驰骋沙场,收复山河的画面,却能让观众透过抽丝剥茧的情节与万千士兵一起怀念逝去的英雄,领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用编剧陈宇的话来说,电影从“剧本杀”上升到了“小人物的热血”,再上升到“中国人上千年的情感基因、文化基因”,因为“精忠报国”是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本能和朴素的情感。

《满江红》的成功之处在于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心魂,以深抵心灵的共情力量唤醒了中华儿女镂刻于血脉中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

02

《满江红》: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影片最后,观众终于知道岳飞留下的遗言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那首词——《满江红》,随着“秦桧”的激情朗诵和全军士兵的放声复诵,一种壮怀激烈、震撼人心的磅礴力量油然而生。但也有观众表示不解,用这么多人的牺牲换来一首词,值得吗?对《满江红》的力量,董小玉的理解是,电影用诗词来撼动人心,这种微言大义的叙事方式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曾经的地痞无赖张大为什么会变得智勇双全、视死如归?因为他加入了岳家军,即使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也淬炼了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流落烟花之地的舞姬瑶琴为什么自愿入局、舍生取义?因为是金人杀害了她的家人,国仇家恨让她不甘做“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而选择英勇赴死;亦正亦邪的宰相亲兵营统领孙均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抛弃“前程”,只为让《满江红》传遍全军?因为他看见了张大背上的刺字——“精忠报国”,因为他不愿再做受人唾弃的“走狗”。而这所有的一切——国仇家恨、一腔忠愤、未酬壮志、碧血丹心,全都融进了《满江红》里,像滚烫的热血在天地间汩汩流淌。这首词传达的是岳飞的赤胆忠心,是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铮铮脊梁。可以说,“张大们”这些小人物用牺牲换来的并不是一首词,而是面对异族侵略时的“怒发冲冠”,是“靖康耻、犹未雪”的忍辱负重,是时不我待、壮志难酬的“空悲切”,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怀豪情。

《满江红》承袭着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胆忠心,融汇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文化河流中,浸润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舍身忘我、奋勇向前。

03

孙均:有血有肉的忠义之魂


与小兵张大、舞姬瑶琴、马车夫刘喜等小人物相比,亲兵营统领孙均似乎是“人上人”,他杀伐果决、一心立功,即使几经反转,他最终选择了“忠义”二字,但始终不像“张大们”那么纯粹。董小玉则认为,如果说“张大们”是布局之人,那么孙均可以说是“被入局”之人,与怀着一腔赤胆忠心、视死如归的“张大们”不同,孙均的立场随着剧情的反转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开始,孙均是亲兵营副统领,他查案只是职责所在,甚至“公报私仇”处决了统领王彪,让自己成功上位。就像秦桧后来对他的评价,他已渐渐了悟了为官之道,如果坚持不入局,他或许真的会成为“人上人”。但他入局了,在张大一帮人一一牺牲之后,他接过了那把无形的刀,架在“秦桧”脖子上,在全军复诵《满江红》时,他赤红双眼,字字铿锵,热泪滚烫,此时,他从“走狗”变成了真正的少年将军。他说自己是在看见张大背上的“精忠报国”4个刺字时才决心入局,但其实,当面对金人通译肆无忌惮地鞭打辱骂,他选择忍气吞声,张大却对通译拔刀相向时,他的内心就已动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是宰相秦桧的亲兵营统领,但又何尝不是大宋的臣子?他一生最恨旁人骂他“走狗”,他心中始终有金戈铁马的忠勇军魂。孙均的存在让忠义之魂更加丰富立体,观众在他身上看见了秦桧的影子——他们都背负着相似的骂名,但与秦桧不同的是,孙均心中仍有一块净土,那是一道裂缝,让阳光穿透,让热血迸发。


《满江红》是一部成功的春节档商业大片,剥开悬疑和喜剧的外壳,影片传递出来的是植根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深处的家国情怀和忠肝义胆。如果说“悬疑管够、笑到最后”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最初原因,那么主题升华则是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激活观众文化基因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主流价值“增值”传播的缘由。

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作者:叶灿

编辑:柳香璐 别致

“在看”我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满江红   靖康   忠义   壮志   赤胆忠心   精忠报国   兵营   走狗   小人物   悬疑   基因   情怀   喜剧   观众   力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