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供链重新布局动力之技术进步使产业转移的方向进一步两极化

技术进步对全球化的作用是双重性的。一方面,技术进步让全球化在空间层面上扩展到更广阔的地域里;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令发达国家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一是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使得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速度加快。

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产业长期处在萎缩和外流的历史进程中。以美国为例:美国五大湖地区曾经是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在 1870 年-1960 年的时间里,都是美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见证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全部过程。但在上世纪 6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外迁和衰落让五大湖区沦为铁锈带,工厂纷纷关闭,失去就业机会的五大湖地区人口不断外流,1929年五大湖区占全美人口的 20%,到 2018年仅为 14%。

这个产业外流的状况并不像美国很多政客所说的,是中国“抢夺制造业工作”的结果。相反,它是全球化导致经济发展要素在全球重新合理分配的一部分。因为从美国逼走制造业的,恰恰是迅猛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电子和计算机产业就已超过汽车制造业,成为拉动美国 GDP增长的主要行业。美国南部阳光带的城市,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浪潮的最大受益者。1940年,美国前十大城市中,有五大城市都位于五大湖地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匹兹堡都是重要的工业中心。而到 2010年,除芝加哥外,美国前十大城市中已经看不到五大湖和东北部工业城市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加州和美国南部阳光带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供链中的优势正在下降。这一趋势实际上在2016年前后就已初现端倪。2016年,国际经济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了政策简 报 《 机 器 人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工 业 化 》 ( Robots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该简报援引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正在经历大规模自动化进程的岗位数量要多于发达国家,未来将有近七成(2/3)的岗位或消失

UNCTAD认为,随着自动化进程的推进而带来的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劳动力优势将面临被侵犯的风险。如果机器人被认定为一种资本形式,是低技能工人的替代品,其不断增长的使用率将减少人力在总生产成本中的份额,这对拥有大量低廉劳动力的国家是极为不利的。

在 UNCTAD 的报告中,2015 年以前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部署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气和电子这两个行业内。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趋势正在向其它领域蔓延。例如,根据自动化推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Advancing Automation)的数据,2020-2021年,美国机器人采购订单增长 67%,其中一半以上甚至来自非汽车行业,如塑料、半导体、电子、金属,甚至食品和其他消费品行业。

二是互联网和运输技术的进步使得跨国企业的布局正在转向新兴市场。

在制造业管理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微笑曲线” (SmilingCurve)。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附加价值,微笑曲线在中段位置的附加价值较低,而在左右两段位置的附加价值较高,如此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微笑曲线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业的附加价值,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

图片来源网络

微笑曲线是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在生产实践中提出的理论。该理论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即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兴起,和远洋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中间环节,即加工、组装、制造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中整体处于弱势地位,是比较容易替代的。真正难以替代的是研发和品牌能力。而对全球产供链布局来说,跨国企业倾向于把研发中心布局在发达国家,而品牌和服务中心,则要尽可能向销售地靠拢。

过去的二十年,中国除了是全球最大制造业中心以外,也是全球最大的新兴消费市场。但是,随着主要工业产品(汽车、家电、电子用品、电脑、手机等)在中国市场的基本扩散,这一市场的增长趋向饱和,跨国企业将逐渐转向更新兴的消费市场,例如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南亚的印度,以及中南部非洲的部分国家。实际上,应变迅速的中国企业也已经把握住了这一趋势。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7月 17日载文《世界工厂在东南亚“智造”中国品牌》,小米手机在东南亚的受欢迎程度日益提高。去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越三星,成为本区域领先的智能手机供应商。小米目前在东南亚聘有 200多名员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和印度尼西亚设有办事处。新加坡是该公司首个打入的东南亚市场。数码时代和“Z 世代”年轻消费群体,为中国品牌甩掉旧包袱,带来新机遇。无论是小米的智能产品,还是抖音(TikTok)的短视频,又或是腾讯的线上游戏,各种新时代的硬件、软件都可见中国品牌的足迹。这正是中国企业根据全球消费市场变化作出的回应策略。

三是自动化技术与老龄化社会的叠加,进一步增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

中国的自动化起步虽晚,追赶速度却快。从 2013 年到2016 年,中国制造业平均每万名员工中的机器人数量从 25台增加到了 68 台。2017 年,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购买国,销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总销售额的 35.6%。2019年,中国每万名员工中的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140个,与芬兰齐平,略低于瑞士(146)和法国(154)。

中国自动化的飞速发展与全球产业链价值流向的比重变化是相伴随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制造业每 100元产出中,有 73 元来自 OECD 国家,9 元来自中国,6 元来自除中国外的金砖四国,5 元来自印度和东盟 5 国。而接下来十年间,OECD国家的比重不断降低,中国的比重则不断大幅提高,金砖四国中的其它国家和东南亚几国则似乎有所停滞。

然而,这背后同步发生的故事,是中国同美欧发达国家一样,有大量的产业工人被自动化技术取代。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之一娃哈哈已将流水线上的工人数量从两三百缩减到几个人,而富士康在 2012—2016年间已有 4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取代。麦肯锡预估,到 2030年,自动化可以取代中国制造业五分之一的岗位,近 1亿工人需要重新求职。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预计 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将由 2010 年的 12%升至 2050 年的 33%,使中国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一趋势的形成源于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不断提高的平均预期寿命以及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生育率不断下降。

1975 年至 2005 年间中国有利的人口结构使总抚养比率(定义为儿童和老人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下降约 50%。劳动年龄人口实现了翻倍,从 1978年的 4亿人增至 2005年的 8亿人,产生了巨大的人口红利,相当于每年为 GDP增长率贡献了 2 个百分点。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1 年触及峰值 9.4亿后一直在下降。今天,快速老龄化使已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抚养比率下滑趋势出现了逆转,而且劳动力市场短缺造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均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削弱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在生产领域,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不足这一缺陷,但老龄化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生产的不足,而在于消费的不足。而自动化技术于此无补,反而更有可能恶化这一处境。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欧洲多数国家相继出现老龄化问题,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后果就是储蓄有余而投资不足。老龄化国家的投资不足和非老龄化国家的消费过剩,实际上是造成欧债危机和欧元区危机,以及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接下来,中国也将进入这一阶段。消费市场的萎缩,正在对中国产供链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造成巨大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三星   东南亚   美国   中国   机器人   技术进步   曲线   制造业   布局   人口   动力   国家   全球   技术   方向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