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农业大学硬核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3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其中,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建生和杨小红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玉米、水稻和小麦是迄今驯化最为成功的三大农作物,为全人类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摄入。由于它们的驯化地区、祖先各不相同,形态习性各异,其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

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小红/李建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经过三代科学家18年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该团队进一步在全基因组层面阐明了趋同进化的遗传规律。

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玉米与水稻的同源基因趋同进化从而增加玉米与水稻产量的机制,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且为农艺性状关键控制基因的解析与育种应用,以及其它优异野生植物快速再驯化或从头驯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杨小红、李建生教授,华中农大严建兵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大博士后陈文康、博士生张璇,华中农大博士生陈露、杨宁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始终站在推动科技进步的最前线。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人类营养与健康,以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工程、食品制造、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全球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石元春院士主持完成的“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CELL、NATURE NATURE GENETICS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奠定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积极落实种业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基础研究成果产出捷报频传,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多举措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农业大学将紧握实现辉煌伟业的接力棒,勇攀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高峰,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中国农业大学官微、央广网、中国科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   农业工程   两院   水稻   研究成果   院士   年中   基因   玉米   进展   成果   团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