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一小步”是中国证券史上一大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十几年前,“老外”如果想在中国当证券从业人员,需要“入乡随俗”报考中国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这就把不少国际金融人才给难住了。

求贤若渴的浦东新区1月29日发布“1+1+N”人才政策,其中金融人才专项政策——金融人才“9条”中的第一条就是:建立国际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

事实上,浦东这“一小步”迈出了中国证券史上一大步。

“十几年前,还真有一位精通中文、需要在中国入职的‘老外’高管,想挑战一下中国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浦东金融人才引进的典型代表、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学谦给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讲起了这么一件往事,“当时还是纸质版的考试,是非题、选择题什么的都没有问题,最后有一道问答题,把这位‘老外’给难住了,因为他的中文再好,还是没有达到可以用中文来写‘小作文’的水平。”

说起这段往事,朴学谦直感叹当年国际金融人才想要在中国证券界从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浦东现在建立了国际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就直接降低了这个国际人才壁垒。”朴学谦举例道,“比方说,海外金融人才在香港拿到了牌照,他的证券从业资格可以在先行先试的浦东获得认可,那就不用再考或者减少中国内地的考试,有利于国际金融人才的引进。”

朴学谦认为,对于证券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他心目中的人才,未必是科班出身,更需要有创造力、责任心、进取心。浦东这次对于国际金融人才的奖励政策也是朴学谦所认可的:“合理的薪资待遇才能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2019年成立于浦东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开业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就实现了盈利。即使在2022年疫情的挑战下,公司仍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税后净利润反而比2021年有了大幅增长。“市场情况即使再困难,也还是有机会。”朴学谦说,“这离不开上海的大环境,离不开浦东的支持。”

伴随着浦东金融业的发展,浦东金融人才集聚效应显著提高,目前浦东的金融从业人员总数已超过30万,呈现“五个新”的特点:聚集规模创下新纪录、专业水平达到新能级、海外金融人才回流趋势迎来新动能、经济贡献突破新高度、发展迎来新需求。

针对浦东金融人才关心、关注的实际需求,浦东此番围绕重点金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服务三方面,制订《浦东新区关于促进金融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金融人才发展九条意见,努力打造全球金融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形成总量较大、结构合理、类型全面、素质优良,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质量金融人才队伍。

“我们将加强金融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和应用,加强对跨境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科技、金融工程、ESG/可持续金融等领域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表示,浦东还将打造引领区金融人才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开发和培养,促进优秀大学生在浦东金融机构实习、实训、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朴学   浦东新区   小步   国际金融   青年报   上海   中文   中国   中国证券   金融   人才   证券   浦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