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3分钟动画,可筛16种眼病!广东专家研发AI筛查新工具

让孩子用手机看3分钟动画,就能筛查眼病?这个在家就能做视功能筛查的人工智能(AI)工具,有望在广东率先投入使用。

0-4岁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使用示意图

1月30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院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进行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以智能手机为应用终端,成功研发0-4岁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平均筛查准确率超85%。

1月26日,该研究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为破解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早期筛诊难题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0-4岁婴幼儿处于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全国5000万0-4岁婴幼儿中,眼病发病率高达9.11%。早筛早治是提高婴幼儿视功能治疗效果的关键。但是,由于婴幼儿难以表达眼部不适,视功能损伤易被忽视或漏诊。

“一些比较常见的眼病,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一眼就能做出初步判断。我们团队基于临床实践,发现了13个与视功能障碍相关的行为学特征。”林浩添介绍,人工智能学习与婴幼儿视功能损伤高度相关的异常注视行为模式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就能够对异常注视行为进行早期预警。

据介绍,该AI系统目前已实现对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斜视、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超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引起视功能损伤的早期检测。研发团队采集了来自3652名婴幼儿的超过2500万帧注视行为大数据,依托“天河二号”超算中心部署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后台,对采集的高通量视频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筛检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及相关眼病,平均筛查准确率超85%。

孩子好动,对于眼部检查配合度不高。对于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智能手机转化为婴幼儿注视行为诱导及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播放一段3分钟的动画视频吸引孩子保持注视,可以实现对注视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实时捕捉,并通过人脸关键点重建和噪音信号滤除等多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数据质量。研究团队招募了120个家庭参与居家筛查,便捷的操作流程使得99%的家长都能顺利完成筛查试验。

为了验证准确性,研究团队还与全国4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多中心外部验证,筛查结果的准确率超80%。

林浩添介绍,该筛查工具将极大降低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早期筛诊的难度及成本,有望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筛查等多场景中落地使用。他透露,研究团队正在与“粤省事”等公众平台进行对接和部署,未来更多广东居民有望在家就能给孩子进行眼病筛查。目前,对此感兴趣的居民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ai宝睛灵”试用。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邰梦云

【作者】 朱晓枫

广东健康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眼病   广东   准确率   人工智能   先天性   婴幼儿   损伤   团队   功能   孩子   工具   动画   专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