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奶奶的庙

奶奶说她信佛,我不信:家中没有任何供奉,不见香烛,也从未见过奶奶有过什么虔诚的行为。

奶奶见我不信,用榆树皮的双手拽着我的胳膊,迈开她年久失修的双腿,以1.8迈的速度,把我拉到村口。

村中的土路早已被人们的双脚夯实,路边的野草只能躲在墙角的阴暗处艰难生长,风吹过,路上的尘抖落到它们身上,一点一滴,灰头土脸的沧桑。

村口有小庙,小到不明所以的人看上一眼,会把它误认为是水房、闸房、地窖通风口。庙的四周无遮挡物,离它最近的院子是小学校和大队部,孩子们笑闹的声音和田地里庄稼的沙沙作响在此处汇聚,一边是希望等待收获,一边是收获孕育着希望。庙,站在村庄与田野并不明显的分界线上,显得十分明显。

庙没有门,成年男女进去需要弯腰,不是恭敬所致,而是它建得粗糙,顶上的椽棱被土坯压到下沉,不低头会磕碰到额角。

我是孩童,有着不高大的身躯和纯洁的心;奶奶已老,有着挺不直的脊背和平淡的心,我们生硬的“闯进”庙门,姑且算是庙门吧,想来没有人会怪罪。

庙里面的空间仅能容下两三个人,正墙上贴着一幅画,在没有门的庙里,它被风霜雨雪侵蚀掉了原有的色彩,好在图影还在。

奶奶得意的指着画说:“你看看,这是不是佛爷?”我看着颇似年画娃娃的画像仔细辨认半天,告诉奶奶,这应该就是一幅年画,或者,是个挂历上撕下来的道童。

奶奶歪着头,用她卡姿兰的老眼看着我,不知是没听清还是没听明白。我只好解释给她说,这画里面的小朋友,衣着打扮类似西游记太上老君身边的小徒弟。

这下奶奶听懂了。于是,她改信道教。

其实奶奶信什么都一样,在她心里,佛道没有区别,都是为了农家的人们有个寄托。比如有一次,家里的羊产下的羔子眼看不得活,奶奶把她能叫出名的满天神佛都求了一个遍,待到小羊在火炕上活蹦乱跳时,奶奶已经不知道应该感谢哪一位了。

村里简陋的小庙,并不妨碍村民的使用。用“使用”二字在信徒面前可能有些不好听,可现实确实如此。平日里,出村下地干活的人们,路过小庙看都不会看一眼,唯有家中有人去世,半夜三更游村路过这里,才会停下脚步,放炮、焚香、烧纸,然后结束行程打道回府。

至于天旱了水涝了,除了如奶奶一般岁数的几位老人,亦没人到此祈祷。奶奶的祈祷,其实更像哄孩子的唠叨,先说出自己的诉求,然后应承一顿她认为好吃的食物当作供品,再然后,开始恐吓,都是些什么你要不灵验我就不来了,不给你点香了,把你的神像拿回家还给我孙子之类的话。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我和奶奶去过小庙后,也怪我嘴上没把门的,说庙里怎么着也得有个像,贴张画不是个样子。我天天碎嘴子说那么多话,就这句奶奶听进去了。她偷摸着把俺爹到南方出差给我买回来的旅游纪念品大阿福翻腾出来,放进了小庙,还给它用废砖头搭了一个台子。最可恶的是,奶奶觉着一个小娃娃孤零零的不好看,又拿走了我的俄罗斯套娃里两个小套件,分列大阿福的两边。我童年仅有的两个体现父爱的玩意,从此与我无缘。

小庙倒是热闹了,我哭了好几回想要把我的东西拿回来,奶奶吓唬我说庙里的东西送进去就不能拿回来,要不小孩子将来上学考试门门不及格。我反驳奶奶,说你们供的好吃的,那些香蕉啥的,次次都拿回来。奶奶说吃的除外,神仙们都是种地出身,不敢浪费食物。

自打我的玩具进了小庙,奶奶没事就去转一圈,她怕别人看着好看顺回家,为了提前堵住我的嘴,奶奶未雨绸缪的对我说,十里八村没几个好学生,不怕不及格。我虽年纪小,但不蠢,这话没敢传出去,怕挨打。

闲不住手的奶奶,每次去小庙都要给它整整样貌:今儿用彩纸剪几个纸旗串在屋顶下;明儿带把扫帚清清永远扫不完的浮土;后儿随机拉住从地里回家的年轻人,拔拔庙房顶上的草……

在奶奶的整治下,小庙出落得干干净净,有了几分人气。这下好了,过去不敢进去的孩子们,从此烤个土豆啥的都集中在这里,能避风,能倚墙而坐。小庙,又多了些烟火气。

再香甜的烤土豆,也留不住人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当年烤土豆的孩子,一个个消失在小庙,离开村庄,去寻找喧闹之处对繁华的信仰。奶奶一年年的苍老下去,近在咫尺的村口,于她而言,已是一段艰难的路途,拄着拐,一两个小时才可往返一遭。

即便如此,奶奶还是时不时到小庙巡视。人活到八十多岁,早已不指望什么神灵,只能依靠儿孙。奶奶来小庙这里,仅为习惯。此时的小庙已经翻盖成砖瓦房子,里面也有了正经的神像。那些面部表情简单粗糙的神像请来的价钱很是廉价,可对于花钱抠抠索索的留守老人们来讲,肯出钱已属不易。他们对小庙的愿望,不再去想风调雨顺,而是盼着神灵保佑子孙平平安安,常回来看看,走的时候,能有个让人驻足之所,放炮、燃香、烧纸。

奶奶以九十岁高龄在乡间去世,村里人都说,三奶奶没了,庙也会很快败落。结果并不如人们所言,多年后的今天,村口的小庙依然干净整洁,我父辈的乡亲们,接过了祖辈的“任务”,修葺着小庙,清扫着小庙。他们说,只要村子里还有人,它就一定会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榆树   奶奶   烧纸   神像   年画   村口   庙里   乡土   神灵   土豆   散文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