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直呼父母或长辈姓名是不尊重的表现吗?


01


昨日到做客,吃完饭又聊到很晚,将近十点匆匆回乡下的家收拾了些东西,才启程回县城。


在车上,星星突然假装神秘地跟我说:他早上的牛奶肯定没喝完,你信不信?

我早上做了简单的早餐,然后热两份牛奶,给父子俩一人一份。听了星星的话,我不以为然地笑:才一杯牛奶,应该喝完了吧。

星星又强调了一句:他就是没喝完。

队友别过头来问:他是谁?

星星笑着说他就是他呗,某人知道的。

队友说:有这样称呼长辈(当然指他自己)的吗?我要去学校问问你们的老师,问问你们的校长,看是不是这样教的?

我回想着父子俩平日里嬉笑打闹,有时看电视,他们会以剧中的人物名互相调侃为对方的外号,比如说运动健将:希米勒,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你叫着我我叫着你的,彼此间毫无芥蒂,其乐融融。


于是我就顺嘴调侃了一句:这还用问学校吗?这些是家里教的呀,聪明的父亲教聪明的儿子嘛。

不料队友立刻就发脾气了:有你这样说话的吗,我教育儿子的时候你别插嘴捣乱!

我只不过开开玩笑嘛,怎么较真了呢?

队友说就是你这样,不知道教养儿子,这样称呼我对吗?这尊重了我吗?

02


平时他们父子俩平常总喜欢嘻嘻哈哈打闹,经常为对方取外号,两个人你呼我应,他本人也乐此不彼,今晚怎么发这么大的火?

而且,星星说这些话,完全只是一种无心的调侃而已。

我不解,我无语,我深思:玩笑中孩子不叫爸爸,用代词或用代号称呼是对父母不尊重的表现吗?

我也常听到闺蜜的女儿唤自己的父亲老刘,喊自己的母亲老高,闺蜜夫妇则称自己的孩子小刘,一家三口如此称呼习以为常。

当然,在我们小时候,对辈份的称呼被父母调教得很分明,姐姐就是姐姐,哥哥就是哥哥,从不叫名字 。

但星星同这一代的孩子,同辈的人,大几岁小几岁的,多是直呼其名,自然而然,谁都不介意,叫哥哥姐姐反倒生份了。

03


在文友群里抛出这个话题,各种说法跃然屏幕之上:

小其说:孩子直呼父母或长辈的名字并没有侮辱或贬低谁,随着时代的发展,强调的只是一种平等关系,也反映出孩子的一种成熟心态,不用虚伪和卑微地应付父母长辈。

艾米说:有些人很追求某种病态的“尊严”,比如用职位辈份抬高自身地位,“提醒”别人“尊敬”自己,却忽略自己内在品质修养和实际能力,别人能发自内心地尊重他吗?

莫莫说:现在还有一些大男人主义,把当父亲当作一项福利,不管他在社会中混得如何,在家至少可以唯我独尊。这从中国人骂人也可以看出:说我是你爸爸,其实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古代思想。

佳佳说:在传统观念中,直呼姓名是被认为不尊重,因为古代是等级社会,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之间存在着等级差距,父亲在上,儿子在下。如今的时代,强调"称呼"形式上的尊卑,同时否定了自己姓名的价值,也反映出内在可怜的不自信。

晓晓说:如果出外办事,是个陌生的年轻的人直呼其名,他一定不会觉得别人没尊重他,可能还屁颠屁颠去套近乎。可是轮到孩子,他就觉得不尊重了,在他心里孩子就该低他一等的吗?

追梦说:看一个孩子是否尊重父母,从其他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话的表情上,做事的态度上,尊重不尊重是态度问题,称呼只是一方面,不能以偏概全去判断孩子不尊重。

对于星星的底蕴,我更喜欢文友汀雨的说法:他说他的父母比较开明。平时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可以互相称呼对方名字,这样显得我们更像是朋友,父母把直呼自己姓名当做一件正常的事了,他本人一直就很尊重他的父母。

当然,我家队友可能是一时脑不顺路,父子俩的关系平时挺融洽的,一时气恼倒不是我所担心的问题,明天他们又会称兄道弟般“混”成一伙。

顺上了这话题,多费墨几句,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物质构成和心理构成都是一样的,天生就是平等的。所有的不平等都存在于人的头脑概念,在于人的思想。

时代不同,思想不同,言行也会有所差异,尊重是源自内心里的,而非称谓!

朋友们,你是怎么看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长辈   父母   孩子   文友   队友   牛奶   平时   姓名   儿子   父亲   星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