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父母冲突和恶劣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儿童日益消极

在家庭中儿童见证着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父母的冲突频繁发生且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则青少年会感受到威胁,即担心冲突升级、父母冲突威胁到自己,以及担心家庭因此破裂。

在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中也会包含父母冲突是否与自己有关,即自己是否要为冲突负责的自责,一旦子女感觉无力帮助父母父母解决冲突,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产生各种消极情绪,长此以往充满父母冲突的家庭环境就助长了抑郁情绪的产生。

彭厚鹏等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父母婚姻冲突的家庭中,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适应问题。

父母冲突的产生会加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冲突,降低父母与青少年的亲子亲合。这与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溢出假说一致,处于婚姻冲突中的父母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双方的争吵和矛盾中,而忽视与儿童的关系,儿童因此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疏离,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总之父母冲突会损害亲子的良好关系。而夫妻关系是家庭系统中主要的人际关系,父母冲突不但影响亲子关系,还会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而从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

父母冲突的主要特性包括父母冲突的频率、强度以及冲突的解决,而父母冲突的产生如果让青少年感知到威胁,那么青少年则会对冲突进行归因,思考冲突产生的威胁和后果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冲突。

频繁的父母冲突和恶劣的家庭氛围会导致儿童对父母矛盾冲突和家庭幸福的消极心理表征。父母在冲突中对于情绪不能很好的控制,青少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加之青春期容易冲动的心理特征会加剧情绪失控。

父母冲突溢出到亲子关系中也会影响子女对于家庭支持的信心。而心理韧性是一个多元建构,不仅受个体影响,也会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父母冲突就是家庭系统中的压力情境。

以往研究表明,高水平的亲子关系可以加强父母与子女间良性的沟通和亲密互动,更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减轻压力事件导致的抑郁情绪。

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帮助修复伤害性事件对儿童所带来的影响,反之,低质量的亲子关系则会增加儿童的不安全感,促进其消极情绪的产生,增加抑郁情绪的发生概率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周宗奎等人对初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亲子关系质量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降低抑郁的风险。

心理韧性是指个人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系统中的重要关系和心理韧性的外部保护因子,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适应环境,促进心理韧性的发展。

研究发现,亲密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面临困境仍能适应良好的重要因素,家人之间相互支持的亲子关系就是心理韧性维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高明对高中生的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可以显著预测高一学生抑郁的水平和变化速度,高毓清等人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较好的青少年抑郁水平更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抑郁的形成,有外部环境原因如家庭环境中的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也有个人原因如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韧性。能够拥有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良好人际协助的青少年其心理韧性也处于较高的动态水平,从而会降低抑郁情绪的产生概率。

而心理韧性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在面对负性压力事件时,因为缺乏积极的保护因素,因此更容易发展出抑郁情绪。

本研究中父母冲突可以通过心理韧性影响抑郁。其中父母冲突与心理韧性负相关,而心理韧性与抑郁负相关,即父母冲突越频繁越激烈、解决效果越差就会降低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从而增加青少年抑郁的概率。

而父母冲突也可以通过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心理韧性,即父母冲突频率越低、冲突解决的效果越好,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会有更多的细心和耐心,不会因为父母间的冲突矛盾扩散到和子女的关系上,进而使子女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支持来增加心理韧性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Schiff等研究发现亲子冲突与孩子不良适应问题不存在显著关联。也有学者认为亲子冲突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在于冲突本身,更重要的是冲突发生后父母如何应对。这就可以理解亲子关系不能单独中介父母冲突与抑郁,而是通过亲子关系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抑郁。

研究表明父母冲突会溢出到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增强心理韧性,不良的亲子关系则降低心理韧性,心理韧性的水平高低可以预测抑郁的程度。

依据本研究结果,家庭中的父母冲突、亲子关系和个体心理韧性能够预测高中生的抑郁,以及父母冲突通过亲子关系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抑郁的结论,对高中生父母和所在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

在所有外部环境中,家庭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是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父母既是儿童安全感的最初来源,也是教育儿童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子女的心理健康离不开温馨的家庭环境,融洽的家庭关系中父母的婚姻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关系。

和谐有爱的父母关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安定,也能让孩子从父母的相处中学习与他人的相处,尤其是和同伴及异性朋友的相处。父母之间面对矛盾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对于家庭产生积极的认知,提升个人和家庭整体幸福感。

在家庭系统中婚姻关系不仅影响父母双方的心理健康还会外溢到亲子关系。父母冲突尤其是父母之间的显性冲突可以引起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发生和不良的同伴关系、攻击性等问题。

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双方应尽量避免产生冲突,即使发生矛盾冲突也要控制冲突的强度,不要发生肢体冲突。产生冲突时尽量避开孩子,不要让孩子将父母的冲突归因于自己,产生自责的情绪,更不要在冲突时将“离婚”等威胁性的话语轻易说出,以防孩子感受到家庭即将破裂的压力和威胁。

二、建立亲密可靠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作为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之一,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安全性和互相信赖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韧性的提高,疏离的不健康亲子关系会让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支持,丧失安全感,降低心理韧性,增加抑郁情绪产生的可能性。

虽然高中生身体发育成熟,心理品质趋于稳定,但是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困境时仍然在心理上需要家庭和父母的支持,如果父母与孩子保持亲密的亲子关系,当孩子面对危险和重大压力事件时才会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帮助,避免事情恶化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父母在与高中生子女相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且面临学业等压力,应该采取倾听的态度,避免过多说教和批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增加共同语言,让青少年能够和父母平等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增加孩子在家庭中的话语权。

对于接近成年人年龄的高中生,作为父母应该避免在各种小事上过多干涉和控制,用心沟通,平等交流,促进双方的理解。多用发展的、肯定的、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相信孩子的自身潜能,积极关注,不要过多采取批评否定的态度或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学生心理韧性

孩子入学后,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比在家的时间更长,尤其是高中生,因此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提高其心理韧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互相信赖的同伴关系是个体有力的心理资源,可以在青少年面对负性压力事件时给予支持,增加抗风险的能力。

在提高高中生心理韧性方面,首先,建议学校向所有老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各科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学生的负面情绪并帮助其缓解,多给予学生肯定和关怀,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安全健康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和教研团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为各年级学生设计一系列增强其心理韧性的课程。

锻炼高中生目标专注的能力、增加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认知、学会控制和合理宣泄负面情绪、鼓励其主动向家庭和同伴及老师表达想要获得支持的愿望,教给学生和他人沟通的技巧,互相理解的能力,促进其与老师和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通过团体活动和主题课程,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成就感,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为各年级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测验,以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设计系列主题干预课程,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冲突   父母   家庭   韧性   消极   恶劣   抑郁   青少年   频繁   氛围   情绪   儿童   孩子   心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