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魔鬼城”的西藏古城,隐藏着古格王国神秘覆灭的秘密

西藏阿里札达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坐落着一座高原古城,它依山势而建,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别看现在这里只有一片废墟,在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拥有着近七百年历史的古老王国“古格”的首都。

古格王国旧址


01

梦幻王朝,黄金之乡


古格,在欧洲有“黄金之乡”的美名。在16世纪一本名为《西藏珍异记》的欧洲人写的游记中,对古格王国如此描述到:

“古格有200个堡塞和村落,该地区的长度有3日行程的距离,在那里到处都可以发现金矿,到处都有人挖土,如果在那里铺上一块绢,那么就会从中得到黄金……上天造就了这种土壤,以至于当在土中挖金时,敲打、煮沸和压挤均徒劳无益,其体积都不会变小,而只能以火熔之。”

阿里,曾经是西藏有名的黄金产地,欧洲人的这段描述夸张有余,但很能说明问题。

古格王国遗址

说起古格王朝,如若不对西藏历史感兴趣,你可能只听过它的名字,但要说起它的前身吐蕃王朝,你一定是知道的。

古格王国遗址纪念碑

古格王朝,正是吐蕃王朝解体后的继承者之一。吐蕃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只有短短两百多年,在**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之前,吐蕃就类似我们的奴隶社会时期,实际上是诸多小部落各自为政,分散定居的。

吐蕃王朝存在于中原唐朝时期

不得不说,**干布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君主,在**干布的统治下,吐蕃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连远在欧洲的商人都将吐蕃视作了新的发家致富之地。

吐蕃作为一个新兴王朝,它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相比起中原王朝而言,它更多依靠君主的个人凝聚力来团结国内的各个势力,这种弊端相当致命,在吐蕃王朝的中后期,主君的能力及个人影响力并不足以震慑群雄,因而当其国内矛盾逐渐显现的时候,吐蕃王朝便迅速走向了分裂。

鎏金铜**干布像 明 首都博物馆藏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藏王朗达玛遇刺身亡,此后,吐蕃各地军阀纷纷拥兵自立称雄,朗达玛的曾孙吉德尼玛衮连领地都被永丹一派夺了去。原本身世显赫的王室继承人之一,一下子成了落难王子,吉德尼玛衮的处境可谓是相当凄惨。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

就在吉德尼玛衮走投无路之际,象雄土王之一的布让王札西赞看上了他的血脉,这位部落首领不仅接纳收留了吉德尼玛衮,还将女儿卓萨廓琼下嫁给吉德尼玛衮,并把他扶上了自己这支部落首领的位置。

吉德尼玛衮以此为基业,逐步把西藏西部都纳入了自己的领地范围,他的幼子德祖衮后来继承象雄故地建立了古格王国。

古格王国遗址

古格王国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位于被称为阿里粮仓的象泉河谷区域,这里盛产黄金、白银,又毗邻印度,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西藏与印度、中亚一带)的重要枢纽之一,古格王国能够延续六七百年,与此息息相关。

古格王国遗址地理位置

作为统治阿里地区六七百年的古格王朝,凭借着阿里的黄金资源,也确实过了很多年的舒坦日子。

与诸多古城遗址相比,古格王国遗址既不华美,也没有多么传奇的故事背景,但它带给人的震撼却是最大的。

可以看到古格王国的建筑群依山势而建

整个建筑群从河谷到山顶沿山势而建,那些残留下来的灿烂佛窟壁画、庄严的佛像、蜂窝状的窑洞和立体式的防御系统交错在一起,让人依稀可以感受到这座古城曾经的繁华和雄伟。

但那些残破的洞窟、荒芜的寺庙和一具具缺少头颅的尸骨,又在告诉我们几百年前这片大地上曾经经历过惨烈的大屠杀。那一具具死不瞑目的枯骨,一度让这座古城成了令人恐慌的魔鬼城和生命禁区。


02

魔鬼城,藏尸洞


古格王朝的覆灭是一件很突然、很惨烈的事情,入侵者在攻破王宫后,杀死了大量古格国民,并将他们的头颅砍下、尸骨堆积在了一起。

哪怕已经时隔几百年,时至今日藏尸洞里依然能闻到那股浓烈的臭味。

古格藏尸洞和壁葬女婴尸骨

当地居民并不清楚这背后的真相,在他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有强盗杀人说,有敌对国家入侵说……但对于他们而言,相比起古格王国覆灭的原因,古格国民惨死这件事显然更具有冲击力,当地居民相信在古格遗址中,冤死者的灵魂并未散去,如果不小心陷入其中,便可能会被魔鬼影响,招来灾祸。

久而久之,古格王国遗址便成了当地人相当忌讳的地方,以至于几百年间,它都隐没在高原之上,鲜为人知。

古格藏尸洞内景

打破宁静的是一群追寻财富,喜欢探险的欧洲人。西方人如此热衷于探索这个遗址,当然不仅仅是出于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格产黄金——古格人很有钱。

1906年秋冬之际,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带着一支由77匹马组成的探险队,从阿里北部羌塘高原一路到达了印度。1912年,英国人麦克沃斯·杨探访了古格遗址,并将自己的发现写成了《到西藏西部的托林和札布让的旅行》。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在诸多到访古格遗址的探险家中,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意大利考古学家朱塞佩·图齐,他曾先后八次到访西藏,收集整理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料。


03

古格王朝的覆灭之谜


古格立国六百多年,历经宋、元、明三朝,却在350多年前离奇消失,只留下了72万平方米的遗址。这个谜题随着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的信息越来越多,答案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王国从立国之初便以佛教为国教,遗址上随处可见的佛教壁画、佛寺痕迹都告诉我,佛教在古格王国享受着非同一般的待遇。

古格壁画

这种待遇既体现在僧侣超人一等的社会地位上,也体现在僧侣不用生产,便能通过信徒的供养获得巨额财富上。

虽然古格王国吸取了吐蕃王朝政教合一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政教分离的国策,但是当巨额社会财富集中到僧侣手上,且国民大多信奉佛教的前提下,这就不可避免地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托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作为当时西藏宗教、文化中心的古格,也确立了其在藏传佛教史上的神圣地位

国家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只有当货币和商品在市场上正常流通时,民众和政府才能从中稳定获利,但当社会财富通过供养的形式流通到僧侣手中后,长此以往,不但百姓会越来越穷,政府能得到的税收也会越来越少。

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王国的社会矛盾其实已经相当尖锐,一方面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另一方面,僧侣日渐不甘心只在世俗拥有影响力,他们渴望在政治上也能获得更多权力。这也是为何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最终会和僧侣集团决裂的原因了。

古格壁画

17世纪以来,古格王国内部王权和佛教的矛盾愈发尖锐,那些无法坐上王位的王室成员,企图通过宗教的形式给君主施压,好让自己获得更多政治上的便利。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有感于此,便想削弱佛教的影响力,他也想学埃及的埃赫那吞,搞一搞“宗教改革”。国王的行为招致了僧侣的不满,他们联合民众向国王施压,希望国王能回心转意。

埃赫那吞像,这位君王曾经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强迫人们改掉对阿蒙神的信仰,只准信仰阿吞神,实质上也是一种政治手段

但这种行为更加让国王意识到僧侣集团的威胁,古格王赤·扎西查巴德一怒之下便做出了一个极端的决定,他想下旨全部喇嘛还俗。

在一个举国信奉佛教的国度,这样的想法堪称大胆,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对手。在这个决定还未实施的时候,便被自己的亲信泄露给了僧侣集团。

僧侣的藏族祈祷手轮特写

古格王的弟弟正是僧侣集团的领袖之一,当他得知哥哥的计划后十分愤怒,便写信给邻国拉达克的王,表示自己愿意做内应,支持他除掉自己的兄长。拉达克王闻讯后非常兴奋,他本来就和古格王有矛盾,如今抓住机会后自然不肯放过,在古格王弟弟的里应外合下,拉达克王花了一个月时间便灭掉了存在近七百年的古格王国。

古格壁画


04

结语


战争带来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在古格亡国后不久,这片能容纳数万人生存的绿洲逐渐变成了如今这般寸草不生的荒凉模样,原本繁华的古城终究没逃过沦为废墟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王国   西藏   松赞干布   尼玛   吐蕃   王朝   佛教   僧侣   阿里   遗址   古城   神秘   秘密   魔鬼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