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马夫”到一国之主,秦人先祖就是佼佼者,后世统一成为必然

引言

秦帝国作为封建意识形态中的第一个王朝,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社会中的第一个皇帝,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都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可以将秦朝称为一个伟大的王朝,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王朝却在正值“青年”时,走向灭亡,令人为之可惜。而作为秦朝的立国之本,封建专制主义,既是秦朝兴旺的基石,也是令秦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一、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急剧动荡的时代,这也使得我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思想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秦国在众多国家中脱颖而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实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与统一。

为什么说是人们期待已久,因为前面我们提到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换而言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局势水深火热,黎民百姓身处不眠不休的战争之中,为了领土,年轻力壮的都被拉去打仗,去参军,而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因为想要生产和发展,那是必不可能的,这也就导致了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家破人亡,这些国家的君主为了领土,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顾百姓死活,所以百姓最期望的就是一个统一的,一个和平的,稳定的国家。

而秦国励精图治,终于在不断的努力当中,结束了这个动荡的局势,建立了一个统一帝国,同时为了统治国家,从而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为了更有效的去治理国家,也为了将权利集中在帝王的手中,避免战国的悲剧再现。其实秦国能够统一六国,除了人心所向,也是历史的选择与必然。

关于秦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因为这个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是从秦朝开始,我国诞生了第一个“皇帝”。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给我国带来了统一的局面,虽然秦朝的存在时间仅仅只有十六年,然而秦朝所带来的影响却早已经跨越千年,直至今日,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见秦帝国的伟大。

可是反观历史,大秦帝国仅存的十六年,却是他们花了将近一百四十年的时间换来的,这一路的艰辛与苦楚,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感同身受,但也可以大致想象得到,由此,内心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我们在学习一段历史时,除了学习它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文化思想,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感受和学习它们的风土人情,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和自己所付出的东西,由此来感染自身,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可以所向披靡,犹如大秦帝国为了一统时的无所畏惧,或许大秦帝国存活时间短暂,但却并不影响他对我们的吸引。直到今天我都还很清晰的记得,我之所以热爱历史,就是因为这个伟大的王朝,因为这个自私却也无私的秦始皇。这一切的一切都对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二、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伟大王朝——秦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共有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时代,这么多的诸侯国,产生矛盾,发生战争,那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其中原因大致都是领土,权利,人的欲望等等。在当时,有五个国家被称为“春秋五霸”,分别是:齐国、晋国、楚国、吴国、越国,显然这五个国家的实力较强。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提,为什么这几个国家可以称为“春秋五霸”了,无非是因为他们人口多,文化相对繁荣,并且兼并了许多的小国,因此国家实力也越来越强,被称为“春秋五霸”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大家或许会觉得莫名其妙,作为一个伟大的,实现大一统的国家,竟然没有名列其中。其实这并不奇怪,反观身边有名的人物,地点等等,都不是凭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和认知当中的,其中过程必然是艰辛的,而秦朝就是这样一个野心勃勃,但却励精图治的帝国,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终于让自己站在历史的前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秦国是在周朝时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诸侯国,他们的始祖秦非子是商的名将,飞廉的儿子恶来的后人,这句话的确有一点拗口,之所以讲这些前程往事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秦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他并不仅仅是人们看到的十六年,而是一百多年,只是他们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十六年罢了。

秦人的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部边疆的得力助手,而秦非子也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臣,其部族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周天子的附庸国。提到养马有功,有一部分人会联想到《西游记》中,被天帝封为“弼马温”的孙悟空,随之而来的疑惑便是为什么养马竟然也能得到封赏?那是因为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人们只能依靠像马儿,牛之类的牲畜来生存和生活,包括战争也需要用到马,并且是大量需要,且需要精壮有力的马儿,可想而知,马儿当时的作用不可小觑,所以秦非子得到封赏也就不足为奇。

秦国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附庸国,一步步走到统一六国的伟大帝国,花了将近一百四十年。前期的秦国一直在努力,通过日积月累,让自己从一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被称为蛮夷之国的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走入大众视野。直至秦孝公时,他任用商鞅变法,从而开始了他们的富国强兵之路。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在了解了秦国的历史进程之后,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诸侯国,却只有秦国实现了统一,为什么一定是秦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在秦国的历史中“商鞅变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这一次变法当中,统一“度”、“量”、“衡”,其实已经有了“集权”和“统一”的趋向。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统一,那么一个国家的管理也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这样,在传达一些思想和下达通知的时候,会轻松许多。

而秦国就是利用了这一便利,建立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王将一切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容反抗,其实也是害怕再次出现像之前的诸侯争霸的,国家分裂的局势,这样一来,至少可以避免战争,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

就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局面下,秦国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地正在复苏,人民开始建设和发展,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风暴来临前,海面越是平静,海底越是惊涛骇浪。可想而知,秦王嬴政引以为傲的伟大事业即将像一座大厦轰然倾颓,作为历史的看客,我们不禁为之可惜。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何等威风,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秦始皇十分重用人才,他统一了六国,又向南攻打越族,攻打位于北方的匈奴,因此结束了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他的做法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他所采取的各项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并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秦始皇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三、伟大王朝的覆灭。

可是我们都深知,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秦国的统一大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前面所提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所以和平和统一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民心所向,所以秦国能够统一,,除了秦始皇的智慧和谋略之外,还有人民为之做出的牺牲和努力。

换而言之,秦王朝的兴旺与覆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的态度,秦始皇实现了人民的愿望,但却忽略了人民的欲望,他只关注于自身的利益,以自己为本位,由此一来,人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拥护这个刚愎自用的帝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休养生息,而是大力的修建豪华的宫殿,如阿房宫,以及秦始皇陵还有万里长城等等,这些工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一来,再一次让脱离战争的黎民百姓陷入了苦难。

秦帝国的统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好好发展,那必然是一派生机,可是因为秦始皇的刚愎自用,导致了大秦帝国只有短短十六年的寿命。令人为之唏嘘。秦始皇统一六国,让我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这也为我国今天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谓功不可没。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足以见得,阿房宫何等气派,何等的气势恢宏。但也可以想象,要建造这样一座绚丽的宫殿,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更别说绵延万里的长城和秦始皇陵了,其中艰辛,无法想象。同时也想感叹古人的智慧,如此庞大的工程,仅凭人力就可以做到,此时此刻,我讲它们视为“神迹”。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加强思想统一,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秦始皇也了避免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认为只要思想统一了,事情就好办了,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拿捏国家命运了,可是他却忽略了民意,他甚至没有考虑过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秦王朝走向覆灭同样也是历史的必然。

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必然会使地方丧失自由度和主动性,这样一来,地方的经济和文化都被条条框框给禁锢住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压制创新。由于中央的控制,地方就没办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不断地被迫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换句话说,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因此,想要让地方充满活力,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也就是天方夜谭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对官员进行任免,升迁等等,也可以直接忽略百姓,去制定很多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法规,这样一来,百姓苦不堪言,官员却成为法外之徒,由此,贪污腐败的官员也就不在少数了。

专制的思想,专制的制度,甚至是一切的一切都是专制的,这样的国家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并且,这样的国家是没有生机的,就像一株因为缺水而干枯的大树,或许从外表看,这棵大树依然挺立,可是大树的心早已经空了,等到来年春天,大树的根再也经不住雨水的浸泡,从而腐朽,并在一声声春雷中轰然坍塌。而大秦帝国就是这样一棵因为封建专制主义而失去生命的“大树”。

结语

我们在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时,都要从辩证的角度出发,秦始皇的确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给我国带来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说他开创统一的先河。可是他的刚愎自用和自私自利也让他亲手毁了他自己所创造的王国,将如此伟大的功绩毁于一旦,令人唏嘘。如前所述,封建专制主义可以加强一个国家的统一,然而这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帝王的需求而不顾百姓死活,所以这也是导致秦王朝走向覆灭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也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创造价值,创造财富,让我们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 《阿房宫赋》
  2. 《史记·秦始皇本纪》
  3. 《战国策》
  4. 《古风·秦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阿房宫   秦国   秦王   专制主义   王朝   秦朝   先祖   帝国   佼佼者   后世   封建   大树   春秋   努力   百姓   我国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