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科学进步为何举足轻重?

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凭借着科学技术,很多国家的经济崛起,国防实力增强,随之而来的便是国际地位的提高。

各个时代中基本可以说是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高,哪个国家的实力就强,这样的道理人类在中世纪的时候就明白了。

中世纪的科学进步对当时乃至现在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一、科技起步,奠定发展基础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生活中很少能够接触到科学发明,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受到宗教的影响,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神、造物主,很少相信科学能够解救生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技都没有任何进步。

当时第64任罗马天主教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人民思想被宗教控制,格里高利一世能够在当时说出这样的话也并不奇怪,在人们的认知中,信仰高于知识,宗教教育甚至在学校成为了必修课。

在当时教会的影响下,人们所信奉的是“启示高于理性、知识服从信仰”,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是服从于神学的。不过中世纪后,欧洲的手工业开始衰败,原来经济繁盛的贸易大都市逐渐被废弃。

在中世纪前期的欧洲,除了在农业技术上有一些进步外,几乎没有任何成就,有些领域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中世纪的欧洲,从环境上来分析,其实是不太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

这段时期,在欧洲大陆上没有一个有力的政府能保持稳定,从而导致科学研究没有一个和平环境。频繁的封建割据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生存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科学技术并没有太大进步。

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天主教会对人们的思想禁锢,这段时期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在这一时期,教会控制教徒,压制科学思想、迫害科学家,宗教被发展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凌驾于理性之上。

后来到了中世纪中期,也就是公元1000年前后,这段时期封建割据混战的情况稍微好转一些。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和手工业开始恢复,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贸易经济由此也获得了一些发展,有了剩余资金的人们开始考虑扩大生产。

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都出现了一些不同规模的扩张,规模扩大,如果按照之前农户的生产模式必然需要更多的成本。

为了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一些手工业作坊经营者和农场主开始研究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工具,这就是中世纪科学研究最初的模样。现在在很多领域中人们使用的还是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发明的工具。

二、启发后代,间接推动工业革命

与此同时,中世纪气候开始发生变化,温度回暖,人口增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从事手工业和农业的人更多,随着分工流程,社会上出现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出现新发明、新发现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欧洲才迎来了大发展。如果没有当时这种在压迫中发展的科学,工业革命的出现将会延迟,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都将改写。

中世纪中期,经济有所起色后,人们不再担心每天吃不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注重教育。文明的延续是每一代人类的使命,受教育是和平年代每一位公民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为更加长久的发展做打算。

中世纪中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虽然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在长期生产的经验累积下也能够发现一些小窍门。

农场主和手工业作坊经营者虽然将规模扩大,但如果生产方式依然没有改变的话,还是没有发展的可能。

只有扩大规模和改进生产工艺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大收益。11世纪后,东西方贸易发展逐渐活跃,科学思想重新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基础上,希腊的古代文化重新被拿出来进行研究,在当时的欧洲,还形成了以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为重点的学术中心。

为了学习阿拉伯和古希腊的文化典籍,13世纪欧洲又出现了许多翻译学校,通过学习古希腊和阿拉伯思想文化,欧洲人的思想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思想上的进步后来演变成为一种解放力量,在思想的推动下,各领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传播,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社会中出现的宗教反叛者逐渐增多。

像培根这样专门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逐渐增多,并开始将自己的科学发现公之于众。光的反射理论研究、望远镜、显微镜的组成原理等逐渐被大众所熟知。

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开始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虽然在中世纪有哥白尼、伽利略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学者对宗教进行反对,但也很难撼动教会的权威。

但他们坚持科学真理的作为引起人们烦死,为后来的崇尚科学、理性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中世纪,社会虽然受到教会压迫,但在手工业、农业的需求下依然出现了一些科学技术发明。正因如此,后来在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各国才会训法的加入到科技大发展的浪潮中。

如果当年没有那些科学家的坚持,欧洲的工业革命将不会那么早就出现。直到今天,中世纪的科学研究成果依然被使用。

三、大学出现,发展教育

随着在手工业和农业中出现的新发明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注重文化教育领域的研究。从这时候开始,发明各种新工具的主体由直接从事者转变为接受过系统教育的科学家。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圈地运动的迅速发展,英国出现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经济的推动下产生了地理大发现,美洲大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后来,工场手工业催生出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当时在教会控制下的欧洲虽然也有大学,但水平大都比较低。早期的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当时的学校教学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在教区学校主要教授语法学、逻辑学、修辞学、算数、几何、音乐和天文学。

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这些学校多多少少会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在研究古希腊和阿拉伯文化的过程中,欧洲人的思想开化,眼界放开,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新式大学开始出现,不再受到教会限制。

中世纪后期,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的交流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大学的出现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

大学在中世纪的出现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它的出现直接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能和繁荣。在文化发展的影响下,新思想开始出现。培根曾经提出面向自然、发展科学,批判宗教盲目崇拜和主观虚构的说法,这样的思想现在看来都是具有进步性的,更何况在当时那个落后的时代。

新式大学的出现,促进了科学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人民思想得以开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欧洲地区的人类文明进步,减少封建神学思想对人类心灵的迫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中世纪   科学   手工业   工业革命   欧洲   举足轻重   教会   宗教   思想   学校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