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各省召开“新春第一会”,拼经济的发力重点都在哪?

开年即冲刺。稳增长,挑大梁,各省新年都要拼!

春节假期刚结束,全国各省便吹响了全力拼经济的“冲锋号”,积极部署全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向新一年的发展发出“动员令”。

其中,广东、山东、河北、湖北、浙江、上海、福建、甘肃、重庆等多个省份均在省级层面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此外,上海还推出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江苏、辽宁等省份则发布了重磅“一号文件”,陕西、福建、河南等省份还举行了重大项目开工活动。

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从部署内容来看,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建设、促消费、壮大实体经济等仍是各个省份“拼经济”的发力重点。

新年全力拼经济,各省都有关键词

“新春第一会”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在于召开时间早,还在于其“风向标”意义。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讲话中,一再强调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提到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

会上,黄坤明在讲话中指出,“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针对2023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市委书记也悉数立下“军令状”。

江苏省的关键词是“开工实干”。春节假期刚过,江苏就召开了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做好一季度工作。会议强调,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做好一季度工作,就是要释放“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信号。

上海则聚焦“营商环境”。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征程上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当前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上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安徽省的关键词是“一改两为”,指的是坚定不移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这也是安徽省连续第二年,在新年第一会中提出“一改两为”。

在大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指出,今年的“新春第一会”,省委不提新口号,但注入新内涵,主要目的就是树典型、立导向,表彰激励对安徽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明态度、强决心,彰显省委持之以恒抓作风的坚强意志;振精神、提效能,推动全省收心归位起步开局。

浙江省的“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则是“创新”。1月28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省委书记易炼红在会上强调,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各省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不一,但都释放出了全力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壮大实体经济,制造业要当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一直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作为立省之本、强省之基。在“新春第一会”上,广东更是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在会上表示,目前,广东省制造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6万亿元大关,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并且已经构建了制造当家的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以及指挥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考核体系的5+5的战略要求和工作体系机制。

涂高坤表示,接下来,广东将加快加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立柱架梁,着力推动20个战略产业集群的建设,提质壮大现有的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力行业新增3个万亿元级、4个以上的五千亿元级集群。争取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要增长达到10%以上,发挥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的作用。

山东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完备,也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在“新春第一会”上,山东强调,必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此外,山东还强调,对于优势产业,关键是要巩固提升。对于新兴产业,关键是要强力突破,新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化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也是产业现代化的“引擎”。

另一个经济大省浙江,今年年初便启动了“千项万亿”工程,即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省等九大领域,每年滚动谋划推进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

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再次强调,推动以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往“高”攀升,抢占关键技术、产业集群、未来布局制高点,向“新”进军,重塑平台新优势、抢占数字新赛道、做强数字新基建、激活数据新要素,以“融”提效,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扩大内需,消费和投资“双拉动”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拉动”,缺一不可。南都湾财社记者仔细浏览各省提出的“任务清单”后发现,消费和投资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近年来,消费受疫情冲击非常明显。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刺激消费目前正处于关键窗口。1月28日,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

上海市更是率先出台了促消费的具体举措。1月29日,根据《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

促消费之外,投资也将成为2023年着重发力“三驾马车”之一。南都湾财社注意到,近日,各省相继公布了202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主要集中在6%至12%之间。这一数据,普遍高于各地区GDP增长目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与新老基建投资将成为重要战略方向。

有谋划更有行动。新春伊始,不少省份以重大项目开工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为新一年的工作加油打气。

在全国第五经济大省的河南,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启动,数千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其中,611个“签约一批”项目,总投资7069亿元,1271个“开工一批”项目,总投资1.6万亿元,1443个“投产一批”项目,总投资8792亿元。

从项目类型看,“三个一批”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新型城镇化及数字经济等。

同日,陕西省也召开2023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的一年,陕西继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省市各级组织推动795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开工,总投资5646亿元,同比增长26.3%,年度投资2277亿元,同比增长21.6%。

据了解,今年,陕西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项目将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邱墨山 罗曼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新春   省委书记   经济   山东   战略性   广东   上海   实体   制造业   省份   关键词   体系   重点   环境   产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