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策略: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

1、不负春光,2月有望拉开春季攻势,经济复苏、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提升三因素共振,核心是找机会、抓弹性。

2、宏观和市场流动性双改善最为明确,年初宽信用预期较强,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外资大幅流入,可类比于2019年初。

3、经济走过谷底,后续回升是主旋律,春节期间出行、旅游、票房数据良好,即将到来的经济旺季成色值得期待,中国经济有望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

4、政策积极,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及地方两会相继落幕,提振经济仍是首要关切下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地方两会匡定的增速目标在5-5.5%左右,静待全国两会定调。风险偏好有望在节后加速抬升,源于国内政策预期和中美关系缓和两方面。

5、2月风格偏成长,配置上看好弹性品种,沿着三条线索布局。一是券商、二是安全资产、三是高端制造。首选行业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

风险提示: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相关标的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等。

1、?我国经济有望持续改善并引领全球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我们认为2023年一季度国内经济有望持续改善并引领全球。

一方面,国内经济在消费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有望持续改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外需疲弱但内需发力”的阶段,2023年1月我国EPMI向上突破至50%以上,而30城房地产销售面积仍然低于过去4年同期水平,说明防疫政策优化以来,消费的边际改善是我国内需的改善的核心驱动力,具体因素体现在以下2点:

第一,2023年春节期间客流量和旅游正在快速恢复。2023年春节期间,我国客流量正在逐步恢复,截至大年初四我国客流量较2022年同比增长75%,已经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60%以上,而百度迁徙指数更是远超2019年春节同期水平。在旅游方面,大年初四我国四川风景区门票收入较2022年同比增长54.3%,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74.3%。因此,防疫政策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和出行的边际改善,2023年一季度我国消费改善可期。

第二,2023年春节期间我国观影人次逐渐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大年初一和初二,春节档观影人次数分别为2550.4万人次和2095.8万人次,略低于2019年初一和初二,但是初三至初六我国观影人次分别为2136.3、2114.5、2076和1811.1万人次,已经高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说明2023年我国票房收入有望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并且后续票房收入仍有望持续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有望引领全球主要经济体。2023年上半年美国在应对式加息后经济缓衰退的概率增加,虽然美国私人投资当季同比在美联储加息的作用下2022年四季度下降至-4.55%,但是2022年四季度美国服务消费支出当季同比从2.77%上升至2.84%,而服务业投资的企稳很可能减缓美国经济衰退的斜率。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在消费企稳的情况下有望持续复苏,而“金融16条”和“三支箭”等政策有望使房地产投资筑底企稳,因此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强于美国。

2、关键变化在于流动性预期

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局势不改,在低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大概率将维持宽松。2022年12月央行再度降准25BP确立宽货币格局,今年1月13日央行副行长宜昌能在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将继续采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在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初显且通胀压力较小的背景下,短期国内流动性合理充裕局势不改,与此同时,未来国内经济修复仍面临海外经济下行、国内疫情反复等不确定性,后续货币政策大概率仍将维持宽松。

一季度国内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率或将提升,宽信用预期的提振有望支撑市场进一步上攻。此前国内信用端疲弱主要源于有效需求的缺失,由于居民、企业部门的消费与投资意愿均不足,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值得注意的是,伴随防疫措施的调整优化与地产政策的加力,12月国内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已出现回升,根据历史经验,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同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尤其是在抬升时期。春节之后,随着防疫措施优化后第一波疫情冲击的结束,国内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率或将提升,一季度社融增速有望逐步修复,宽信用预期的提振有望支撑市场进一步上攻。

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季度美联储加息将趋于尾声,海外紧缩压力进一步缓解。12月经济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正逐步加大,尤其是非制造业PMI的超预期跌破荣枯线,以及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的环比加速回落,均体现出前期支撑美国经济韧性的服务消费疲态渐显。与此同时,12月美国通胀数据如期回落,CPI同比自7.1%降至6.5%,连续6个月下降,核心CPI同比自6.0%降至 5.7%,连续3个月下降。在经济与通胀数据齐降的形势下,市场预期本轮美联储加息将于一季度接近尾声。截至1月27日,根据CME预测,本轮美联储政策利率终值为5.0%,美联储2月1日、3月22日两次加息25BP的概率分别为99%和85%。与此同时,当前美债利率亦已见顶回落,3M10S美债利差已扩大至-126BP,包含着市场对于未来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整体而言,伴随美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以及通胀水平的回落,一季度美联储加息或将趋于尾声,海外紧缩压力有望进一步缓和。

本轮中国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在此背景下,外资的持续流入亦将对市场形成支撑,可类比于2019年初。今年以来外资跑步进场,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高达1125亿元,是驱动A股接连上涨的重要因素,与2019年初相似。本轮外资大幅流入的催化剂为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升值,本质原因为中国经济预期的改善。当前全球经济周期仍处于错位状态,受紧缩政策的影响,海外主要经济体多处于经济下行阶段,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将形成较为明显的相对优势。在此背景下,本轮人民币升值趋势明确,伴随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外资的流入亦有望持续。

3、政策预期及大国关系缓和提振风险偏好

1月以来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提振经济仍是关键词,稳增长要求下宏观政策延续宽松。1月以来央行、银保监会、住建部等部委相继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为2023年工作定调。其一,提振经济是首要任务,扩大内需是关键。其中,银保监会议提及“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意味着在近几个月外需持续走弱背景下,贸易金融政策也将加码。其二,央行、银保监会均明确提及供需双侧发力稳定地产行业。2023年地产重点任务仍在保交楼和对地产企业的“分批管理”,推动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需求侧政策或将继续推进。其三,突出强调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政策更趋积极,常态化监管下更突出支持。

截至1月末地方两会均已落幕,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是重点关切,静待3月全国两会定调。跟踪重点省市政府工作报告表述来看,首先,促消费稳投资是首要任务。北京、浙江、福建等省市均强调将消费修复摆在优先位置,促进和扩大消费的重点放在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其次,产业政策重点来看,各省市延续二十大“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基调,明确提及加强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行业集中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链等。

2月美国官员或访华,中美关系缓和提振外部风险偏好。自2022年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后,中美关系出现积极变化。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出席芝加哥大学的一场活动时表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有所缓和”。此外,1月美国政治新闻网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月5日至6日访问中国,同时,美国财政部工作团队或于2月访华。

4、2月行业配置: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春季躁动布局成长,看好弹性品种。一季度常为A股市场的敏感期,由于年初业绩与经济数据的缺失,风险偏好对于市场的影响易被放大,2月行业风格看好具备弹性的成长板块。配置上看好弹性品种,包括1)非银金融,为估值较低的进攻板块,近两年非银板块持续调整,2023年春节前市盈率TTM十年分位数已降至30%附近,估值修复空间充足,全面注册制等政策催化下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修复;2)安全资产领域,二十大报告提出显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任务,在政策扶持下,国内信息尖端技术迎来发展机遇,如计算机、通信等板块,特别是信创题材产业趋势逐渐明晰;3)高景气延续的高端制造领域,如部分新能源链条相关的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领域,以及To G属性的光伏、储能等赛道。2月首选行业为非银金融、计算机、电力设备。

非银金融

支撑因素之一:首部券商经纪业务规章落地。2023年1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自2023年2月28日期执行,《办法》从经纪业务内涵、客户行为管理、具体业务流程、客户权益保护、内控合规管控、行政监管问责等六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证券经纪业务,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支撑因素之二:关注券商、保险估值修复机会。近两年非银板块持续调整,2023年春节前市盈率TTM十年分位数已降至30%附近,估值修复空间充足。

支撑因素之三:全面注册制改革预期提振市场情绪。2022年12月21日证监会在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要“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的全面落地将带动券商投行、投资、做市等业务条线发展。

标的:中信建投、东方财富、国联证券、广发证券等。

计算机

支撑因素之一: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国产化软硬件产业加速发展。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目标在2023年底前,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政策驱动刺激国产数据库、中间件产品需求,为信创行业赢得新的发展空间,长期来看技术迭代创新前景广阔。

支撑因素之二:中国电子信创体系产业链完整,替换空间巨大,生态建设加速。国产信创产品已初步具备大规模应用基础,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到PC终端、服务器、存储、外设等都呈现出技术、产品、市场紧密衔接的产业生态,从重构、融合,正在迈向逐渐成熟发展的进程。麒麟软件等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拥有从芯片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态,国产替代优势明显。

支撑因素之三:二十大强调国家信息安全,信创行业迎来较大发展机遇。二十大报告提出显著提升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任务,在政策扶持下,国内信息尖端技术迎来发展机遇。前期信创需求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企,随着国家安全体系的建立健全,信创将扩展推进到行业企业,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促进信创生态系统的构建,行业将延续高景气发展,是未来几年计算机行业投资主线。

标的:纳思达、中科曙光、金山办公、中国软件等。

电力设备

支撑因素之一:政策加码支撑能源电子产业迎多重利好。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 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智能光伏创新突破,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发展面向新能源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程进入加速通道,能源IT产业持续收益。

支撑因素之二:硅料价格下行推动光伏需求回升。硅料价格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根据Wind数据,光伏级多晶硅现货价2022年11月16日至2023年1月25日降幅约45.3%。随着上游硅料和硅片价格回调,产业链成本下降,近期组件环节排产积极性提升明显,全球光伏需求有望延续增长态势。

支撑因素之三: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高增长,有望维持高景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6%,增长强劲。随着海外市场逐渐恢复、自主品牌竞争力提升,以及配套环境的日益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预期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标的:宁德时代、海优新材、隆基绿能、晶盛机电等。

5、风险提示

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中美摩擦加剧,疫情超预期恶化、相关标的公司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等。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通胀   中国经济   美国   新能源   疫情   流动性   攻势   春季   年初   因素   策略   政策   我国   国内   数据   经济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