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系列谈之十五:田单的预见性、谋略性和好品行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单,集预见性、谋略性和好品行于一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凭借着一己之力复齐,迎接齐襄王即位。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田单的作为显得难能可贵。

田单,妫姓,田氏,名单,临淄(今山东临淄市)人,他是田氏齐国的远房宗室。在乐毅攻打齐国之前,田单只是临淄市的一个市掾,管理临淄市场秩序。后来,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并大败齐国。之后,乐毅又乘胜率燕军攻齐,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除即墨、莒两座城池未下外,其余全部被攻破。在这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一时名声大噪,威闻诸侯。如果不是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使齐国走到灭亡的边缘,田单可能永远会被埋没。

田单的预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话用在田单身上,恰如其分。在乐毅攻打齐国之前,田单是临淄城的一个市场管理员,也是田氏盐社的掌门人。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田单,一点也不为过。但田单的确是个人才,对事物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当燕国军队攻打齐国安平时,城中的田单就预知,一旦城破将会有大量难民溃逃。为了确保顺利出城,他事先让家里人把车轴头锯短,并用铁皮包上。果不其然,待到城破的那一天,人们争相涌出城门,因为车轴太长互相碰断,车辆损坏难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一族因车轴短且用铁皮包裹得以幸免,顺利逃到了即墨。这一举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时,齐国大部分地区都被燕军占领,仅有莒城、即墨未沦陷。燕军统帅乐毅集中右军、前军包围莒城,集中左军、后军包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身亡。这时,即墨人士说:“安平之战,田单一族车轴因事先锯短且铁皮包轴得以保全,可见田单足智多谋,熟悉兵事。”于是共同拥立他为守将抵御燕军。从此,一个默默无闻的田单,走上了历史舞台。

田单的谋略性

田单的谋略性体现在审时度势及其把握大局的能力上。他巧使连环反间计、散布流言蜚语、宣称神的旨意、使出火牛阵等,一系列神操作,令燕军防不胜防,最终以一己之力成功复齐。

巧使反间计使燕临阵换将。田单坚守的即墨,地处富庶的胶东,是齐国较大城邑,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防御条件。他利用两军相持时机,集结7000余士卒,加以整顿、扩充,并增修城垒,加强防务。他与军民同甘苦,亲巡城防;编妻妾、族人入行伍,尽散饮食给士卒,深得军民信任。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又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昭王时期,对乐毅深信不疑,把那些造谣生事的人处死。乐毅欲化齐入燕,三年后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于乐毅不和,即位后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流言蜚语正中燕惠王下怀,立即派将军骑劫取代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不善,就投奔赵国。由是,燕国将士愤懑不平,士气低落。

宣称神来教导增强神圣感。田单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一步步推行下去。他先是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就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前来教导我。”于是他对城中人说:“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名士兵说:“我可以当老师吗?”说完回身就跑。田单起身把那个士兵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坐着,以对待老师的态度来侍奉他。士兵说:“我欺骗您,实在没有能力。”田单说:“你不要说破了。”于是以他为师。每当发布约束军民的旨令,一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

据《资治通鉴》卷四、周纪四记载:田单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皆翔舞而下城中。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当有神师下教我。”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起引还,坐东乡,师事之。卒曰:“臣欺君。”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散布流言蜚语以惑燕军。为了进一步激发守军斗志,他接着散布流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破了。”燕军听到后,果然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守城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十分愤怒,害怕被活捉而坚守。这时,田单又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果不其然,燕军挖掘城外全部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不止,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更加懈怠。

据《资治通鉴》卷四、周纪四记载: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雏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益懈。

使出火牛阵大败燕军。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便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于一个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通道狂奔燕营,五千精壮勇士紧随于后,城内军民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七十余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阵”。 随后,他迎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回临淄即位,是为齐襄王,田单被封安平君。

据《资治通鉴》卷四、周纪四记载:田单乃收城中,得牛千馀,为绎僧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其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大惊,视牛皆龙文,所触尽死伤。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杀骑劫,追亡逐北,所过城色皆叛燕,复为齐。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走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焉。乃迎襄王于营。

田单的好品性

田单的好品行体现在居功不傲、虚怀若谷、悲天悯人上。他忠心事主,虽屡遭陷害,忠心不改。雪地解衣救人,成为千古美谈。

忠心侍奉齐襄王。从即墨开始对燕军进行反攻,复齐七十余城。这时,他声望震天,如果他即位齐国君王,可谓易于反掌。但他坚持迎齐湣王儿子法章继位,是为齐襄王。但这位齐襄王心胸狭窄,始终觉得田单对他是个威胁,时不时给田单“使脸色”,对田单一点也不尊重。田单身为丞相,被封安平君,但齐襄王直呼“单”,且乎来唤去,令旁人都看不过眼。田单对此好无怨言,无所计较。好在齐襄王能及时有所醒悟,接受貂勃劝谏。

貂勃性格直率,为人坦荡。田单与其推心置腹,觉得貂勃是个人才,就把他推荐给齐襄王。齐襄王有九个宠幸的侍臣纠合在一起,想要谋害田单,他们都对襄王说:“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楚顷襄王派将军淖齿率领万人帮助齐国抵抗燕军。如今都城已经修复,国家已经安定,为什么不派使者向楚王表示谢意?”襄王说:“左右的人谁可以呢?”这九个人都说:“貂勃可。”貂勃出使楚国,楚王接受了齐国谢意并留貂勃饮酒,过了好几天没有回国。九个人又去对襄王说:“一个普通的貂勃,竟然滞留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君那里,难道不是因为仰仗田单的势力吗?再说安平君对大王没有君臣礼节,上下没有分别。他心里不怀好心,在国内治理百姓,安抚民心,救济穷困补勘不足,对人民广施恩惠,对国外安抚戎狄与天下的贤明之士,暗中结交诸侯中的英雄豪杰,他的内心是想要篡位,希望大王详察。”过了一天,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田单摘下帽子、光着脚、赤着上身来进见,然后退一步请求死罪。过了五天,襄王对田单说:“您对我没有罪过,您尽到您的臣子之礼,我尽到我的君王之礼就行了。”

貂勃从楚国回来,齐襄王当面赏赐他饮酒,酒喝得正高兴,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貂勃离开坐席,向襄王深深的一躬说:“大王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请大王向上和周文王比一下,谁有才能?”襄王说:“我不如周文王。”貂勃说:“是的,臣下本来知道不如。请向下和齐桓公比一下,谁有才能?”襄王说:“我不如齐桓公。”貂勃说:“是的,臣下本来知道不如。既然如此,那么周文王得到吕尚,把他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尊为仲父,如今大王得到安平君却偏偏叫‘单’。再说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治理百姓的人,作为臣子而建立功勋的人,有谁的功劳能比安平君更大呢?可是大王却叫他‘单,单’。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再说当初大王不能守卫先王遗留下的国家,燕国人发兵来袭击齐国都城,大王逃到城阳山中。安平君凭借忧惧的即墨城,靠着三里的内城,五里的外城,疲惫的七千士兵,却擒获了燕国的司马骑劫,使千里失地返归齐国,这些都是安平君的功劳。正当这个时候,如果田单关闭城阳自立为王,城阳、天下的人没有谁能制止他。然而安平君从道义上谋划,从大义出发,认为不能那样做,因此修建栈道木阁,到城阳山中去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才能返回故国,君临亲附百姓。如今国家已经安定,民众已经安生了。大王却叫他‘单’。就是小孩如果考虑一下也不会这样做。大王不如赶快杀掉这九个人,以向安平君谢罪,不这样做的话,国家就危险了!”襄王于是杀掉这九个人并驱逐了他们的家眷,又把万户的夜邑加封给安平君。

雪地解裘以救人。田单充满着仁者之心,其雪地解衣救人的事,把他的仁义善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在《资治通鉴》《史记·田单列传》里都有详细记载。

《资治通鉴》卷四、周纪四记载:田单相齐,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裘而衣之。

田单出任齐国国相,有次路过淄水,见到一个老人渡淄水时冻得直哆嗦,走出水面时已不能前行。田单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给他披上。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齐国,人们都纷纷称赞相国爱民如子,对田单更是尊敬,把临淄城东淄河岸边叫做“田单解裘处”。

齐襄王听说后又犯了“小心眼”,十分厌恶的说:“田单对别人施恩,是打算夺我的国位,我不早下手,恐怕以后会有变故!”说完一看左右无人,只在殿阶下有个穿珠子的人,襄王便召他过来问道:“你听见我的话了吗?”回答:“听见了。”襄王问:“你觉得怎么样?”回答说:“大王不如把此事变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心,下令说:‘我忧虑人民的饥饿,田单就收养他们,供给饮食;我忧虑人民的寒冷,田单就脱下皮袍给他们披上;我忧虑人民的操劳,田单也因此忧虑。他正符合我的心意。‘田单有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田单酒宴。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应该在群臣朝见时召见田单,在殿庭上致谢,亲自慰劳他。然后布告国内寻找百姓中饥饿者,予以收养。”襄王这样做后,派人到街头里巷去探听,听到大夫等官员互相说:“哦!田单疼爱百姓,是大王的教诲呀!”

闻过即改真君子。田单将要进攻狄城,去拜见鲁仲连,鲁仲连说:“将军进攻狄城,是会攻不下的。”田单说:“我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万乘的燕国,收复了失地,为什么进攻狄城,就攻不下呢?”说罢,他登车没有告辞就走了。随后,他带兵进攻狄城,一连三月,却没有攻下。

齐国的小孩唱着一首童谣说:“高高的官帽象簸箕,长长的宝剑托腮齐,攻打狄城不能下,梧丘筑城空伤悲。”田单听了很担忧,便去问鲁仲连:“先生说我攻不下狄城,请听听您讲的道理吧。”鲁仲连说:“将军从前在即墨时,坐下去就编织草袋,站起来就舞动铁锹,身先士卒,您号召说:‘勇敢地杀上战场,神圣的祖国将要灭亡,我们个个就会走进坟场,只有一条路,勇敢地杀上战场。’在那时,将军有决死之心,士卒无生还之意,听了您的号召,莫不挥泪振臂,奋勇求战。这就是当初您打败燕国的原因。现在,将军您,东可收纳夜邑封地的租税,西可在淄水之上尽情地欢乐,金光闪闪的宝剑横挎在腰间,驰骋在淄水、渑水之间,现在您有贪生的欢乐,而无战死的决心。这就是您攻不下狄城的原因。”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选择箭弩能命中敌人的优势地势,擂鼓进军,狄城终于被攻下了。

田单复兴齐国,齐国成就田单。但田单任齐相之间,再无重大建树。周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秦军攻赵,田单奉命率军救赵,打退了秦军。接着,田单又指挥赵军攻打燕国和韩国,连下数城,为赵国开拓了疆土,赵王遂拜田单为赵相。齐襄王去世后,其子建继位,是为齐废王(又称齐共王),是齐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随后田单从赵国回到齐国,卒于封地安平城。


敬请关注!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资治通鉴   即墨   安平   火牛   车轴   相国   士卒   预见性   齐国   军民   品行   谋略   大王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