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

历史上最早的和亲可以追溯到商朝,为加强和各个部落之间的联系,商王赏赐给部落首领官职财物,还顺便帮他们解决婚姻问题,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彼此关系更加稳固,有利于统治。

而正式联姻制度始于东周,那时周朝已经逐渐衰落,通过联姻的方式,可以加强与各诸侯国和外族之间的联系,对王朝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汉朝和亲政策有其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西汉成立之初,国力微弱,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兵强马壮,骁勇善战,西汉时常遭到边境蛮夷的侵犯

为了争取到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西汉王朝无奈之下,只能通过和亲的方式来暂时安抚匈奴,并附赠许多财物,可这依旧不能让匈奴感到满足,由于生产力低下,他们还时常南下骚扰汉朝的边境一带的百姓,掠夺财物,弄的大家苦不堪言,直到后期汉朝国力恢复,才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一、成汉之初,主动和亲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有许多游牧民族,他们虽然兵力强盛,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直到秦朝末年,冒顿单于统一了草原。

而此时的中原地区却因楚汉争霸,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经济惨淡,汉朝建国之初,刘邦连出行的四匹马的颜色都凑不齐,可匈奴却拥有四十万的骑兵,可见实力悬殊。

1、汉匈开战

匈奴建国后,不断征服东胡、楼烦等强大的草原部落,扩充地盘,就连和西汉之间的战略缓冲地都被他们吞并,感受到西汉的弱小,于是匈奴便将爪牙伸向了西汉,屡次侵犯。

面对匈奴的一再挑衅,刘邦顾及到刚结束和项羽之间的战争,国力微弱,此时正是人困马乏,需要休养生息,于是便选择隐忍。

直到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亲自率领40万大军攻打汉朝领土马邑,攻破雁门关,直逼太原,刘邦才意识到匈奴的野心并不仅仅是要抢点财物,而是想吞并大汉王朝,于是便决定亲自带兵出征。由此,双方在马邑爆发了第一次正式大战。

2、白登之围

刘邦毕竟是经历过多年苦战的人,在军事上具备很高的才能,即便是在国力微弱之际,他亲率32万大军,也能一路披荆斩棘,不仅首战告捷,还收复了许多失地,极大鼓舞了士气。

冒顿单于见状,知道刘邦并非无能之辈,强攻不行,便决定诱敌深入,而此时的刘邦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刘敬的阻拦,一意孤行,和先头部队一路追到大同、平城,最后被敌军围困在平城白登山,和主力部队彻底断了联系。

这一围便是七天七夜,匈奴大军将白登山围的水泄不通,刘邦连续几次都没有突围出去,到最后甚至不得不饮雪止渴,直到谋士陈平带着美人图去找冒顿单于的大阏氏,威胁要给单于献上美人,逼着阏氏劝单于退兵。

与此同时,单于也觉得和刘邦硬拼损失太大,按照这个形势,双方只能硬耗下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于是便放过了刘邦这样,刘邦才得以逃脱出来。

3、汉初和亲

经此一役之后,刘邦也意识到此时的汉朝国力尚弱,不能与匈奴硬拼,于是便后退一步,与匈奴拜为兄弟,并挑选美丽女子前往匈奴和亲还赠送财物

这样,江山算是保住,西汉也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此后,除了匈奴经常南下劫掠一些财物之外,双方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但与此同时,汉朝也没有一直被动挨打,而是开始加强边防建设,修建汉长城,随着汉朝稳步休整,国力日渐强盛,到了汉武帝时期,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武帝时期,和亲暂停

随着汉朝实力的逐步恢复,汉朝在对外政策上也逐渐开始有所转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忍辱负重,更何况,多年和亲加重了汉朝的财政负担,西汉早就对和亲政策厌恶至极,到了汉文帝时期,和亲次数逐步减少,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1、汉军诱敌匈奴

都说风水轮流转,当年冒顿单于诱敌刘邦,如今汉武帝诱敌匈奴

公元前133年,武帝听从大臣王恢的建议,在马邑埋伏了30万大军,并在周围放了很多无人看管的牛羊,打算诱惑匈奴,好将匈奴一网打尽。

匈奴果然上当,带着大军前来,可当单于率领大军深入时,看到无人看管的羊群觉得很可疑,后来得知汉朝在此有重兵埋伏,便撤兵了,汉朝的诱敌计划也宣告失败

但此战虽没有正式开打,也意味着汉朝开始主动出击,诱敌计划的失败源于作战经验不足,但埋伏30万大军在此,却证明了汉朝想要反攻的决心,至此,双方之间也正式撕破脸,和亲就此断绝。

2、强弱关系反转

事实上,自从冒顿单于之后,匈奴的实力就在逐步下降,而反观汉朝,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政治整顿和休养生息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还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此时西汉国家富足,兵力强盛,再也不用对匈奴委曲求全。

另一方面在军事上,汉长城也修建的差不多,高大坚固的长城不仅有防御的功能,还兼备进攻的属性,不久之后,颠覆汉朝与匈奴国运的漠北之战打响。

3、汉朝攻打匈奴

经过多年战争,汉朝对匈奴的作战手法已经逐渐熟悉,公元119年春,大将军卫青,镖骑将军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骑兵以及数万步兵,匈奴则是集结了全部的主力军队,双方在漠北展开激烈火拼,匈奴伤亡十万人,西汉死亡人马七八万,在此之后,西汉凭借强大的国力很快便恢复过来,可匈奴却从此一蹶不振。

三、汉朝强盛,匈奴求亲

随着匈奴对汉作战的失败,双方地位也发生了转变,汉朝不再向匈奴和亲。

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兵强马壮,再加上汉武帝雄才大略,本身就很讨厌和亲,所以,汉武帝在位时期,和亲是不存在的,但匈奴虽作战失败,却依然控制着西域地区,还是不容小觑,于是,旧的和亲关系结束,新的和亲局面打开。

1、武帝之后的和亲

汉宣帝在位时期,汉朝国力达到极盛,在这个时候,匈奴主动向汉朝求取公主,并派遣质子入京,而送质子入朝,一般是附属国对天朝国家才会有的举动,由此可见,虽明面上还是和亲,但这背后的意义早已不同。

汉元帝时期,匈奴实力进一步下降,内部出现了分裂,最后形成了一个南匈奴,一个北匈奴的局面,南匈奴实力稍弱,变成汉朝的附属国,后来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前来求取汉朝公主,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是由此展开的。

2、昭君出塞

南匈奴首领主动求娶公主,并自请为婿,看似是在向汉朝低头,实际上匈奴并不亏,且不说昭君本人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令呼韩邪单于十分心动,就单从两国利益上来讲,汉朝此时的国力已远远胜过匈奴数十倍,有了汉朝的庇佑,南匈奴也不再担心北匈奴的攻击。

昭君不但貌美,还十分有才华,识大体,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匈奴,为汉匈文化的融合与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死后,人们将她葬在大青山,并奉为神仙。

正如古诗中写道:“何如一曲琵琶好,鸣笛无声五十年”。

3、匈奴结局

很快,北匈奴便被汉朝打的节节败退,而西域也已经被汉朝占据,北匈奴根本就无路可退,无奈之下,只能不断向西逃走,最后来到了欧洲大陆,他们打败了罗马帝国和日耳曼民族,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北匈奴最终还是灭亡在了欧洲大陆上。

而投入东汉门下的南匈奴,在几百年后,首先掀起了五胡乱华,他们从西汉开始窥探华夏400年,此时终于得逞,只不过最后所建立的政权被前秦消灭,又经历了南北朝分裂之后,南匈奴这一支也彻底与汉民族融合在了一起。

结语

汉初的和亲非西汉自愿,更多的是形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却加大了汉朝的国力消耗,且匈奴也没有消停对韩朝边境的骚扰,这个时候的西汉可谓是又憋屈又窝囊。

随着国家实力的逐渐增强,到了武帝时期,可以非常强势的对外抵抗,取消不公平的和亲政策,极大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再到后期,国家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强盛,让边境国家心甘情愿俯首称臣,这一切都说明了,实力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自身实力,才能维护自身权利,震慑敌人。

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和亲这种政策便保存了下来,成为维护两国利益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方式,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浅析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汉朝   匈奴   单于   昭君   王朝   休养生息   汉武帝   刘邦   西汉   强盛   国力   财物   时期   实力   政策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