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阎扩军像做生意,一旅生出六个军-聊聊晋绥军的发展之路

1935年,对于老蒋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大体上平定了各路诸侯,然后开始按资排辈的搞分封,分封是要有仪式感的,就是授衔。

这一年忙坏了军政部铨叙厅,因为全国的军人都要授衔,尤其是那些大佬们,经历复杂,派系复杂,资历也复杂,好在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除了老蒋一人被授予特级上将成为军事第一人之外,还授了28个陆军上将,其中8人是一级上将,20人是二级上将,这28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派系。

以阎锡山为首的晋军在这一年不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通过授衔这件事都被背书了,简而言之,就是被授予一级上将1人,二级上将4人(商震带领32军部队出走投靠老蒋,只能说是晋系部队),上将占比率高达17.9%,妥妥的大派系。

但是即便是商震出走,晋军还是拥有相当的实力。

在1936年,由阎长官掌控下的晋军番号为19、33、34、35四个军及骑兵部队,还有若干独立旅。

放眼全国来看,较大派系的部队中,东北军则是元气大伤,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实力尚在,关内共4个军1个骑兵军,还有西北“剿匪”司令部直辖东北军部队;川军刘湘所部21军因编制过大(6个师共23个旅加3个独立团)改编为第21、23、44军加若干独立部队;桂系此时纸面实力只有第7、48军两个军;平津地区西北军余脉第29军番号只有一个军但是编制极大。

其他派系部队要么投靠老蒋成为半中央军部队,要么在较小的编制内维持生存,在实力上就不能和上述部队比了。

那么晋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今天就说一说。

山西陆军新军

晋军是从山西新军开始的,当时山西成立了一个混成协(旅),番号43,这个就是晋军最开始的雏形。

新军总共两个标(团),总共6个营,外加骑兵营、炮兵营、工程营、辎重营,确实非常的“混成”,其实就是一个小型步兵师,另外这支部队论火力配属的话,是要超过民国时期的步兵师的,这个纯粹是步兵火力编制问题,和是否具有先进性没有什么关系,另外前清最大的新军步兵单位是镇(师),在往上就没了,更大的军事单位就得临时组建了。

这个时候山西新军如果有体重是120斤,那么119斤都是反骨,辛亥革命一来,自然也是反了。

清末新军

阎长官那时候日本海归,意气风发,1911年11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后,被推举成为山西军政府都督。

山西部队也抛弃了“新军”的标签,自立门户,两标变四标。

在这个过程中,晋军和服务于前清的北洋新军交火,北洋新军就不说了,前清主力,清廷管不到南方,北方的山西总是要管一下的,所以晋军并不是对手,这时候晋军就和隶属于北洋军的第3镇在山西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

这里面也有袁大头的小九九,为啥这么说,因为山西地处华北,能不能占领山西关系到北洋势力的地盘问题,可以说是对山西垂涎已久。

直到1911年年底南北议和期间聊到了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后,事情才有了转机,别看袁大头在南北议和中窃取了革命果实,但是山西他没拿下来,最后也是承认了山西是起义省份,所以不久,山西的北洋军就撤退了。

从老阎掌握晋军开始,晋军就一直自成体系,最后老阎到了民国后期也堪称军阀界活化石,玩的活也是花,一句话概括,就是:各种势力咱们可以一起玩耍,但是必须各论各的。

老阎在被袁大头任命为山西督导后,按照他在日本的经验,对晋军机构进行了改革,同时部队也进行了整编,整个晋军编为一个师两旅四个团外加骑兵和炮兵团,表面上看已经很完备了。

那么这支部队总共有多少人呢?

从1912年6月老阎发给北京陆军部的电报中可以看到具体情况:

除了晋军有数量不明的非正规武装游击营之外,总共有陆军一镇加一混成协,骑兵是十三个营,炮兵有一营,另有蒙古队两营,巡防步兵十九个营,共26400人。

也就是说整个晋军分为两部分,红色字体是完备的正规部队,蓝色字体是准军事组织。

晋军的第一次扩编

写晋军的发展史其实挺容易的,因为整个晋军的变化都是自我变化,不像有的省的军队,一支部队分好几拨,变换来变换去最后只剩下一支部队最后成为了某军最后的种子,不捋清之前的沿革那么就说不清楚来龙去脉,而晋军不存在这个问题。

1914年9月,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晋军唯一的步兵师——陆军第9师取消,改为13、14混成旅,原独立出来的第1混成旅为12混成旅。

有意思的是晋军后来13、14混成旅后来又降格了,变成了陆军第1、2混成团。合着整个山西正规军就是一旅两团。

至于为啥这样,其实还是能看出来老阎的处世哲学中的重要一条:咱们可以一起玩耍,但是必须各论各的。

山西虽然是老阎的,可也是袁世凯的,山西离北京这么近,不控制一下其实也很没有面子,所以在行政和军事上,北洋方面都派了人,老阎实力不够,所以还是自然就跪下了,不光跪,有时候还舔两下,对于部队缩编,老阎也没有说啥,毕竟前辈的哲学非常的多,比如闷声大发财和熬死你。

1916年,老袁死了,老阎站起来了。

第一件事,就是换人,巩固权力,那时候的北洋方面,其实内部也挺乱的,顾不上山西,到了1917年9月,北洋政府正式任命督军(省军事首长)老阎为山西省省长,这一下才圆了他“军民兼治”的夙愿。

在1917年这个节点,晋军还是鸡肋,不过老阎这人很鸡贼,和段祺瑞关系好,当时北洋政府内部在搞“府院之争”,所以黎元洪罢免了段祺瑞之后,各省也是宣布独立自治,和北京脱离关系,这个机会对于山西是非常重要的,山西自治之后,便开始第一次扩军。

这里面说一下,晋军此时的主力就是第12混成旅,还有2个缩编的混成团,再加上1916年由陕西陆建章部投靠过来的商震部编成第4混成团,总共2个旅的兵力。

商震

在1917年8月,晋军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扩军,两个旅的实力被扩编成四个旅,第1至第3旅均是2个团,第4旅作为纯嫡系部队多达4个团。晋南和晋北两地镇守使又分别辖有1混成团,再加上督军直属骑兵团、工兵团以及特殊兵种(卫生、机关枪等)营,总共10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2个混成团,4个炮兵营,5个特种兵营,5万多人。

从这个实力上看,晋军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且还挺“合成”。

但是从武器方面看,虽然番号有了,但是武器却并不敷出:步枪三万支,重机枪只能合成一个督军府直属火力营,火炮数量也不足,更别提库存了,所以武器损毁也就损毁了,没有地方去补。

这中间商震还出了一趟远门打桂军,结果被全体缴械,算是重大损失。

不过老阎到底算盘打的好,北方无论乱成什么样,山西始终是保持中立,不论谁请,就是不动,就那么一点家底,不好动,所以想一夜暴富,就得下山摘桃。

第二次扩军

在1924年直奉大战时期,由于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政变,老阎认为时机已到,翻过太行山进入华北大平原,这一下挣得是盆满钵满,也就在1925年迎来了第二次扩军。

第二次扩军晋军的10个步兵团就地升级为12个旅,不久又另外成立了2个步兵师,再有就是2个骑兵团和2个混成团,这里面有很多收编的直系军阀部队,扩军后具体表格如下:

至于整个晋军的纸面战斗力,也是可以的,除了步兵团辖3个营,步兵营辖3连外加一个机枪连(4挺机枪,迫击炮2门),营直属火力得到了提升,但是晋军的班排火力始终是个弱点,就是班用机枪配置不足。炮兵团辖3营,每连4门炮,当然了,这个炮不是迫击炮,晋军还有一个迫击炮团,下辖6个营。

另外晋军还有一个旅叫做“手掷弹旅”以及另外成立的9个“手掷弹营”,表里没有,后来也消失了,这个兵种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是老阎的独创,我觉得没有欧洲“掷弹兵”的那个尿性,毕竟“掷弹兵”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并不完善,掷弹兵也不是专门扔手榴弹,我觉得晋军的“手掷弹兵”也许真的就是在扔手榴弹,至于真实情况,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这时候的晋军总人数约为10万人,已经混到了军阀的中上层。

第三次扩军

1925年扩军给老阎带来安全感之后,老阎就对红尘没有兴趣了,一心一意经营山西,山西的军工也建立起来了,虽然产品质量差点,但是至少可以缝缝补补。

可是看破红尘哪有那么容易,毕竟周边局势变幻莫测,各种隐患交织叠加,山西不能独善其身,不然自己就玩完了,整个华北几种势力强化了军阀们的“命运共同体”思维,就这样,几方打来打去的,内容就不说了,很混乱,主要是和其他派系打老冯。

不过结果对于晋军来说是好的,晋军势力进入绥远,“晋绥军”的时代,也就即将到来了。这里面老阎也是收编了不少人,很多人成了山西的“客军”供老阎调遣。

到了1927年,晋军第三次扩军,经整编兵力为:17个步兵师,8个炮兵团,主要装备太原兵工厂“一三式山炮”。

值得一说的是,这17个师是晋军纸面兵力,绝大部分步兵师只辖一旅,水分很大,架子有些唬人。

晋绥军扩军的第一阶段到此为止,第二阶段就是响应北伐了。

北伐投入原始股,一步登天

1927年6月,按照国民政府对于部队的整编,晋军终于有了“军”一级别的编制,老阎也是抓住机会一口气编出来10个军,并且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全国响应北伐部队总共分为4个集团军。

只是晋军还是实力不足,人数并不占优,不过老阎终于熬到了一流军阀行列。

关于晋军这10个军的兵力,有必要说一下,第3军徐永昌部为客军,辖3个旅,8到10军是骑兵军。

1927到1928年是晋军实力膨胀的一年,由于收编部队过多,番号数量也不稳定。

北伐结束后,1929年编遣会议取消了军一级的番号(但是没有完全执行),全国编为63个师,这是老蒋玩一个鸡贼的手段,晋军主要部队缩编为13个师,番号从32到43再加47,为晋军第一次与参与进全国部队整编后所列番号。

只是这个番号并没有维持多久,1929年,由于分赃不均,老阎和老冯联合起来与老蒋大打出手。

这里面老阎又扩军了,并且设立了方面军级别的番号,不过总体战斗力并不能保证,毕竟部队番号太多扩的太急,有些部队只能充门面。

这些部队弃用了原来编遣番号,部队为10个军、4个保安纵队、1个骑兵师、7个炮兵旅。

另外山西省内建立的大量的兵工厂,晋军装备能力得到提升,限于篇幅,如果这篇文章流量高的话,我会单独再唠一下晋军的武器生产和装备情况。

中原大战让老阎韬光养晦

中原大战是老阎的一次梭哈行为,不过老阎善于打算盘,比较鸡贼,晋军在战后秋后算账的时候要比西北军好的多,西北军连地盘都丢了,晋军还可以在山西喝醋,情况是一个天上第一地下。

战后各部编遣,西北军完全肢解,最后留下来了宋哲元一脉(后编为29军)以及孙连仲部26路军;晋军各部队被编为4个军,番号为32到35军,军长分别为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至此,晋军四大天王也就产生了,他们在1935年均被授予二级陆军上将军衔。

关于晋军的编制,截止到1931年,是这样的:

当然了,晋军在1931年发生了分裂,这一年,客军商震出走,晋绥军就变成了三个军。商震32军原下辖66、67两师的番号被晋军留了下来,商震作为晋系部队,所辖部队被重新授予番号,32军后下辖第139、141、142三师。

至此,已经演化成晋绥军的山西部队全部番号为3个军,8个师。

不过老阎并不甘于寂寞,3个军明显不能给他安全感,所以老阎继续扩军,截止到1936年,晋军把原来粤军第19路军第19军的番号要了过来,抗战开始后,晋军新成立骑兵第1军和第61军,总数为6个军。另外因为67师和中央军18军傅仲芳67师番号重叠,所以晋军67师番号改为101师。

傅作义和赵承绶

另外老阎在这个节点上新成立的军下辖部队番号是怎么来的?

一般来讲,军下辖师,老阎觉得没太必要,他把师拆成了旅,把旅直辖到师下面去,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情况:军下辖1个师,另外直辖其他步兵师拆开的步兵旅,部分师长就只能指挥留下来旅。

拿19军为例,第19军下辖第72师、第205旅、独立第5旅。第205旅原隶属于69师。

另外就是晋军还另辖独立番号的独立步兵旅,独立步兵旅和步兵旅是两回事,独立步兵旅和步兵师是一个指挥层级,要做好区分,当时全国独立步兵旅番号有43个(大部分只有番号),晋军的5个独立旅倒是装备齐整。

再往后晋军成立新编师,就是抗战以后的事情了,此部队沿革截止到1937年8月。简要叙述,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北洋   晋绥   步兵师   番号   派系   新军   炮兵   山西   上将   部队   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