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真的被做成肉羹了吗?又是谁抹去了这段残忍的历史?

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伯邑考因苏妲己陷害,被做成肉羹给自己的父亲西伯侯吃。这残忍的一幕,和“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等,共同展现了商纣王的残忍暴虐,印在当代很多人的脑海里。

封神榜的故事取材于小说《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而在正史类文献中,对伯邑考的记载少之又少。很多学者认为伯邑考与武王曾争夺继承人,所以后人受到打压,留给后世的信息也较少。而在李硕先生的新书《翦商——商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中,得出一个颠覆认知但又符合逻辑的结论,书中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出伯邑考的死很可能与商朝的祭祀活动有关。

《史记》以及演义小说中,将炮烙、剖心、做人肉羹等描述为商纣王个人的残忍变态行为。而如果是跟极端宗教的祭祀有关,似乎说得通了,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部分极端宗教有用人献祭的行为。

《礼记·表记》中,子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意思是殷(商)人尊崇上帝和祖先神,领导人民侍奉鬼神,重鬼神而轻礼仪。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卜辞被发现以来,商人迷信已经得到了认证,从国家大事到私人小事,全部都要祭祀占卜一番,武丁王为自己的王后占卜生育吉凶。

所谓祭祀,其实就是向神明贿赂,贿赂的价值越高,越能得到神明的庇佑。所以在商朝人看来,仅仅用牛羊等牲口祭祀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人,考古发现的商朝祭祀坑,经常有大量与殉葬不同、残缺的人骨,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虽然不想承认,几千年前的这片大地上,人祭、人奠基、人殉的确随处可见。

发掘出的累累白骨,可能只是展现了一小部分人祭场景,真实情况可能更多,那这么多用于祭祀的人牲都是从哪里来呢?通过打仗。所以,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来形容商朝十分贴切。商朝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实力变得空前强大,足以让周边的番邦小国附庸臣服,其中就有西边的周人,商朝的后期,已经不需要商王自己去打仗获得俘虏,而是靠周人这样的小部落去管理其他部落,并且为商王朝进献俘掳。

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在传世史书中流传下来呢?在《翦商》中,作者总结专家对《易经》的破解,揭开了这段神秘的历史。

《易经》一直被古今学者认为是用来占卜算卦的。周昌将自己亲历的事情记录下来,去分析万事之间的因果关联,并用以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由于记载比较隐晦,加上人祭历史被抹去,古往今来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周易,在《翦商》中,作者引用高亨先生对易经的研究,认为周昌记录的事件,有大量的捕俘、献俘,祭祀仪式描写,以及萌芽的翦商大业。例如:其中大量出现的“孚”,其实是指俘虏的“俘”,《易经》很多卦的爻辞都有“有孚”,即,占卜显示会有所俘获。

周人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为商王朝捕俘。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昌面见了商王帝辛,后来又来到殷都,参加了祭祀活动并将祭祀场景记录在《易经》中,例如,记录的“有孚,维心,亨。”意为将俘虏的心脏掏出,烧熟后献祭(这说明比干被剖心也可能是出于祭祀行为。)再后来,周昌可能被卷进了派系之争,被商王囚禁,在牢狱中的所见所闻,也被他详细记载了下来,例如有人戴着刑具,被砍断了双脚或割掉耳、鼻子,有人被剥皮剔骨,而在牢狱中吃到的肉,往往是被献祭后吃剩下的边角料(肉皮或骨头上的干肉)。这些场景也在殷商出土的祭祀坑中,被七零八落不完整的人骨所证实。在牢狱三年,通过卦爻这种对事物结果不断探索,周昌也得出一些启示,那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包括商朝的统治。

周昌被关押的三年中,他的儿子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救他,找门路去当面求见纣王,才使周昌得以重获自由。这之后,伯邑考可能曾受到重用,但是最终惹怒纣王,并被献祭分食,而周昌和他另外两个儿子周发和周公旦,也参与了这次祭祀,亲眼目睹了哥哥的惨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屈原《天问》到西汉《六韬》,都有对周昌吃掉伯邑考的肉的记录,结合“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这应该是商朝一种高级别的祭祀仪式,《易经》中有的词句也能找到相应记载;其次,伯邑考和周发、周旦、周鲜的名字不同,“考”在古文里是父亲的意思,伯是指老大,说明伯邑考是周族后人对他的尊称,史料极少,而周人又对他极为尊重;再者,根据武王和周公旦表现出来的很多不正常的表现,很可能是大哥的惨死对他们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而这件事,也使得周昌父子对翦商的决心变得不可动摇。

在我们的印象中,商纣王暴虐无道,武王伐纣可谓是众望所归,顺应民心。而实际上,推翻一个王朝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商王朝历经五六百年,根基深厚,尤其是商王帝辛并不像后世描述得那么昏庸。况且,商王对付敌人的手段,尤其是亲哥哥伯邑考的惨死,给武王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对他来说,伐纣是一件压力太大的事情,经常做噩梦的他,经常把弟弟周旦叫到跟前,诉说自己的噩梦,周公旦为了宽慰他,就给他从好的方面解释梦的含义,这也是后世“周公解梦”典故的来源。武王在伐纣胜利后,也进行了更为残酷的人祭仪式,或许是为了震慑商朝余党,或许是遭受阴影的另一种表现。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是说周公旦经常吐出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但其实,很可能在目睹大哥惨死之后,让他有了深深的阴影,在吃饭时经常忍不住呕吐。

为掩盖为商人捕俘、伯邑考被献祭这些不光彩和残忍的历史,同时,为了杜绝人祭死灰复燃,周公旦下令销毁了相关的史籍。在西周初期的演讲中,为了拉拢安抚已归顺的商人,周王室没有把人祭作为商朝的文化,而是作为商纣王帝辛的个人行为加以抨击,以上这些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了我们记忆中历史的样子。而周文王的《易经》,伯邑考被做成肉羹等传说,也为我们留下了真实历史的线索。

伤有多大,恨就有多深,对人祭文化的憎恨,坚定了周公根除之的决心,周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创造了德这个概念,摸索形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礼乐制度,奠定了崭新的、文明的华夏基因。

参考书籍《翦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封神榜   易经   残忍   王朝   商朝   历史   牢狱   祭祀   后世   阴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