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位到达印度的高僧,比玄奘早了整整230年


朱士行西行

前文小编说到,朱士行作为中国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但他最终也未到达印度,只到了于阗。而时隔139年,法显再次踏上了西行的脚步。他比朱士行走得更远,来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后秦高僧法显

与年过半百才遁入空门的朱士行不同,法显在三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入了佛寺,成为一名小沙弥。说到他的父母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和尚呢?

原来法显本姓龚,在他上面还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就夭亡了,他的父母担心他也死去,便将他送入佛寺,希望借助妙音佛法保住儿子的性命。

法显

就这样,法显在佛法的熏陶下,平安的度过了60个春秋。六十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的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已过耳顺之年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法显西行路线图

公元399年春,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他们穿过了干燥贫瘠的沙漠,翻过了白雪皑皑的雪山,九死一生。

与法显同行的慧景、慧应、慧嵬在翻越雪山时,意外牺牲。但这一切的艰难险阻,并没有使法显停下他的脚步。他与最后一位同行的僧人道整继续踏上西行之路。最终,他们来到了摩竭陀国的首都巴连弗城。

巴连弗城不仅是整个印度最为宏大的城市,还是当时闻名世界的佛教中心。法显在这里,见到了巴连弗城中最负盛名的大乘学者罗沃私婆迷。正是在罗沃私婆迷的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六年来的夙愿,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经书律法。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法显一边学习梵语,一边潜心抄经。伴随着恒河的日升日落,法显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经里的知识,他对佛法的领悟也有了质的升华。当他将律藏典籍全部抄写完毕的时候,他也将告别这个令他依依不舍的土地。

这时,变故又再一次悄然来临。与法显同行的道整,为巴连弗城的佛教氛围所感染,决定留在这里,不愿再回到中土。

公元411年,法显独自踏上归途。这一年,法显整整七十岁。然而要回归万里之外的祖国,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又谈何容易。孤身一人的他,如何才能翻越高山雪岭,穿越茫茫沙漠。

这一切都让法显无比困扰,他担心的并非自己的安危,而是这些历经千辛万苦寻求到的佛典经律,不能被他带回故国家园。

正当法显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西域商人给他带来了一条消息,令法显心中燃起了希望。他决定一路南下,乘船返回中原故土。

公元412年,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法显载着一船的经书,登上了中国的土地。此时的法显,已经75岁了。

然而回到故土的法显,并没有一次完成伟大旅途的轻松。因他还有一个新的使命尚未完成。

在当时的中国,由于佛教典籍的缺失,加上翻译过程中的曲解,导致了对佛法戒律的争论日益激烈。

法显带回的经书

据史料记载,法显带回的经书有十二部,六十余万卷,上百万言之多。法显渴望将这些手抄而成的梵文典籍翻译成汉文,并将之传播四方。

这一宏伟蓝图,成为法显人生的最后几年,唯一想做的事。他将这些经书乘船运到东晋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在建康的道场寺里,法显与僧众一起翻译这些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

《佛国记》

公元412年,刚完成翻译工作的法显,拖着日益衰弱的身躯,来到了荆州江陵的辛寺,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著作,也就是闻名天下的《佛国记》。

法显在这里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他在辛寺中悄然逝世,享年86岁。

法显是一位伟大且不朽的老人,年逾花甲西行求法,已近耄耋东归送经。垂暮之年翻译经书,人生终了著称佛国。

法显作为开拓印度世界的第一人,两百多年后的玄奘,将再次踏上探寻印度佛法之谜的道路,玄奘会经历些什么样的遭遇呢,他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且听小编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印度   求法   中国   西行   佛教   戒律   典籍   高僧   佛法   经书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