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赵国两大名将的郭开,秦王如何对他?郭开的最终结局如何?

秦国虽然在战国后期的实力是诸侯列国中最强的,也以强大的武力使天下诸侯皆畏惧于秦,但除了武力之外,秦国也注重与各国之间的外交战略,比如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曰“上善伐交”。

他虽为秦相,但任职二十余年,大多时间都在为秦国奔走列国游说,促使各国亲善秦国。还有秦昭襄王时期的秦相范雎,他在入秦面见秦昭襄王时,就提出了“远交而近攻,得寸得尺则王之寸尺也。”的策略,也是秦国采用“远交近攻”策略的最早倡导者。

可见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秦国在诸侯之间的地位,也可以凭借良好的外交环境,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做好前提铺垫工作,以确保统一进程顺利进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之后,也是根据先代“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及大臣们的协助,才最终制定出统一六国的战略策略。

其中外交方面更是放在秦国开启统一六国战争之前,也是秦国统一战略主要内容中的第一步。国尉缭曾向秦王提出“以财物赂六国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也。”的策略建议,被采纳实施,这样就可以破坏瓦解诸侯合纵,继而秦国便能逐个击破诸侯,完成统一大业。

秦国采用财物贿赂六国贵族、权臣的方法策略,效果最为出色的当属赵国和齐国。赵王宠臣郭开和齐国相国后胜都为秦统一六国进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两人随便拿出一人都可抵数十万兵力。

尤其是赵国大臣郭开,也是本文的主人公。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和李牧,也是赵国最为善战的两大名将便是间接为他所害。若是这两大名将能一直为赵国征战,则秦国要想彻底攻灭赵国,起码也要再付出数十万的伤亡代价。

郭开曾侍奉于赵悼襄王(赵王偃)和赵幽缪王(赵王迁)两代赵国君主,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被买通,秦国能在长平之战中成功使用“反间计”,除了提出者秦相范雎之外,赵国大臣郭开当为首功,以及后来廉颇想要归赵报效国家未能成行也是郭开在从中阻挠破坏。

除了长平之战外,秦王嬴政的时期秦灭赵国之战中,也是郭开向赵王迁进谗言,诬陷李牧意欲叛乱,导致赵王设伏杀害了这位能支撑赵国危局的唯一良将,从而秦国才得以迅速灭亡赵国,可以说郭开又是秦灭赵之战的首功之臣。

那么郭开是如何赶走、诬杀赵国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的呢?秦王嬴政又是如何对待这位有功于秦的功臣呢?以及郭开的最终结局如何?

秦、赵长平之战,郭开谗言使赵换将

在秦昭襄王即位四十三年到四十五年(公元前264年至前262年),秦昭襄王曾命武安君白起和五大夫贲不断攻打韩国。在这三年时间中,秦国累计攻取了韩国的陉城、南阳、野王等二十余座城邑,直接切断了太行山道,以及韩国上党郡通往本国都城阳翟之间的信道。

“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白起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史记》

韩桓惠王见秦军攻势凶猛,且没有罢兵停战的迹象,为了以息战祸,便主动将无法联系的上党郡及其治下的十七座城邑一同献给了秦国,并命冯亭接任不愿降秦的原上党郡守,与秦国交接相关事宜。但冯亭上任后,也不愿意这样做,于是率上党民众献郡于赵国,意欲携赵国之力共同抗秦,从而保全韩国。

喜出望外的赵孝成王欣然接受了冯亭所献的上党郡,而赵国此举自然也激怒了秦国,秦昭襄王听闻后,当即便派左庶长王龁率兵继续攻打韩国,并重新逼近赵国接收的上党,且一举攻占了此郡。之后秦国开始趁机进攻赵国,赵孝成王则拜廉颇为上将,率军二十万在长平抗击秦军,于是两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秦将王龁虽然数次攻破赵军阵地,取得了一些战果,还斩杀了一名叫茄的副将,但自廉颇采取坚守战略之后,秦军所取得的战果便越来越少,甚至后来都不得一战。眼见无法速胜,在无奈之下,王龁只好派人回国将此情况告知于秦昭襄王,秦王当即就召应侯范雎商议计策。

范雎对秦昭襄王说道:“廉颇做将军已久,老成持重,他知我秦军强,不敢轻易决战。不外乎在于我军千里跋涉作战,无法久持,意欲以逸待劳,乘隙而袭。若此人带兵,我军未可入赵也!若去廉颇,须行反间之计,用千金入邯郸贿赂赵王左右,布散流言。

“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于长平。”《史记》

秦昭襄王听后,采纳了范雎的计策。之后赵都邯郸便四处散布出流言:“廉颇老矣,屡战屡败,导致赵军伤亡数万人,在秦军攻势之下,不日就要出降。秦国怕的只是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素问赵括勇过其父,不可抵挡。”

赵孝成王听闻这些流言后,起初也不相信,但为防万一,还是派使者到长平一线视察,确实如流言那般,廉颇屡战屡败。于是就命廉颇反击秦军,而廉颇却依然坚持固守,不肯出战。赵孝成王开始怀疑廉颇怯战,加上身边亲信之人又进反间谗言,最终信以为真,于是召来马服君之子赵括询问。

赵括放下豪言,对赵孝成王说道:“若秦国使武安君为将,臣或许要筹谋一番。而王龁新将之流不足道矣!若遇臣,只如秋风扫落叶,不足当矣!

赵孝成王听赵括如此轻松,大悦,当即拜赵括为上将,赐下黄金等诸多礼物,并又征调二十万精兵让赵括率军前往了长平战场。而秦军这边也暗中启用了武安君,之后白起佯败诱使赵括率领主力深入,用两支奇兵分割包围,并切断赵军粮草供给,最终将四十余万赵军几乎斩首坑杀殆尽。

长平惨景传回赵都邯郸之后,赵国举国上下一片震惊哗然,而此战也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实力,导致元气大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赵国都无法再单独和秦国进行争霸抗衡。而秦国则可以抓住时机,不断蚕食赵国,不给赵国恢复时间,最终歼而灭之。

那么赵王宠臣郭开在长平之战时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虽然史料中并未记载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使用反间计的具体贿赂人员,但关键离不开两点因素:能被金钱打动,为秦国所用;或是与廉颇之间有仇怨。那么郭开是否满足这两点的中任意一点呢?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史记》

从史料长平之战后的记载来看,郭开是与廉颇有仇怨,而且还不小,甚至不惜耗费重金让使者向赵王说廉颇的坏话,目的就是不想廉颇再受到赵王的重用。并且在秦灭赵国之战的最后阶段时,郭开也收下了重金贿赂,为秦国实行反间计,造谣诬陷李牧有叛乱之心。

以此可见,郭开是两点兼得,既能被金钱打动,为秦国所用,又与廉颇之间有嫌隙。因此郭开在长平之战时,应该就是秦国在赵国贿赂实行反间计的大臣之一,甚至是主要实行之人。

或许郭开与廉颇之间的仇怨,就是因长平之战时为秦国实行反间进谗言所结。故而郭开不想廉颇再受赵王重用,从而避免危及自身。

“应侯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史记》

正如长平之战后,秦相范雎被赵国使者游说,收受贿赂,建议秦王撤兵休养罢战类似,与主张一举攻灭赵国的武安君自此结下间隙,之后范雎向秦王进谗言,一代名将白起最终被秦昭襄王赐剑自杀。

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孝成王或许也认识到自己识人不明的错误,于是又重新启用廉颇。几年后,廉颇作为赵军主将,参与指挥了赵、燕“鄗代之战”,在鄗城、代地大破两路燕军,随后乘胜追击,直接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而廉颇也因战功被任命为代理相国,并封号信平君。

“孝成王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奔魏之大梁。”《史记》

但好景不长,赵孝成王死后,其子赵王偃继位之初,就免去了廉颇的代理相国和将军之职,改派武襄君乐乘取代而掌军。廉颇对于燕国降将乐乘将取代自己,以及受到排挤而大怒,便率领私兵攻打乐乘,此举也让他无法在赵国再待下去,之后廉颇便去了魏都大梁,侍奉于魏王。

想来这又是出自郭开的手笔,毕竟两人有仇。廉颇作为赵国能征善战的名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赵王偃没有必要弃用廉颇而转用来自燕国的降将乐乘,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有人向新王进了廉颇的谗言,而这个人便是与廉颇有怨的郭开。

至于郭开是不是再次收受秦国贿赂而行事,答案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将军势必会影响到秦国统一大业的进程。而且当时嬴政和吕不韦,一个刚继位不久,一个也成为了大秦相邦,而两人又都与赵国有仇,再行反间,除掉名将廉颇,为将来攻打赵国做准备也情有可原。

并且赵国新君更替之际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毕竟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后又重用廉颇,而廉颇也立有大功,为此在赵孝成王在位时期要想除掉廉颇难以成功。

廉颇去赵投奔魏国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魏王的信任和重用,于是就想重新回到赵国得到任用,而此时由于秦军不断攻打赵国,赵王也有重新起用廉颇的想法。不过君臣两人虽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却被郭开所阻。在上文中也有提到,郭开曾买通赵王使者说廉颇坏话,指的便是此时。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史记》

尽管廉颇刻意在赵王使者面前“秀肌肉”,以表明自己还堪重用,但前去魏都大梁探望的使者早已收受了郭开的重金贿赂,又怎么会为廉颇说好话呢!于是在向汇报赵王时说道:“廉颇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很好,也能穿盔甲上马,只不过和臣会见时,一会就入厕三次。

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老不堪用,也就没有再征召他回国起用。后来楚王暗中派使者将廉颇接到楚国做了将军,最终在楚都寿春抑郁而终,临终之前还想回到赵国的廉颇终归未能如愿。

秦灭赵国之战,郭开进谗言诬杀赵国名将李牧

继长平、邯郸之战结束后,秦昭襄王也到了晚年,于数年后去世。而先后继位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又在位时间不长,转瞬之间便来到了秦王嬴政时期。而嬴政在正式亲政掌权后便积极推行统一战略,经过准备于一年多后,便以武力开启了统一六国之旅,第一个进攻对象便是嬴政早年受辱的赵国。

此时赵国虽然没了名将廉颇,但却又迎来另一名将李牧,比起老成持重的廉颇,李牧更加善战,无论是攻,还是坚守,都同样极为出色。不仅率军阻击了意欲灭赵的秦军,还给秦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宜安之战(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便是最好的例子。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史记》

李牧在这两次战役大破秦军于宜安和番吾,成功遏制住了秦国两次大举进攻,这也导致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32年,四年之间发动三次大举进攻都未能攻灭赵国。李牧也因功受封和秦将白起一样的称号,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者,才谓“武安”之盛誉,以此也能看出李牧的军事才能和战功赫赫。

不过继廉颇之后的名将李牧对赵国是幸事,也是支撑赵国危局的又一良将,但对秦国而言却是不幸,有李牧坐镇的赵国,即便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也无法迅速攻灭赵国。为此秦国在公元前229发动第四次大举进攻赵国时,又采用了反间故计,而为秦国实行此计之人还是赵王宠臣郭开。

在上文中也有提及,秦国送给郭开很多黄金财物,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诬陷李牧欲勾结秦军,背叛赵国。而赵王迁比其祖父赵孝成王更加昏聩不堪,都没有派人查证,就直接命人去前线取代李牧掌军。不过李牧并没有像廉颇那样听命行事,而是为了国家社稷和赵国军民生计,继续率军对抗秦国。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史记》

但赵王迁显然没有看到李牧为国为民之忠心,只认为李牧不肯接受命令,更加确信李牧要叛乱,于是派人暗中设伏杀害了这位不惧生死的忠臣良将。李牧遇害后,加上赵国不久前发生的大面积饥荒,秦将王翦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率军攻克了赵都邯郸,邯郸之地被秦国初置为邯郸郡。

可以说战国四大名将之二,赵将廉颇郁郁而终和李牧遭遇冤杀,都是间接拜同殿为臣的郭开所赐。那么赵国灭亡后,秦王嬴政又是如何对待这位有功于秦的赵臣郭开呢?

秦王嬴政是如何有功与秦的郭开的?

郭开对赵国而言自然是背国的佞臣,但对秦国来说确实是立有大功之臣,秦王于功也没有处罚郭开的理由,而且也不能处罚郭开。

固然对秦王而言,处死郭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此时还有燕、魏、楚、齐四国未灭,秦王嬴政为了给剩余诸侯君臣做表率榜样,减少各国臣民阻碍,从而避免秦军出现更多的伤亡,比如后来同样与功有秦的齐相后胜。为此也无法处死郭开,而且还要予以重赏,以郭开之功封为秦国之上卿也不为过。

毕竟之前齐人茅焦劝谏秦王重新迎回生母太后赵姬,以尽孝道,也被封为了上卿。此举也是为秦王博取一个好名声,以便令天下之人信服,减轻六国百姓反抗呼声。那么秦王封有大功于秦的郭开为上卿也属实正常。

当然秦王重赏郭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诸侯君臣做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各国臣民的抵抗之心,从而用更小代价完成秦国几代先君和数以万计秦人付诸百年努力尚未完成的统一大业!只有天下一统,终结分裂乱世,才能彻底避免天下百姓因战祸所带来的灾难和困苦。

相比于此,留下郭开不值一提!

结语:

不过郭开最终恐怕也无法善终,毕竟燕赵自古多有慷慨悲歌之士,这些豪侠之士又如何能容忍,陷害廉颇、李牧两大忠臣名将的卖国之贼郭开安然留在世上呢!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秦王   名将   秦国   史记   邯郸   反间计   谗言   诸侯   使者   将军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