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嫡庶差别,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大吗

生活在现代小家庭的我们,根本体会不到古代宗法制度的严苛与残酷,也很难体会到20世纪那场革命的伟大。

古代的封建王朝,有两项是作为王朝基石的制度,一是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保证了国家的大一统,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分裂;二是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此制度保证了家族的世代平稳延续,继而保证了整个王朝的稳定性。

宗法制度的开端

作为家族稳定核心的宗法制度,古人对其的看重,是超过自己生命的。可以这样说,一百个古人里面,找一个能为了朝廷牺牲自己的,挺难,但找十个能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轻轻松松。所以,对家族的重视,是古人看重嫡庶观念的核心原因。

那何为嫡长子?嫡长子是嫡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且这个儿子不能夭折,方才是嫡长子。嫡长子有什么权利呢?嫡长子拥有最优先的政治和财产继承权,在皇族就是太子,在世家就是世子。嫡妻所生的其他孩子和庶母(即通常意义上的妾)们所生的孩子,或者有少量的财产继承权,或者没有继承权。

古代中国实行的不是多妻多妾的制度,而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除了皇帝之外,其余人只能有一个正妻。注意,这个妻是有政治地位的正妻,嫁过来天然就有掌家的权力,对外能代表家族,这是宗法制度赋予的,男主人很难干涉。就比如,如果男主人有大功,朝廷下来了封妻荫子的赏赐,赐个诰命夫人啥的,封妻里的妻,就是男主人的正妻,并且不会因为男主人不喜欢妻而喜欢某个妾就会把这个封赏转移给那个妾,这就是妻的政治地位。

清朝的一夫一妻多妾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嫡庶之别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那嫡庶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呢?以养育子女来说,嫡妻若在,正妻享有妾室子女的养育、教育和财产管理权,在嫡庶制度下,妾室和子女的关系是处于分割状态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嫡庶有别的宗法制度下,妾就是家族的生育工具,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格。

举两个名人,生活在离咱最近的清朝,这个时代的宗法制度相对之前宽松了很多,但嫡庶还是天差地别。一个是雍正皇帝,他的生母是乌雅氏,出身一般,养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出身于清朝开国家族佟佳氏。雍正皇帝被孝懿仁皇后抚养,朝野上下就会认为雍正是孝懿仁皇后所出,皇后的娘家势力也会出面支持雍正。至于雍正的生母乌雅氏,不管她情不情愿,她都无法阻挡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认别的女人为娘。这也是为何和雍正一母同胞的皇十四子胤禵和雍正关系不好,在当时的人包括雍正自己,都会认为孝懿仁皇后才是雍正法统意义上的母亲,生母乌雅氏则是生育工具一般的存在,非常残酷。

另一个是袁世凯。1901年6月,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的母亲刘氏去世。第二年,袁世凯回家葬母,结果他的嫡母二哥族长袁世敦,不让其生母刘氏葬入袁家祖坟,原因是袁世凯生母是偏房小妾。此时的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清廷大员,自己的母亲如此受辱,哪能不气,但他没办法,一句嫡庶有别,让他无能为力。最后,袁世凯只能重新选了块风水宝地,将其生母风光大葬,而这件事也成了他的心中刺,此后终身没有再回老家。要知道,此时已经是1902年,再过9年就辛亥革命了,古老的宗法制度还是如此牢固,掌握权力的袁世凯都轻易动不得。

再说个例子,秦汉时期,有个很特殊的群体,叫赘婿。秦汉时期的赘婿惨到什么程度呢?服劳役,找赘婿;边军缺劳力,找赘婿;皇帝修陵园,找赘婿……总之,赘婿在家族里毫无人权,任打任骂,实为家奴。赘婿和妾一样,是家族的生育工具。

那赘婿和嫡庶有啥关系呢?这就要说到赘婿的来源,绝大多数的赘婿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因家中无力养活,便将其质于富户,等到一定时期了赎回自家。说是质,其实就是卖,很多将孩子质给富户的贫家,根本无力到期再将孩子赎回,这孩子便成了富户家的,若是富户家女儿多,或是舍不得嫁出去的,便会把这样的孩子招为赘婿。

贫苦人家会把什么样的孩子质于富户?一般都是家中的二子、三子,绝不会是家中长子。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影响有多强,其在贫家的表现跟在大家族的表现并无本质区别。

那为何嫡妻相比于妾,有如此高的地位?仅仅靠宗法制度,能保证正妻的地位吗?那自然不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嫡妻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来源于娘家的实力。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结婚还讲究个门当户对,对于古代的世家大族来说,娶妻更是要门第相当。(贫苦人家不用考虑这个,事实上以当时的男女比例,穷人家能娶个妻子真是烧高香了。)世家对世家,豪族对豪族,寒门对寒门,结婚啥时候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是两个家族的事。

明媒正娶

因此对于正妻来说,夫家对她的态度,就是对她娘家的态度,故男方家族对待正妻,是谨慎的。妾就不一样了,稍有点出身的女子,是不会给人做妾的,一般成妾的,大都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娘家作为依靠,自然命运极为悲惨。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生在贫苦人家,何其不幸啊,稍有变故,男子为赘婿,女儿为妾。所以说古代好吗?作为普通人,还是现代社会好!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到,五千年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这句活并不偏激,宗法制度的稳定性,就是建立在“吃”庶母庶子庶女上的。

而这一切的改变,要从二十世纪的革命说起。工业化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的诞生,让纺织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女性在纺织上的天然优势,纺织女工诞生了。至此,以纺织业为开端,女性获得了独立工作的机会,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

当然,一开始女性在纺织厂工作时,待遇要比男性低很多,工厂老板把收入直接给女工的父亲或是丈夫,女工自己毫无收获。之后,女工们为了自己的权益,同工厂主这一角色为代表的资本家作斗争,同父亲这一角色为代表的父权作斗争,同丈夫这一角色为代表的夫权作斗争,用流血的战斗、决绝的意志,把自己的劳动收入拿回来,获得了最重要的经济自主权。

上述的事情,发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纺织厂,发生于法国马赛的纺织厂……到了二十世纪,欧洲工业化生产的模式进入中国,中国纺织厂的女工们享受到了欧洲先辈们的奋斗成果,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资。

纺织女工

对古老的中国而言,二十世纪的革命,不单单是简单的以战争为主角的暴力革命,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革命,某种程度上重塑了中华民族。

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获得了经济自主权的女性,实现了自身的教育权、财产权、婚姻自主权,最后归结为男女平等、同工同酬,革命的成果也以1950的《婚姻法》作为法律得到保障。

第一部婚姻法

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它里面表现得嫡庶差别,已经淡化了很多。因为作为电视剧受众的现代人,是不能理解那种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若是剧里表现得太过真实,会引起人们的不适。“吃”人的礼教,是真吃人的!

现代人对嫡庶差距的不了解,还体现在不少文艺作品上,比如赘婿翻身、庶子盖过嫡子、贤惠的庶母打倒邪恶的主母一类的,这在真实的古代,很难发生。除了极少数天纵奇才,一般情况下,但凡“庶”的一方有这样的念头,掌握绝对权力的“嫡”方,会让“庶”方死无葬身之地。世家豪门出身的女子,哪会有良善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雍正   赘婿   富户   宗法   生母   长子   女工   差别   古代   电视剧   家族   制度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