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30:多行不义必自毙,太叔段自刎,郑庄公掘地见母

#大有学问#

上回书说到,周宣王在位的时候,为了东南方的长治久安,不仅修建了陪都洛阳,后来周平王迁都作为了东周的都城,而且把自己同族的至亲迁往东南边境一带,分封了很多诸侯国,作为和东夷的缓冲屏障。

其中,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到郑国,史称郑恒公,周幽王在位时,西戎攻击国都镐京,郑恒公勤王时战死,他的儿子郑武公继位,在周平王东迁护驾中有功,被封为周卿士,在东周中央为官,郑国同时发展国力,兼并了周边小国,设关筑城,郑国逐渐强大起来,作为东周的一支支持力量。

郑武公的妻子是周族国君之女武姜。武姜生产第一个孩子时难产,受到惊吓,所以给第一个孩子取名为寤生,也就是后面的郑庄公,心里看见郑庄公就不舒服,讨厌他。反而,生第二个孩子时特别顺利,所以给第二个孩子取名为叔段,心里特别疼爱,宠爱有加。

由于当时的礼法制度,立嫡长子作为继承人,按顺序,王位继承人是寤生,武姜心里特别不舒服,所以郑武公在位的时候,武姜经常给郑武公吹枕边风,夸叔段聪明,意思是想让郑武公把王位继承权传给叔段。

但是郑武公知道王位继承涉及国家根基,必须按礼法行事,不然毕生内乱,所以最终没有听从武姜的意见,把王位传给了寤生郑庄公,只给叔段分封共城作为封地,所以史称叔段为共叔段。

郑庄公继位后,武姜仍然不心甘,又在郑庄公面前给叔段争取封地,先是要求把军事要地制地封给叔段,遭到郑庄公反对,后来又要求把京邑封给叔段,郑庄公不忍心再次拒绝,所以答应了把当时比都城还大,城高人众的京邑封给了叔段,所以又史称京城太叔,简称太叔段。即使大臣劝说利害,郑庄公也坚持满足母亲的愿望。

太叔段到达京邑后,听从母亲的建议,招兵买马,发展军事,并且以打猎为名,侵略兼并周边小国。

上卿吕进谏言,说太叔段封邑太大,对国家造成安全威胁,甚至用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来谏言,郑庄公都说等等再看,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实郑庄公不是不知情,只是他在等待时机,不想打草惊蛇,再说也要证据确凿,不能无中生有。

大夫祭足对吕进说,国君智慧过人,心里自有打算,你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吕进再没说什么,晚上独自去找郑庄公商议,郑庄公说太叔段现在并没有叛乱,如果现在处置,会引起母亲的不满,留下不义不孝之名,不如让他再狂妄几天,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收拾也不迟,但是母亲也无话可说了。

吕进说,我们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我们不如来一个引蛇出洞之计如何?郑庄公就听从了这个建议,对外假意宣布,要到东周中央处理政务,离开郑国都城几天,郑国事务由祭足全权负责。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想利用都城空虚作乱,急忙写信通知太叔段,准备里应外合,来夺取郑庄公的王位,只可惜这些计划,全部在吕进的掌握之中,她们之间的往来信件全部被吕进截获,并且原封不动的还了回去,所以武姜和太叔段并不知情,还是按计划五月初五出兵叛乱。

吕进提前把精兵化妆成商人进入太叔段的京邑,并且在太叔段去往都城的道路上设埋伏,等太叔段的带领两百辆战车出城后,就中了郑庄公的埋伏,而且提前化妆成商人进入京邑的精兵迅速占领了京邑城门,断了太叔段的后路,吕进迅速占领了京邑,并告示不会扰民,安定民心。太叔段的的士兵得知京邑失守,迅速溃退,最后太叔段走投无路,自刎而死。

郑庄公非常恼怒,把武姜和太叔段的来往信件给武姜问罪,并且说“不及黄泉,永不相见”。武姜惭愧,最后逃出了都城,去了颖地。

后来随着时间的延长,郑庄公对母亲的仇恨逐渐淡忘,还是非常想念母亲,经常到望母台顺着母亲的方向看望。

有大臣看出郑庄公的心思,最后想了一个变通的方法,挖了一个隧道,来对应郑庄公“不及黄泉,永不相见”的诺言,在隧道里和母亲相见了。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的掘地见母。

后世对此事对郑庄公评价不同,有人说郑庄公是欲擒故纵,对亲人还使用计谋,通过此事来贬低郑庄公的人品,但是我认为最大的错误还是武姜和太叔段,大家怎么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左传》的内容,原文更精彩,读起来更有味。

下期再见,欢迎各位关注收藏并且转发,让我们畅游在历史的海洋中,其乐无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东周   国君   都城   多行不义必自毙   礼法   封地   精兵   王位   叛乱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