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接到信后打扮一下,满面笑容的离开了自己的房间

杜月笙是民国年间上海的一位大亨。

1888年,杜月笙出生上海附近的高桥镇,两岁时母亲因生妹妹失血过多去世,父亲一面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一面为生计奔波,生活煎熬,把妹妹送人。

后来,父亲又说了继母,继母对杜月笙视若己出,无微不至,给予温暖。

杜月笙五岁时,老天不睁眼又把父亲的命夺走,家里只有继母和杜月笙了。

继母看着孩子娇嫩的脸,依恋的眼神,心里百般的心疼和不舍。

困世当中,举步维艰,继母带着杜月笙艰难的度日,节衣缩食让杜月笙上了私塾。然而,为期五个月的时候,继母突然失踪,杜月笙只好退学。

来到同一镇上的舅家,想依靠舅舅,奈何舅舅也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舅妈每天不是白眼就是责骂,年迈的外婆只能看着掉泪,杜月笙流着眼泪默默离开,回到家中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在乞讨中,很快结识了高桥镇一些游手好闲的小瘪三,把他引为同类,带他发现了另外谋食的渠道,进了“赌棚子”,13岁的杜月笙每天在赌朋游荡。

为了赌卖掉了父母留下的旧衣服和简单的家具,卖掉了房子,成了一个实打实的败家子。

舅舅也曾因为他的赌吊在树上很打,还是堂哥把他解救下来。

杜月笙感觉在这条镇上实在是无法度日,自己挣不来钱,村民看不起,想出一招,和外婆说去上海。

外婆心疼孩子,又没有能力管,只好答应。颠着小脚东奔西走,找到一位乡邻写了封策函,介绍杜月笙到一家水果店当学徒,谋口饭吃。

第二天,13岁的杜月笙上路,年迈的外婆送了十里多路,杜月笙含着眼泪不让外婆再送,并且说:“外婆,高桥人人都看不起我,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风风光光,起家业,建祠堂,不然我发誓永不回高桥。”

杜月笙来到上海,找到16里铺,在琳琅满目的店铺中,找到鸿源生水果行,拿出策函递给老板。

老板打量了他一眼,看着有股机灵劲儿,收留下来,让他做了水果行的学徒。

杜月笙干起活儿从不叫苦喊累,任劳任怨,帮老板娘带孩子,做饭洗刷,倒夜壶,刷马桶,早起晚睡,深得老板的喜欢。

开始让杜月笙去码头提提货,到小摊儿送送货,由此,杜月笙见识到了生意行的藏污纳垢,渣滓软骗硬抢,揩油调包,敲诈勒索。

杜月笙还结识了一位要好的朋友阿二,是浴德池的扦脚师傅,两人常在一起聊天。

一天,杜月笙去找阿二,阿二不见了,浴德池,家里都没有,阿二有哮喘病,杜月笙心里有些发抖,就在这时,杜月笙收到阿二的来信,去了青岛升为木行的账房先生。

杜月笙每天在上海如坐针毡,也想去青岛闯一闯。于是买好票,晚上坐上船动身了。

心里像揣着兔子,在上海混了这些年,不知道青岛又是什么样的?


杜月下船后,看到眼前又是另一片天,这里商铺栉比,洋楼林立,大街上熙熙攘攘,拉黄包车的吆喝声,汽车的鸣笛声再加上小贩的叫卖声,热闹非凡。

阿二热情的接待了他,并把他引荐给木行的老板,老板见他眉清目秀,反应灵敏,就收留他做了木行的伙计,推销木行的木材家具等。

杜月笙很会察言观色,再加上他头脑灵活,口齿伶俐,为木行接下了一单又一单的生意,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不久杜月笙发生了一件事,老板把他赶了出去。

老板的七姨太眉目清秀,皮肤白皙,精通多国语言,深得老板的宠爱。

中秋节,老板带着七姨太在公馆设宴款待了有功之人,杜月笙也在其中,第一次看到这么俊秀的女人,杜月笙时不时的看上她几眼,有时他们的目光站在一条线上。


杜月笙妙语横生,逗得众人哄堂大笑,七姨太掩口轻笑,暗送秋波。

几天过后,老板出差,七姨太给杜月笙一封信,约他晚上去她的房间见面。

本来看见七姨太后,如花的笑颜一直浮现在眼前,饱受相思煎熬的杜月笙突然接到七姨太的来信,拿着信就像握着七姨太的手,欲火升腾。

回到家里装扮一下,待到晚上去了七姨太的房间,情话过后,成了他们的好事,并且两人商量离开青岛去上海。

就在他们快到码头的时候,被极速赶来的老板拦住,上前给了杜月笙几巴掌,一顿痛骂,让他滚出青岛。

@蓝天历史阁​

都说三岁看八十,杜月笙小小的年纪就看出了他的聪明智慧,机灵诡诈,长袖善舞,为此,长大后,成为成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满面笑容   继母   青岛   年迈   舅舅   上海   外婆   家里   房间   父亲   晚上   老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