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晚年回故宫,听导游介绍一件精美花瓶瓷器时笑了:是我的夜壶

公元1908年的冬天,光绪皇帝载湉病重,身为掌权的人物的慈禧内心并没有多少悲伤,毕竟光绪并不是她的亲儿子,还时常想着从她手中抢走权力,慈禧太后也没有悲伤的理由。

不过慈禧太后还是有忧愁的,因为她要考虑清朝的继承问题,经过她并不妥善的考虑,最终选定了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继承人。

溥仪是慈禧太后养女苏完瓜尔佳氏的儿子,按照辈份来说,溥仪就是慈禧太后的干外孙。

按理来说,作为皇室旁系能被选为皇位的继承人,那绝对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但是当时的清廷已经岌岌可危,去当这个皇帝,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去享受皇权的美味,而是要承担亡国的骂名。

所以当慈禧选定溥仪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醇王府内还发生了一场大乱,年幼的溥仪哭着闹着不愿意进宫,溥仪的亲祖母刘佳氏听闻慈禧的懿旨后,当即晕了过去。

在一片哭闹声中,溥仪的乳母抱着他一起跟随内监入了宫,就此踏上了一条未知的迷途。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暴毙而亡,慈禧下令让溥仪继承皇统,封建社会下,最后一位正统皇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一天之后,慈禧太后驾崩,这个清朝末年最有实权的女人,终于放下了她恋恋不舍的权力闭上了双眼,身后的骂名,她已经听不到了。

慈禧去世之后,清朝也即将走向终结,溥仪这个三岁的娃娃在风雨中伴随着清朝走了四年,清朝便灭亡后,溥仪也被赶出了皇宫。

等到他晚年再回故宫时,他已是一个游客,当听导游介绍一件精美花瓶瓷器时,他笑着对导游说:那只是我的夜壶。

清廷垮台

溥仪当了皇帝,可是他根本决定不了军政大事,毕竟作为一个孩童,会觉得斗蛐蛐更加有趣。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溥仪能做的就是坐在皇位上,看着大臣们互相争论而不知所以,恍惚之中,溥仪在皇位上已经坐了三年,风云突变之际,他依然不知所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传到北京之后,清廷一片慌乱,急忙派大臣率领北洋军南下镇压。

只是这时候的北洋军并不买清廷的账,他们根本不受清廷派遣的大臣指挥,而能指挥动他们的人是在“养病”的袁世凯。

袁世凯作为乱世投机分子,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而武昌起义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毕竟他想从清廷手中夺回军队的指挥权,必须要有让清廷重视的资本。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仇视,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联合起来发难于清廷,督促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

清廷不得已便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可这一官职对于袁世凯来说,根本没有诱惑力,便继续以身体抱恙不肯应名,不过他却暗中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交给他水陆两军的指挥权。

清廷为了请袁世凯出山,只能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节制水陆各军。

袁世凯如愿之后,便立即向革命军发起进攻,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然后带着卫队返回北京,迫使载沣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务,就此袁世凯牢牢掌控了清廷的政府大权。

在南北交战之际,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只要溥仪退位,就会推举他为大总统,袁世凯心痒难耐,便加紧逼迫溥仪退位。

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狼狈地从皇帝宝座上退了下来,就此清廷垮台,历史进入了民国时代。

被赶出宫

溥仪退位之后,依然暂居在皇宫中,对于溥仪来说,他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依然还是能在宫中斗蛐蛐。

民国六年,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和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带着4000名定武军入驻北京,并将黎元洪赶下了台,紧接着他发动兵变,拥簇着已经退位的溥仪再次登基,就这样,12岁的溥仪又坐上了龙椅。

只是一个月后,张勋复辟的闹剧便戛然而止,溥仪只好第二次宣布退位,而他依然住在北京的紫禁城中。

时间一晃,到了民国十三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总统曹锟,击垮了吴佩孚。

可是冯玉祥发现自己也陷入了旧势力的包围之中,让他举步维艰,于是他不顾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的友好条约,派兵进入紫禁城,逼迫溥仪离宫。

溥仪没办法,只好卷铺盖走人,他先是住进了原本载沣住的北府,后来又逃进了日本公使馆,以至于日本占领东北地区后,还扶持溥仪做了大满洲国的皇帝。

重游故宫

民国三十四年,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溥仪慌忙南逃,可最终在沈阳机场等着飞机准备前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逮捕,之后便被押解到了苏联。

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被引渡回了国,然后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此时的溥仪已经40多岁了,转眼之间已是半生,溥仪能做的只有好好反省。

1959年12月4日,溥仪得到了特赦,在妹妹家中住了一段时间后,便被政府安排到了一间旅馆里,后来又在政府的介绍下,去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一年之后,溥仪结束了这份工作,被调到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后又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官员。

在政府的特别关怀下,溥仪还娶了护士李淑贤为妻,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

溥仪内心里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想着回紫禁城看一看,只是那时候紫禁城已经改为了故宫。

溥仪重游故宫也只能向普通人一样买票才能进,溥仪只能自嘲,毕竟故宫再也不是他的私有财产了。

他在故宫中游览,感慨良多,不过当他看到一位导游正在介绍一件精美的花瓶时,他却自然自语说:这根本不是个花瓶。

导游听到之后,就质问他,为何说这不是一个花瓶?

溥仪只是淡淡地说:这是我的夜壶。

在导游的追问下,溥仪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向他解释了这个花瓶确实就是自己小时候的夜壶。

原来溥仪小的时候很贪玩,他不喜欢专门的夜壶,反而挑了很多精美的花瓶瓷器当作夜壶,这件精美的瓷器便是他最钟爱的一个夜壶,所以他能一眼看出来。

在此之后,溥仪就再也没有去过故宫……

参考资料:《我的后半生》、《清史稿》等。

(图网,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故宫   夜壶   花瓶   紫禁城   光绪   北洋军   清廷   皇位   瓷器   清朝   晚年   导游   皇帝   精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