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69)激战罗斯托夫(1)

1942年圣诞节,“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帅的指挥部设在新切尔卡斯克,这里位于下顿河后方将近20公里处。

元帅和他的参谋人员看上去一脸疲惫,因为第6集团军的命运令他们深感沮丧。

在他们对斯大林格勒的情况倍感焦虑之际,还有个更为严重的事态,苏军最高统帅部显然将对战争的这一机遇加以利用。

更确切地说,希特勒的错误决定使第6集团军前伸得太远,其虚弱的侧翼缺乏足够的掩护,这就使苏军有可能获得一个更大的胜利,而不仅仅是歼灭这个集团军。

这一行动的背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一个更大、更惊人的计划,他们已经精心准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极大的牺牲为代价,损失军队,丧失领土,现在终于要发起反攻:

苏军将从这里,从伏尔加河,从苏联祖国的发源地发起这场反击,过去丧失的一切,现在将被夺回,一如当年击败拿破仑,德国人将被消灭在苏联广袤的土地上。

斯大林的意图是粉碎东线德军的整个南翼,对一百万德国军队来说,这将是个“超级斯大林格勒”——这就是斯大林的计划。

为此,苏联将投入总计8个集团军的兵力来实施这场庞大的行动,他们将从顿河中游和卡尔梅克草原向罗斯托夫和下第聂伯河攻击前进,藉此切断并歼灭德军的南翼——辖7个集团军的3个集团军群。

军事史上从未有过与之类似,规模如此庞大的作战行动,另外,苏军的反攻计划进展的顺利,一个小时接着一个小时,越来越令人震惊的报告被送到曼施泰因的地图桌上。

曼施泰因考虑,他怎样才能封闭顿河与顿涅茨河之间巨大的缺口呢?

在距离塔钦斯卡亚48公里处的一座农舍里,苏军坦克第24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军长巴达诺夫少将正在向上级汇报战况。

“安静,”将军说道,他那责备的目光落在正与一名传令兵说话的勤务官身上,受惊的少校沉默下来。此刻,唯一的动静是农舍中炉火的噼啪作响声,现在是1942年12月23/24日的夜间。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将军汇报道。“意大利人似乎已望风而逃,他们根本没有在其第8集团军的后方区域实施抵抗。我的部队进展顺利。我们已深入到敌军腹地,一天内推进了大约48公里。我们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塔钦斯卡亚。”

他的上司,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将军的声音听上去也很愉快:“非常好,巴达诺夫同志。我会把您取得的成绩向上级汇报。但您得继续前进,一直向前,这是我们的契机。”

这的确是巴达诺夫的契机,他的坦克第24军被分派给近卫第1集团军,此刻,远远地冲在苏军进攻楔子的最前方,而主力部队正穿过意大利第8集团军支离破碎的防线,向顿涅茨河推进。

推进中,巴达诺夫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部署在意大利防线纵深,奇尔河下游地区的拦截部队,在苏军攻势的冲击下,很快便崩溃了,大炮和车辆被遗弃,许多军官扯掉军衔标记,试图更顺利地逃生,普通士兵丢掉武器,也跟着逃跑了。

巴达诺夫率领的的坦克所要做的只是继续前进,1942年12月23日夜晚前,该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塔钦斯卡亚,这是个重要的前进机场,也是为斯大林格勒提供补给的中心,位于破碎的意大利防线后方150英里处。

5天的时间,坦克第24军完成了这段行军,1942年年底,随着顿河中游德军防线的崩溃,斯大林看到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

他打算发起一场庞大的钳形攻势,夺取罗斯托夫,从而关闭德军退出高加索的大门,甚至打算以一场更大规模的行动,来包围德国的“顿河”和B集团军群。

苏军坦克第24军的T-34坦克

这是一场参照德军传统所完成的闪击战,5天,240公里,路程和速度类似于战争第一周中曼施泰因的得意之作——对陶格夫匹尔斯的装甲突袭。

就18个月前,他的第56摩托化军从蒂尔西特东部地区赶至陶格夫匹尔斯,270公里,4天内完成。

从那以后,苏军也学会了许多东西。

巴达诺夫将军放下军用电话,转身对他的参谋长说道:“上校同志,您怎么看,我们是今晚就对敌人的基地和机场发起进攻,还是等到明天?”

上校摇了摇头:“明天,德国人会欢庆圣诞——这将是他们最伤感的一个节日。他们会准备小礼品,往杉树上插上小蜡烛,并为平安夜做准备。这会令他们疏于防范。我们也许会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巴达诺夫点点头,然后,他向各级指挥员下达了命令,在12月24日凌晨的浓雾中,巴达诺夫的坦克出发,他们隆隆向前,径直冲入塔钦斯卡亚机场的跑道。

德军第8航空军意识到逼近中的危险,但第4航空队并未下令疏散这一重要补给基地及其庞大的仓库。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守住!”

可问题是,塔钦斯卡亚机场位于奇尔河德军主防线的大后方,面对苏军的一个坦克军,他们如何能守住?防守的德军只有120人,1门88毫米高射炮和6门20毫米高射炮。

在回忆录中,巴达诺夫将军记录下苏军坦克先头部队的发现:德国人的炮位和据点根本无人把守,机组人员也待在他们的掩体中。“所有人都在呼呼大睡。”。

随后,苏军的一个迫击炮连发出进攻信号,几小时后,这个为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提供补给的重要基地未经激烈抵抗便落入苏军手中,他们缴获了350架飞机以及大量物资、食物和弹药,还包括完整的货运火车。

塔钦斯卡亚这个重要的基地,防御力量如此薄弱,这当然是个严重的失误,但还有一样是肯定的:巴达诺夫所说的缴获飞机的数字并不正确。

机场上只有180架飞机。尽管有大雾,但大多数飞机还是冒着苏军的炮火起飞了,其中的124架安全飞抵其他机场。

尽管如此,这仍是个可怕的打击。塔钦斯卡亚不光是斯大林格勒的补给中心,还是个交通中心,它是从罗斯托夫和顿涅茨地区而来的重要铁路线的终点站。

对“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来说,形势尤为严峻,这支部队仍在塔钦斯卡亚东面很远处的奇尔河上,现在,他们却发现自己的后方遭受到威胁。

希特勒顽固坚守的灾难性策略将再次付出代价——坚决不许投降,守住,守住,守住,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不可否认,霍利特在奇尔河上据守的阵地相当重要,第48装甲军将从那里支援霍利特的集团军级支队,对斯大林格勒的解围进攻。

出于这个原因,前线这一有利的突出部,似乎对德军陆军司令部具有作用,但希望和现实并不相容。

危险一天天加剧,成功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可希特勒却拒绝正视这一危险,当曼施泰因要求增援时,希特勒的回复是:“我派不出任何援兵。”曼施泰因指出战略后撤不可避免时,希特勒哀叹道:“失去高加索的石油和顿涅茨的矿产,战争就再也无法打赢了。”

曼施泰因的处境相当困难,他不仅要跟苏军作战,还要应付元首大本营。换做其他人早就认输了。

但曼施泰因想出了办法,他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战略轮换体系。

在这方面,他得到三位经验丰富的战地指挥官的鼎力帮助,他可以依赖他们。

第一位是霍特大将,他的第4装甲集团军仍在顿河东南面奋战;

第二位是霍利特将军,他混编的集团军级支队位于顿河河曲部,控制着格尼拉亚河和奇尔河上的主防线;

第三位是弗雷特·皮科将军,他率领着新组建的集团军级支队,试图在米列罗沃与卡里特瓦河之间建立起一处拦截阵地。

眼下最主要的威胁是巴达诺夫的坦克第24军,它是近卫第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因为从塔钦斯卡亚到罗斯托夫只有不到130公里。

曼施泰因知道,以目前的情况,一个大胆的坦克指挥官完全可以在三天内完成这段路程。

巴达诺夫当然是大胆无畏的,如果他对罗斯托夫发起进攻,情况就真的危险了。

倘若苏军成功地关闭罗斯托夫这扇大门,切断高加索A集团军群麾下各集团军唯一的陆上通道,800000名德军将士将被困住,而第4装甲集团军也将遭遇相同的命运。

曼施泰因元帅清楚这一点,巴达诺夫将军对此同样心知肚明。

在新切尔卡斯克,曼施泰因元帅和他的参谋长舒尔茨少将以及作训处长布塞上校坐在一起,冷静地判断着形势。

现在是作出大胆而又重要的决策的时刻,也是一名将领必须决定他能对自己的各级指挥官和士兵抱以多大期望的时刻,他了解自己部队的能力,也知道拉伸这种能力所受到的限制。

霍特集团军位于“顿河”集团军群的南部战线,仍在进行对斯大林格勒的解围行动,曼施泰因要求他拨出一个师,以挽救塔钦斯卡亚。

霍特完全明白眼下灾难性的状况,他义无返顾地调出麾下最强的一个师:劳斯将军指挥的第6装甲师。

在去年的攻势中曾担任过曼施泰因参谋长的许纳斯多尔夫上校,现在在该师,指挥来自帕德博恩的第11装甲团。

正在转进救援的德军摩托化部队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该师转身向北,赶往“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防区,在那里,该集团军级支队顽强而又极具创造力的参谋长温克上校,已经用五花八门的部队构建起一道薄弱的防线。

这是个艰难而又重要的决定,曼施泰因和霍特承担起这一责任,霍特的战线距离斯大林格勒48公里,随时可以恢复对第6集团军的救援性进攻,但随着第6装甲师被调离,霍特守住自己饱受重压的阵地的微弱希望就此丧失。

但这一救援性进攻,尽管开始时被报以极高的期望,可在当时的形势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就算不对巴达诺夫发起一次成功的打击,霍特的状况很快也会变得难以为继,因为他也将遭到被合围的威胁,他的唯一选择,就是在较大和较小的损失间作出取舍。

而苏军的9个集团军直扑罗斯托夫,最深的突破由近卫第2集团军达成,在态势图上,该集团军的行动宛如一条九头怪蛇。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较大的灾难可以避免,但只能通过曼施泰因的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是基于如下考虑,在奇尔河防线上,霍利特仍拥有的唯一真正的装甲部队是巴尔克将军来自西里西亚,久经考验的第11装甲师。

自12月中旬起,该师一直在霍特集群的左翼,与渗透进来的苏军坦克进行着小规模交火,该师的第15装甲团由伯爵席梅尔曼上校指挥。

诚然,他只剩下25辆坦克,但巴尔克将军以装甲掷弹兵、工兵和高炮单位加强这支装甲力量,并与卢赫特将军的第336步兵师相配合,在一场运动战中歼灭了苏军两股强大的突击力量,他们击毁65辆敌坦克,自己却无一损失。

在这场战斗中,步兵也做出了出色的贡献,5天时间内,第336步兵师干掉92辆敌坦克。

这一胜利使曼施泰因得以将第11装甲师调出,12月23日夜间,冒着摄氏零下20度的严寒,该师彻夜行军,赶去对付巴达诺夫的坦克军。

他们将与同样经历着强行军的第6装甲师一起,阻止巴达诺夫将军坦克第24军大胆而又危险的突袭。

卡里特瓦与奇尔河之间平坦、冰雪覆盖的草原上,德军各装甲团再次展示出现代坦克战术的意义,随着第306步兵师辖下的掷弹兵营从东面将这一重要的补给中心封闭,并派出第579掷弹兵团的突击队重新夺回部分机场,德国人发起了反击。

12月24日,第6装甲师的一支先头装甲支队在突击炮的支援下,夺回塔钦斯卡亚的北部地区。

12月27日前,巴尔克将军的部队已将塔钦斯卡亚的苏联坦克军牢牢困住,第6装甲师封锁了苏军的退路,将其补给线切断,并沿贝斯特拉亚河设防,以阻止苏军从北面发起对该军的救援。

塔钦斯卡亚之战打响了,遭到包围的坦克第24军措手不及。巴达诺夫接二连三地向方面军发出求救信号。

瓦图京让他放心,并敦促他一定要坚守,然后,他投入自己手头的部队(两个机械化军和两个步兵师)去营救巴达诺夫。

他要救出巴达诺夫,并让他的坦克军能继续前进,对苏军统帅部而言,他们希望能尽快赶至罗斯托夫,但在这个冬季,苏军的力量也已是强弩之末。

准备发起攻击的德军坦克

劳斯将军带着他的第6装甲师,抗击着苏军的进攻,巴尔克的第11装甲师,与乌恩莱恩上校所率的第4装甲掷弹兵团以及第306步兵师一起,使巴达诺夫在塔钦斯卡亚付出了代价高昂的惨败。

寒风下,激烈的夜战中,苏军坦克第24军被歼灭,巴达诺夫的部队拼死抵抗,许多人打到最后一枪一弹,塔钦斯卡亚燃烧的粮仓和仓库照亮了幽灵般的战场——被击毁的坦克、被碾碎的反坦克炮、翻倒的运输车、冻死的伤员。

到12月28日,一切都结束了,残存的苏军部队从镇子北面突出德军包围圈,成功逃过贝斯特拉亚河。

圣诞节前满怀信心地发起进攻,冲向罗斯托夫的苏军坦克第24军已不复存在。

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最高苏维埃给巴达诺夫的部队戴上了英雄的光环。他们英勇地战斗到最后,更重要的是,他们前所未有的坦克突袭,一直深入到德军防线的大后方,这对其他苏军部队将是个光辉的榜样。

重新组建的该军因而被授予“塔钦斯卡亚坦克第2军”的称号,巴达诺夫本人也成为红军中第一个被授予苏沃洛夫勋章的军官。

德军以大规模坦克编队发起闪击战的方法,现在显然已成为苏军的作战模式,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打法并未给他们带来胜利。

因为德军装甲指挥官在战术技能上依然占有优势,这一点,在4天后再次被证实。

元旦前夕,就在1943年到来前,苏军坦克第25军试图效仿巴达诺夫的打法,结果落入陷阱,错误和鲁莽使他们陷入了一场灾难。

坦克第25军突破意大利第8集团军南翼防线时遭遇到的抵抗非常轻微,这使他们产生了错觉,该军没有派出侦察部队便长驱直入。

他们认为,前方已没有值得一提的对手,各坦克旅从贝斯特拉亚河北面的林间空地中冲出,开着大灯,在马里耶夫卡附近向渡口而去,打算渡过该河向南前进,对“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后方发起打击。

但是,德军第6装甲师派驻贝斯特拉亚河的前哨部队,发现了苏军向的行动,劳斯将军迅速制订了发起一场夜战的计划。

他命令师里的75毫米反坦克炮单位前移,以拖延苏军坦克的推进,其下辖的第11装甲团接到警报后进入戒备状态。

然后,德国人故意让苏军坦克第25军的主力渡过贝斯特拉亚河,进入到马里耶夫卡,渡口随即被德军做好准备的反坦克和重型装甲侦察车单位封闭。

接着,劳斯将军在马里耶夫卡与罗曼诺夫之间发起一场坦克夜战。

向前疾进的苏军部队遭到来自两侧和后方的打击,它们措手不及,苏军坦克各自为战,一次次试图强行杀出陷阱。

愤怒的苏军坦克车长试图用坚固的T-34撞毁拦路的德军坦克,但德军四号坦克的机动性以及车长们丰富的经验此刻发挥了作用,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苏军坦克群在新马里耶夫卡发起的突围尝试上,守在那里的是博士贝克少校率领的第11装甲团第2营。

贝克少校手上只有10辆四号坦克,再加上很少的一点步兵,凌晨3点,苏军坦克冲了过来,并突入村内。

一场坦克对坦克的战斗在农舍间爆发开来,以茅草覆顶的木屋很快便燃烧起来,闪烁的火焰制造出奇怪的阴影。

村内停放着一些损坏待修的德军坦克,这为贝克的小股战斗群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透过村庄燃烧所发出的摇曳不定的光亮,苏军将那些损坏的坦克误认为是完好的德军坦克,一次次将他们的火力,集中于这些停顿不动的诱人目标上。

这就使贝克率领的坦克获得了进入最佳射击位置的时间和机会,最后,他将自己这支小小的队伍从坦克残骸与农舍间撤出。

在这一脱离接触的过程中,贝克的指挥坦克与其他指挥坦克一样,他的指挥坦克上只安装了一门木制假炮,因为坦克的内部空间必须留给体积庞大的电台设备和地图桌。

突然,他与一辆T-34迎头相遇。苏军立即转动炮管准备开炮。“撞毁它!”贝克命令道,但这样一来他也很难保住自己的性命。

救星是第7连连长格里克上尉,他的四号坦克埋伏在街角处,早已做好开火准备。格里克及时发现了那辆T-34,“开炮!”直接命中!

在村外重新集合时,贝克发现自己只剩下6辆坦克和25名步兵,一旦天亮,苏军便会明白他们的优势,那就糟了。

出于这个原因,必须利用夜幕发起一场反击,在夜间实施欺骗是有可能的,黑夜有利于弱势一方。趁着夜色,通过灯光和噪音,可以让6辆坦克看上去像是一整个装甲营。

贝克少校将他的6辆坦克部署在村子四周。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信号弹,他们同时发起进攻。25名步兵在坦克间排列开,并尽可能地用手里的轻武器猛烈开火。

6辆坦克也拼命制造着噪音,并用曳光弹猛烈射击,这一虚张声势获得了成功。

贝克迅速赶至村中心,对方怀疑这是一场大规模反击,于是向贝斯特拉亚河退去,但在那里,他们将被正等着他们的德军反坦克炮逮住。

有90辆苏军坦克渡过贝斯特拉亚河,天亮后,还有90辆被击毁的T-34散落在冰冷的战场上。就这样,坦克第25军,苏军近卫集团军的第二个攻击楔子也失败了。

第6装甲师的损失总计为23辆坦克,但大多数损坏的坦克可以由维修连修复。

随着苏军两支坦克部队被歼灭于“顿河”集团军群的北部防线,从东北方对罗斯托夫形成的迫在眉睫的危险,得以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罗斯托夫   装甲师   斯大林   贝克   顿河   战云   集团军   始末   德军   世界大战   激战   坦克   将军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