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壳上市”,你知道多少?

因为我国 IPO 上市存在高门槛、周期长的问题,公司必须承担很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相对 IPO 上市,借壳上市准入门槛较低且审批程序更短,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更具有灵活性的借壳上市。

那么,什么是借壳上市,借壳上市又有哪几种模式呢?本文笔者就为大家详细阐述下。

壳与壳公司的概念

所谓“壳”,就是指上市资格。

在我国,上市比较严格且困难,这使得上市资格成为了一种匮乏的资源。

部分拟上市公司难以直接上市时,会通过借壳来实现间接上市;并且,资本市场上会有部分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原因而出售自身的上市资格,这就是“壳”的成因。

“壳公司”对借壳方而言是否合适,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借壳方能否成功借壳上市。

壳公司是指那些业务规模受滞、经营情况堪忧或面临财务危机,很难保住自身上市资格,成为借壳方目标的上市公司。

通常来说,有如下三种壳公司类型:

(1)实壳公司:指那些保存了上市牌照,但经营业绩下滑、规模较小、股价偏低的公司。

该类壳公司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类型,因为形成的原因十分简单,且实壳公司是资产萎缩程度最轻的壳公司。

(2)空壳公司:指业务已经发生停滞或大规模萎缩,经营状况遭到严重损害的企业。

这类公司虽然保有上市资格,,但交易量较低且股价处于持续下跌的状态,发展前途渺茫,基本没有重组的希望。

该类壳公司的成因较复杂,大部分是由长期处于低迷期的公司发展而来的,比如新产品投放市场失败的企业。

(3)净壳公司:这类公司基本已无主要资产或负债,公司主体也停止了实际运营,其主要价值仅为上市资格。

一般来说,空壳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进行清理后会形成净壳公司,或是投资银行等机构对空壳公司进行处理后也会形成净壳公司。

借壳上市的概念与模式

在我国,因为IPO上市存在严苛的审核条件,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借壳上市这一方式。

所谓借壳上市,指一家待上市的企业(借壳公司),通过把剥离出的资产注入另一家已上市企业(壳公司),从而取得对该公司一定的控股权,接手其上市资格,借壳方成功上市。

我国A股市场主要有三种借壳上市的模式:(一)收购壳公司原股东股份;(二)定向增发新股;(三)间接收购。

其中,第一种模式是一种传统模式,借壳方直接以现金或其他资产为对价收购壳公司原有股份,再进行自身的资产剥离并将其注入壳公司。

这种传统模式的优势是审批手续比较简单,锁定期也较短,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现金,对企业的现金运转是很大的压力,同时后期需要资产重组。

定向增发新股是当前的主流模式,此种方式比较灵活,是指壳公司向借壳方增发新股,然后借壳方将自身资产剥离并置入壳公司,最后注销非上市公司的法人资格,借壳方成功获得控股权。

这种模式不需要大量现金,并且后续操作少,只是收购过程的审批比较复杂。

间接收购这一模式区别于直接收购市场上壳公司的流通股票,亦或是通过场外协商直接获取控制权,而是指借壳方直接通过收购壳公司控股股东的股份,从而实现控股的目的。

这种模式涉及的审核流程较为简单,还可通过谈判协议等途径压低收购价格,但是同样需要大量现金和后期的资产重组。

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评价,是在数理统计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指定的指标,在统一的流程和规范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评析企业特定时期的绩效表现。

如今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正向着更高的准确性发展,进入企业绩效评价的创新阶段,“平衡记分卡”等结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方法应运而生。

接下来,笔者将详细阐述几种绩效评价方法。

(1)事件研究法事件

研究法属于经验财务研究技术,主要是选取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评估某一特定经济事件对一家企业的价值的影响。

研究企业股价对某一经济事件的反映时,一般采用事件研究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基于过去的发展趋势,研究过程简单且逻辑明确。

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仍不够成熟,不能为事件研究法提供完全有效的数据支撑,所以事件研究法最好有其他方法结论的支撑。

(2)财务指标分析法

财务指标分析法是一种主要用于研究长期的财务绩效的方法。

若要科学有效地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合理恰当的财务指标是关键。

首先,要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最后据此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尽管相关指标在事件前后的对比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事件后企业的财务变动情况,但是财务指标所依赖的财务数据可以造假,导致后续评价真实性降低。

所以,单一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不能科学客观地评判企业绩效,而是要结合企业多方面的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更全面的评价。

(3)EVA分析法

因为财务指标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绩效,所以很多时候就要用到EVA(经济增加值)分析法。

经济增加值是一种不同于会计利润的沉淀利润,通过剔除某些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数据,从而得出企业的价值,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现实和会计结果,突出企业核心业务的表现情况。

EVA分析法不同于财务指标分析法,后者没有计算出企业的资本成本,而EVA分析法的根本是填补了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权益,更能客观地反映出企业是否实现增值,确切地体现公司的市值波动。

(4)非财务绩效评价法

现代绩效评价理论常常选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因为财务指标是从报表中提取出的客观数据,但是对财务绩效的评价不能完整评判企业的绩效表现,非财务指标强调公司战略带来的长期产品及市场表现,弥补财务指标只面向过去的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绩效   财务指标   资产   资格   财务   模式   事件   方法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