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国家为何都是“斯坦”,有何含义?为啥中国也被称为“斯坦”

目前世界上有197个国家,仔细看这些国名,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有些国家都叫“兰”,像是荷兰、芬兰、波兰、新西兰;有些国家都叫“尼亚”,像是罗马尼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斯洛文尼亚;有些国家都叫“利亚”,像是保加利亚、尼日利亚、澳大利亚;还有一些国家都叫“斯坦”,目前世界上一共有7个叫“斯坦”的国家,包括中亚五国和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那么“斯坦”来自于哪种语言?它有着怎样的含义?中国为什么也曾被称为“斯坦”?


世界上的7个“斯坦”

1.中亚五斯坦

在1843年,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最早提出了“中亚”这个地理概念。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大体指“东抵中国,西到里海,南至阿富汗,北临俄罗斯”的广袤地区。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千米,因为年降水量较少,气候比较干燥,地表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为主。

中亚这块地方历来是欧亚文明的交融之地。关于目前中亚地区有几个国家,一直存在着争议,如今人们对中亚地区最为普遍接受的界定为“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这五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叫“斯坦”,而“斯坦”这个词起源于古波斯语

说起古波斯语,就要提一下波斯。说起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大家可能听起来没啥太大感觉,但对于古代人来说,听见波斯可能要打个冷颤,因为波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家,鼎盛时期国土面积比后来的罗马帝国还要大。

然而波斯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部落,直到居鲁士二世成为波斯的部落首领后,他带领人们南征北战,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王国,建立波斯帝国。此后,居鲁士二世和他的儿子也是继任者的冈比西斯二世,又先后攻灭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王国,四大古国被这爷俩灭掉了两个。

波斯成为了一个大帝国,那时中国还处在春秋战乱时代,波斯帝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

公元前513年,波斯帝国的第三位皇帝大流士一世击败马其顿王国,攻占色雷斯,波斯帝国进入极盛时期。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达爱琴海地区,南达印度洋和埃及,北及里海和黑海沿岸,几乎囊括了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三大古文明中心。这个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通过居鲁士、冈比西斯和大流士三代人通过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

除了野蛮侵略,波斯人也有先进的文明。他们建造华丽的宫殿,还有精美的浮雕,发明了一个叫做“塔兰特”的计量单位,当然,还有发明了他们的语言,也就是“古波斯语”。

波斯帝国一方面不断地开疆扩土,另一方面也向着被占领的各国传播自己的文明,周边国家都被冠上了“斯坦”。

而且随着波斯历代帝国的不断扩张,波斯文化的向外辐射,“斯坦”一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那么“斯坦”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波斯语当中,“斯坦”(-stan)是地名的后缀词根,意思是“地区、地方”,用来表示某个民族居住的地区。

即便是经过公元前5世纪的三次希波战争以后,波斯就衰落了,但是“斯坦”这个称呼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如今国名中带“斯坦”的国家,主要位于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地方都集中在伊朗的周围,和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是说名字里带“斯坦”的国家,基本上都在古代波斯帝国统治的区域内。

像是如今的中亚五国,就受到古波斯的广泛影响,从他们的国名上就能看出来,都带有源于古波斯语的“斯坦”。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和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

这些“斯坦”国,都是“民族—斯坦”这种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某某民族的人居住的地方”。

例如,“哈萨克斯坦”指的就是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乌兹别克斯坦”指的就是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方;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也是如此。

2.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

目前世界上有7个叫“斯坦”的国家,也就是国名以“stan”为后缀。除了上述中亚五国之外,还有两个,分别是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

阿富汗斯坦(Afghanistan):

是的,经常被我们称为“阿富汗”的这个国家,实则也是“斯坦”一员。

我们知道,“斯坦”(-stan)相当于一个表示“地方”的后缀。“斯坦”单独的出现没啥意义,它需要跟在其它的地点名词之后才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地名。

因此我国最早给Afghanistan这个国家翻译的时候,那个时候可太早了,还是清朝末年,最早的译者可能认为Afghanistan就是“一个叫Afghani的地方”,“stan”是一个表示“……地方”的后缀,没有实意,不用翻译,所以就直接翻译成了阿富汗。

在当时,世界上除了“阿富汗斯坦”,还没有其他以“斯坦”为后缀的国家。因此,翻译的时候没有其他例子可以做参照。到后来,中文对外国地名的翻译绝大部分都是纯音译了,也就是读作什么就翻译成什么,“stan”虽然没有实意,但是根据音译原则,按照它的读音“斯坦”,也就给翻译出来了。因此,后来的巴基斯坦、中亚五斯坦,都带着斯坦了。

巴基斯坦(Pakistan):

下面要说最后一个“斯坦”国了,那就是位于南亚的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存在的时间很短,历史上曾经长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巴基斯坦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当时这一地区有五个主要省份,旁遮普(Punjab),阿富汗尼亚(Afghania),克什米尔(Kashmir),信德(Sindh),以及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人们从前四个省份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母组成Paki,再加上代表俾路支的stan,以此构成了Pakistan。这个名字在波斯语中同时也有圣洁之地、清真之国的意思。

因为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超过95%的国民是穆斯林,甚至巴基斯坦首都就叫伊斯兰堡,所以这个国名起的非常适合这个国家。

说完了7个“真斯坦”,还有一个“假斯坦”,也就是说它不是7个叫“斯坦”的国家之一,而是翻译的时候给翻译成斯坦了。这个国家就是极容易混淆的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Palestine):

Palestine这个词不是源于古波斯语,而是来自于古闪语,属美索不达米亚语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几个真正的“斯坦”国的结尾都是“stan”,而巴勒斯坦的结尾是“tine”。正确的读音应该是“非利士丁”,其最初可能是“非利士人的土地”之意。非利士人是一个居住在今天加沙地带北部地区的古老民族,这个民族可能最早源自希腊周边岛屿,说印欧语系语言。

但是由于翻译的问题,把这个词也翻译成成“斯坦”了。

也就是说,“巴勒斯坦”中的“斯坦”两字和中亚那些“斯坦国”国名中的“斯坦”两字只是中文翻译凑巧一样,其实在其原文里发音和意思都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在数世界上的“斯坦”国的时候,只包括上面所说的7个国家,而巴勒斯坦不包括在内!

我们上文说到了“斯坦”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名当中,实际上,“斯坦”除了经常用于国名外,还有很多丰富的含义。

由于古代波斯帝国的扩张,文化的传播,与其他民族的密切来往,波斯语渗透到其它突厥语、蒙古语等语言当中,“斯坦”(-stan)的内容也逐渐丰富,目前在中亚、西亚、东欧与南亚存在许多带“斯坦”的地区。

这其中有的是国名,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7个斯坦国家;有的是省区名,如俾路支斯坦、库尔德斯坦、洛德斯坦;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的还是城市名,如突厥斯坦、达吉斯坦、吉里斯坦,甚至一些街道社区也以“斯坦”命名。

所以“斯坦”不仅指国家,还可以指省(区)、城市名、街道社区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坦”这个概念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外延、不断的丰富,衍生出更多的含义与用法。

带“斯坦”的国家与伊斯兰教

这些国名中带“斯坦”的国家,基本是穆斯林国家或是穆斯林人口占多数,因此很多人以为叫“斯坦”的地方都信奉伊斯兰教,一说“斯坦”就想到伊斯兰教,将这两者化为等号,但其实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这里边有一个时间的先后顺序,在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就灭掉了米底王国,建立了波斯帝国,随着对外扩张,把周边地区和民族称为“斯坦”。后来在公元7世纪前后,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将势力扩展到中亚地区之后,把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传播到了中亚这片土地。

也就是说是先有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把中亚的这些地方称为“斯坦”,后在中亚诞生了伊斯兰教和传播者。

不能把国名有“斯坦”的国家,就认为信仰伊斯兰教。实际上文章中说的这些“斯坦”国有着不同的信仰,在文化、服饰、饮食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为何中国也被称为“斯坦”?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把中国也称为“斯坦”,这个国家就是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是一个位于亚欧交界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其实最早期的亚美尼亚比现在大得多,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个民族的分布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天亚美尼亚的国土范围,包括今天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东部的广大区域,也是盛极一时。

古代亚美尼亚称呼中国是“Cinastan”,翻译过来就是“秦那斯坦”,亚美尼亚语中,将中国称为“斯坦”,和我们说的巴基斯坦等国家中的“斯坦”是同一个意思,直译为:一个叫中国的地方,或称秦地(Cina翻译为秦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

那么亚美尼亚的“Cinastan(秦那斯坦)”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一词语脱胎于梵语的“Cīnasthāna”,中国人对这个梵语可能比较陌生,但翻译成汉语就几乎无人不知了,即“震旦”,全称“摩诃震旦”。

那么,震旦是什么意思呢?

佛教辞书《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记载:“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

意思是说中国在印度之东(“震”),乃日出(“旦”)之地,所以称为“震旦”。

在印度人眼中,中华大地地处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所以,古代印度人对中国就有了这个非常形象的称谓——震旦。

“震旦”也成为外国对中国最早的国名称呼。

“震旦”这个名字可以说是音译兼顾,是非常好的翻译。所以一直到了近现代,我们依然能见到包括上海等有些地方使用“震旦”这两个字。比如说曾经的震旦大学,还有现在的震旦国际大楼

著名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就叫震旦学院。这是中国近代著名教会大学,曾经有“东方巴黎大学”美誉,是中国第一所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校。后来因为马相伯与耶稣会的矛盾,无奈之下他和部分学生一起宣布脱离震旦学院,1908年把学校迁址卢家湾,1928年改称震旦大学。

1952年秋,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震旦大学被撤销,一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复旦”两个字,是于右任的建议,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另外,“复旦”还有恢复震旦之意,更含复兴中华之意。

现在你去上海浦东新区,还能看到一座写着震旦二字的大楼,就是离黄浦江最近的一座,名字叫做震旦国际大楼的高级写字楼,而且这座大楼也是可以看到很美的黄浦江景色。除此之外,相信大家在夜晚看到这座大楼的时候,应该都见过大楼外墙上的灯光秀“I ♡SH(我爱上海)”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斯坦   中亚   震旦   亚美尼亚   阿富汗   巴基斯坦   波斯   国家   国名   帝国   中国   含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