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朝时期社会保障政策及措施

无论在任何时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等制度的不断完善,都会带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样一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今天,在古代也同样有所体现。

封建王朝时期,社会保障仅仅保障的是百姓的最低生活需求,而社会福利则是在基础需求之上的一种福利待遇,这是两种既然不同的概念。

北宋时期,因为社会经济主要以商品经济为主,不仅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北宋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普及全世界,百姓救济、官员福利的阶级体现很常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存在阶级差异。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北宋时期的社会保障文化制度和体现。



一、百姓与官员之间的福利

北宋时期经济发展虽然到达了一个高峰,但受制于生产力制约、物质资料有限,再加上封建思想依旧存在人们的心中,所以宋朝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三六九等之分。

1.百姓的救济政策

如上述所言,北宋对底层百姓的生活保障政策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也就是说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朝廷会通过居养院、养济坊、慈幼局等方式对贫苦百姓加以救助。

虽说北宋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仁政为精神,但受生产力制约的限制,所谓的社会保障救助政策也仅仅维持在人们基本生活水平线上,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

总的来说,北宋时期的社会救助所提供的生活资料非常有限,对于底层百姓的帮助大多以临时救助为主要,侧重人群多为鳏寡孤独废疾贫者。



2.官员阶层的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和社会救助不同,它所保障的东西不再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额外追求,比如更高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等。

当然,这样一种社会福利不会存在于底层百姓之间,他们大多存在于统治天下的皇族和官员等特权阶级人物,物质生活较好的同时也有精神方面的福利待遇。

这些待遇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皇帝的恩赏、名誉的蒙荫和职位的提高等。不过,更高的福利待遇也就意味着这类福利的数量较少,辐射的人物自然比较少。

相互对比之下不难发现,老百姓享受朝廷提供的福利待遇与官员相比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较高的一种福利保障基本都是医疗救助和减免税赋等。

那么,是不是说百姓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呢?其实不难。很多时候宋朝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官员的福利来说,普通救助虽然少但关键时刻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大灾大难之年救助只要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就可以稳定社会的政治环境安稳,等灾难过去之后百姓就可以重新回到家里生活耕作。

由此官职,宋朝时期的社会保障更加倾向于百姓的生存、维持稳定以及促进再发展,朝廷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现的最多时期就是灾难之年。

二、可持续发展与精神相辅相成

任何时候的救助都不是物质救助就可以度过难关的,北宋时期也是如此,在物质救助之外还存在精神安慰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手段,那么这两个概念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1.何为精神安慰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旱灾、蝗灾之时,皇帝对向天下发布罪己诏,把灾难到来的罪责归咎于自己的身上,以祈求上天尽早结束这样的灾难。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皇帝的罪己诏多少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可是它无形中起到的精神作用却是无法衡量的,毕竟古代科学技术有限,老百姓对皇权神授有着极大的信任度。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老百姓对于这种君权神授的信任度虽然不断自降低,但是皇帝的罪己诏依然是维护皇权统治的最常见手段。

从某个角度来说,古代皇帝进行的各种祭祀仪式并不单单是一种迷信的举动,而是一种表达政治纲领的一种决心,间接会给老百姓树立新的信心和力量。

当然,皇帝的罪己诏也并非像电视中所演绎的那么简单,罪己诏之后皇帝会派遣诸多的大臣进入灾区底层实施救灾工作。

总的来说,罪己诏仪式更像是现在的开业典礼,代表着皇帝的决心并且为百姓树立信心。

精神上的安慰对于百姓的口腹之欲没有任何的帮助,可是,无形中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有时候会超越物质保障,所以这也算是封建王朝时期的一种福利和待遇。



2.可持续发展

朝廷提供生活资料保障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皇帝的精神安慰给百姓树立信心,紧接而来的便是灾后重建的工作,这才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所在。

无论是调集物资进行赈济,还是朝廷给予百姓精神上的慰藉,其实只能在短期内维持,毕竟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每一个地方的粮仓储备也有一定限制,唯有让百姓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才能彻底拜托困境。

宋朝时期,朝廷会根据国家财政的事实情况,以及各地受灾区域的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比如灾区受灾面积小、恢复速度快,那么朝廷就会简单提供一些种子、工具的富足和,以快速恢复民间的生产发展。

若是灾区的受灾面积大,且当地的基本情况比较贫困,这时朝廷就会以税赋减免、贷种减租等手段进一步促进生产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




无论是物质保障还是精神保障,都属于宋朝社会保障的体系制度之一,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而是维持其基本的生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三、救助的收支平衡

综合可知,朝廷的基本救助大概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日常性的救助政策,这样一类救助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鳏寡孤独废疾者,救助包括物资救助、医疗救助和人员抚养等。

这样一种救助方式与现代的养老院颇具异曲同工之秒,然而宋朝的总体经济水平必然达不到如今的层次,所以这样一种救助方式的维持并不稳定,因为封建社会时期的生活资料有限。

另一种就是临时救助,也可以称之为救灾,无论哪一个朝代灾害基本都存在。宋朝针对此事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是灾前预防、临灾救济及灾后恢复。

保障性救灾主要就是指临灾救济及灾后恢复,临灾救济大多是提供一些满足日常基本生活的食物,以维持老百姓的生命得到延续与支持,灾后恢复则是提供相应的生产资料及政策辅助,保障老百姓灾后能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去。


每一个朝代都修建了诸多的粮仓,这些粮仓在灾难到来时就可开仓赈济、安置流民以求度过难关,以工代赈、募流为兵等是灾后重建经常看到的一种手段。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救灾方式对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使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政收支压力。

从很多的影视剧中我们就不难看到,救灾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毕竟数以万计的老百姓需要吃饭。此时,在保障朝廷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政府会直接拨付钱、粮赈灾。

若是财政不允许的情况下,政府会组织相应的朝堂捐赠、民间捐赠的,这样一笔钱财对与整个救灾过程来说虽然杯水车薪,但在关键时期却能够起到“过渡”的作用,既救援了百姓也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

救助百姓的同时,政府也会提供种子、农具等鼓励百姓耕种,也会对灾区的税负进行减免,如此一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灾难就能够缓解、渡过。



总的来说,宋朝时期朝廷对社会的救灾、保障性工作有着一套完善的流程,救灾时有许多开源的手段,而灾后重建由有诸多节流的手段,以保障社会救助收与入的平衡。

其实,出了朝廷救助民间百姓之外,宋朝一些豪门大户、有志之士、隐士大儒等也会在灾难之时伸出元首,大儒朱熹就曾在民间自发建立义仓以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朝廷和民间组织共同努力结局了宋朝时期大量的民间灾难,也进一步完善了当时的救济政策。

宋朝时期的救济政策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民间皆可见救助百姓的组织,救灾时各种手段也体现着北宋时期救灾制度的完善,鳏寡孤独废疾者得到赡养体现着宋朝对贫苦百姓的保障。

可以说,宋朝虽然是历史上的文宋,但在人文发展方面却是非常有深度、有见解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宋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宋朝   社会保障   时期   政策   北宋   朝廷   灾难   老百姓   皇帝   措施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