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漕运帆樯去似飞”,古代交通史上的传奇,它又是怎么发展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漕运是中国古代十分常见的一种运输方式,被运输的通常都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物资。而漕运的方向,在古时候也是需要相当缜密的规划的。

不管是从南向北,还是从东向西,漕运的方向一直以来都跟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重点区域是相关的。

随着漕运的发展,朝廷也出台了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政策,保证漕运过程的稳定和顺畅。漕运是古代交通史上的传奇,在不同的时代也历经了不同的变化。

那么它的变化跟什么因素是有关的呢?漕运的变化具体来说又是怎样的呢?

在秦汉时期,漕运就已经在中国范围内有所发展。严谨一点来说,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漕运就已经拥有了相对比较完备的生存空间了。

当时,诸侯并起,战争是国家扩张实力的主要手段。在战争中能够取得主动权,那就意味着对抗中会胜利一半。

而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在前方征战的部队送上足够的粮草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粮草之外,该有的兵马,同时也应当及时补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年代,漕运起到的主要是运输军队物资的作用。后方对前线的战略补给,大多数都是通过漕运完成的。

当国家发展主要通过战争胜利来实现时,漕运所担负的就是为战争服务的目的。由此可见,漕运最终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到了秦汉,朝廷的中央统治逐渐稳定下来,但是边境地区的战争还是时有发生。这一时期,漕运同样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除了军事战争之外,国家也是需要发展的。社会民生问题,同样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所以在当时,漕运同时还承担着运输粮食的作用。

由于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的都城都在中国的北方城市,所以当时北方的人口一般来讲是多于南方人口的。在运输粮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粮食都会优先向北方运输。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漕运方向大概就是由南向北的。

不过,由于南方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社会资源并没有集中在国家的南方,所以由南向北的航线之上,运输的社会资源也是有限的。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漕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发展程度却并不高。

而当隋唐时期,社会发展进一步稳定之后,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粮食运输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在这一时期,漕运的作用被更大地开发了出来。

由于隋唐时期的都城是在长安,同样也是祖国北方,所以自南向北的航线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多的开发。人口的发展是需要粮食做支撑的,漕运的发展则是为国家和人口的发展做准备。

不管是在秦汉时期还是在隋唐时期,甚至在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漕运的功能都是为国家而服务。准确来说,它更是在为统治阶层而服务。

当国家需求发生改变时,漕运的功能也有可能会发生改变。国家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所有战略发展的中心,漕运的方向和功能,最终都是由国家而决定的。

这其实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发展交通运输,最终还是为国家建设提供便利。当运输拥有更大的优势时,国内的各项资源互通会更加便利,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到了宋代,漕运又有了不一样的发展。具体来说,南宋之后,漕运的南北方向的运输功能会更加显著。

其实这是因为,宋代的经济重心本就在不断南移。

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商业有意识地扶持,宋代的经济发展的各项元素都是非常活跃的。相对来说,宋代的社会资源也会更加丰富。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商品经济更是发展迅速。南方受到地理优势的影响,沿海一带的城市在商业上更是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相对来说,这里也就笼络了更多的社会资源。

但是,南方的人口数量相比于北方来说,并没有占据明显的数字上风。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大多数还是分布在传统的北方地区。虽然南方自然资源丰富,但北方地区的社会发展则更需要资源做支撑。

这个时候,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就在不断分开。

我们在分析宋代时,会明显地看到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宋代的富商大多数都是分布在江南一带,可是这一地区的权力结构却没有北方那么严密。相对来说,朝廷直接管控的区域大多数还是在北方地区。

也就是说,宋代的政治重心分布在北方,而经济重心则不断南移。两个中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个时候,交通运输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漕运的优势,在这一时期几乎是完全体现了出来。

跟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宋代的漕运方向呈现出显著的南北趋势。不管是从南向北运输各种社会资源,还是从北向南运输劳动人口,这都会增加漕运的承载量,也会扩大漕运这一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

通过漕运系统,经济中心产生的大量的社会物资,都能够被及时有效地运送到政治中心,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所以,漕运自古以来都承担着连接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重任。只不过在宋代,这个重任显得更为突出而已。

后来的元朝,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说法就渐渐显得不再那么突出了。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统治方式和中原人自己的统治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在交通运输这个问题上,他们更多地采用海运的形式。而内陆河道的运输,即使他们有心想要发展,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

事实上,元朝当时的漕运甚至有过短暂的停滞期。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某些河道会发生河床的异常上升或下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朝廷选择的不是调整河道,而是寻找新的运输方式,取而代之。

而由于元朝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南方的经济中心社会功能也逐渐减弱。所以总的来说,南北方的沟通在当时并没有那么重要。经济中心功能减弱,政治中心又在北方,所以南北方向的漕运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不过停滞期只是暂时的,在元朝统治者的统治结束以后,漕运再次得到了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它甚至迎来了一个发展上的小高峰。而且这一时期,国家对制度的管控也更加严格。

《明史·食货志》中曾经这样描述过明代漕运的具体情况,它说明代漕运是“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改为长运而制定”。

明代在漕运问题上有过三次比较重要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在趋于完善。

一开始,民间基本都是老百姓自发地在使用漕运。人们使用的方式也非常单一,那就是通过漕运来运输粮食。民间运输数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一时期的漕运压力自然也不是特别大。

后来,漕运就被军队给接管了。军队当时会和民间的百姓共同合作,在不同的河段负责各自的运输工作。也就是说,当时水运是分段来进行运输的。相对来讲,老百姓的压力自然也就被军队分担了过去。

到最后,军队索性全盘接管了漕运工作。不管是运输军中需要的粮草,还是运输老百姓自己需要的粮食,这些运输工作都是由军队负责的。老百姓自己,则完全不用再操心运输问题。

到了清代,漕运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清朝的统治者是非常重视漕运的,他们专门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法令,还在不同的分段处设置了各司其职的官员。

这些官员有着专业的技能,他们也分别负责着各自位置的运输管理工作。所以,清代的漕运工作是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性的。

这是朝廷在制度上提供的保障,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漕运在当时国内众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重要,所以朝廷才会花时间去维护和保障。

虽然对于明朝的各项政策有所继承,但是相对来讲,清朝的政策是更加全面细致的。而在这一时期,漕运的运输功能更是大大增强。

结语:

漕运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我们仔细去分析这些时代变化时会发现,其实漕运的背后反映的是国家政策和经济政治发展的变化。

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在表象背后,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经济政治关系。

参考资料:

1.《宋史》

2.《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漕运   北方地区   帆樯   宋代   朝廷   时期   古代   政治   交通   传奇   社会   国家   经济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