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古战场出土战国石碑,学者感慨:赵括再撑一会,白起恐怕要输

长平之战让赵括这个历史人物名留青史,只可惜是骂名,谈及此战时人们总是指责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只懂纸上谈兵,所以赵国才会大败。

但在看过长平古战场出土的古代石碑后,学者们却纷纷悲叹:赵括太可惜了,如果他能多撑一会儿,长平之战的失败者很可能就是白起领衔的秦军。



决战之前暗流涌动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白起伐韩、攻克野王的一战,此战过后旁边的上党郡遭到孤立,成为孤悬其外的飞地。秦国有意取之,但上党太守却将上党十七县献给赵国,这让秦国十分不爽。

于是两年后秦国又派出王龁攻打上党,赵国老将廉颇就分别在空仓岭一线、丹水壁垒和丹朱岭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修了三道防线,指挥部驻扎在第二道防线的韩王山一带。

秦军来猛攻了100天靠着硬实力突破了空仓岭防线,赵军就一路后撤到丹水壁垒一带,紧闭营门准备打消耗战。

秦军当时的粮草想运到前线,要么走关中平原要么走江汉平原,物资调动非常困难。



赵军主场作战运粮路线短,按说打持久战赵军更占便宜,但一来赵国国力有限家底没秦国厚实,二来赵军运粮要经过太行山损耗也比较的大。

日子一久,赵国的经济状况也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实在耗不起了。于是,赵孝成王就找来楼昌和虞卿两个近臣商量对策,最终他听从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到秦国议和。

秦国以极高规格隆重招待了郑朱,故意将两国和解的消息传到别国,断绝了各国出兵救赵的念头,接着秦国上下就开始收拾赵军的灵魂人物廉颇。

范雎找秦昭王申请了24万两黄金的经费跑到赵国散播两条流言,第一条流言是廉颇胆小怯战有叛降秦国之心,第二条流言则是秦国人畏惧名将赵奢。



他儿子赵括青出于蓝比其父亲还厉害,将来肯定能把秦国人打得屁滚尿流,这些流言蜚语起于市井,经过不断传播很快传到了决策层的耳朵里。

赵孝成王本来就被日渐凋敝的国内民生压得喘不过气,对坚持要打消耗战的廉颇心有怨言,此时听到这些流言更不能忍,就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据说,赵括的老娘还专门跑去求赵孝成王收回成命,但后者此时别无选择只能答应他,一旦赵括失败不会株连家人。



赵括上阵遭遇合围

赵括接替廉颇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秦国人耳中,武安君白起秘密出山了,秦国上下全面封锁了这一消息,直到白起走进中军大帐。

对面的赵括还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对手是王龁,赵括屁股还没坐热秦军就率先攻了过来,大吃一惊的他连忙派兵抵挡,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秦军败了。

这场胜利让赵国上下欢欣鼓舞,也让赵括有些飘飘然,觉得秦军名不副实没外面传的那么厉害。

朝堂上,激动的赵孝成王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命令赵括乘胜全线出击一举击败秦军。

于是,赵括全线压上45万赵军西渡丹河防线追击秦军,临行时有八位普通士兵冒死直谏求赵括三思而行。

但王命在上赵括不敢不从,最终他只能将八人斩首,率军杀向秦军大营。

白起则在空仓岭一带布置了空粮仓,留下部分兵力诱骗赵括率军来攻。与此同时,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秦军铁骑绕过百里石长城,攻克阳平关切断了赵军与邯郸的联系。

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从太行道出发,精准地找到了赵军的后勤部队,切断了赵军主力和后勤部队之间的联系,至此在崇山峻岭和赵军防线壁垒的协助下,秦军完成了对赵军主力的三面合围。



长平惨败背锅千年

深陷绝境的赵括选择了固守待援,等待赵孝成王派兵来救,但赵国的精锐此时都被秦军包围,国内哪还有多余的兵力,与此同时另一边秦国也快拼光了家底。

秦昭王看出了白起围歼赵军的意图,也知道国内已无精兵可调用,便亲自跑到河内招募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御驾亲征到前线支援穿插部队,以求阻挡赵军的援军,至此赵军再无胜算。

长达45天的被包围期间,饱受后人嘲笑的赵括却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三次大规模突围打得秦军始终紧张兮兮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且近两个月以来赵军没有爆发内乱,也没有出现大批士兵投敌的现象,直到最后几日才因为粮草短缺出现了“人吃人”的乱象。



得知此事赵括知道没法继续坚守了,便集结精锐部队决定亲自带队放手一搏,他将麾下精锐分成四股轮流朝秦军防御薄弱之处突围。

但在突围途中赵括本人不幸被秦军射杀,剩余的赵军群龙无首只能乖乖投降,更不幸的是这群赵军碰上了杀神白起。

白起没有饶过这些士兵,他下令缴械并屠杀了这些降卒,还杀人诛心地放了240名年幼士兵回邯郸报信,将战败与死亡的恐惧根植进所有赵国人心中。

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听信史书上只言片语的记载,认为白起活埋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认为赵括除了空谈一无是处,可此事真的是这样吗?



山西晋城长平古战场一带的考古发现推翻了这一观点,空仓岭也即今天的老马岭一带曾出土过一块石碑,石碑上记载了“空仓岭”这一名字的来历。

当年白起曾在此处设置空粮仓诱骗赵括来此一战,放弃廉颇固守三年的丹水防线,在空仓岭一战投入全部兵力,导致赵军主力全部陷入包围,这才是长平之战赵国溃败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行为的根源并不在赵括,而在邯郸王宫中的赵孝成王,往更深层次说赵国败在国力贫弱,如果赵国像秦国般家底殷实或许就能拖到秦国退兵。

赵括也绝对一无是处,他只是恰好身居其位必须执行赵孝成王的命令,当这个背锅侠罢了,被围困近两个月依然能够维持军纪就可见其才华出众。



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更是和考古学者们的发现完全不符,学者们在查看过长平古战场出土的赵军降卒骸骨后,发现这些骸骨身上有不少刀剑创伤和嵌入骨骼的箭镞,显然生前经过激烈的搏斗。

也就是说,大部分赵军将士都是战死沙场,而非投降后被活埋的。联系到史书中白起发出的“惨胜”言论,也难怪会有学者发出感叹:如果当初赵括能够多撑一会儿,没准白起就要输了。

只可惜历史早已翻过了这一页,他们虽然能为赵括和赵国将士正名,却永远无法改变那段历史了!

总的来说,赵括能在深陷包围的情况下强撑四十多天,甚至多次组织部队突围,可见其并非一无是处。



只可惜,他遇到了巅峰时期的白起,而且秦赵两国的国力有巨大的差距,注定赵国要吞下这场败仗,这绝非赵括一人之过。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石碑   秦国   邯郸   家底   精锐   国力   流言   防线   战国   士兵   部队   感慨   学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