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首次北伐,痛失11员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当时败得有多惨

刘备去世后不久,掌管蜀汉军政大权的丞相诸葛亮,开始举兵北伐曹魏。

然而,他前后五次北伐,皆未能成功,最终还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病逝五丈原,年仅54岁。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再者,他五次北伐为何最终都没有成功呢?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很多人的一致观点就是——兴复汉室。

当然,这是没有错的,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已经提出了刘备跨有荆州、益州后北伐的目的,就是为“成霸业”、“兴汉室”,本身蜀汉政权就是以“汉”为根据的。

当然,“兴复汉室”也是为了“成霸业”而服务的。

因为刘备向来以汉室正统自居,并且他给手下人宣传的也是这一理念。

比如关羽被杀后,刘备集团中的一些人,就连诸葛亮在内,也反对进攻孙权,并且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孙权不是“国贼”,曹操才是,应该先征讨他。

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也没有为夷陵惨败而找孙权复仇。

即便是后来孙权称帝,诸葛亮也都主张与东吴联盟,以此保障蜀汉北伐无后顾之忧。

所以由此可见,当时蜀汉集团中的很多人,还是坚持自己的汉室正统,应该北伐中原,以达到兴复汉室的目标。

所以,兴复汉室是北伐最重要的目的,当然,它也是与统一相联系起来的。

曹丕称帝被蜀汉称为篡位之君,孙权称帝也同样是僭号之君,这两个独立于“汉”之外的政权,理应都要被除掉,但蜀汉不可能两线作战,只能先强后弱。

除了兴复汉室外,诸葛亮北伐还有扩大占领区、搜罗人才、疲敝曹魏之目的。

诸葛亮通过对外战争的特别渠道,可以培养、发现和搜罗人才,以此来弥补蜀国存在的严重人才不足的情况。

此外,北伐还附带着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择机将部分雍、凉民众迁移到益州,尤其是汉中。

因为当年刘备夺取川地,只是“得地而不得民”。所以,这也是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第三个目的,就是以弱示强、以攻为守、凝聚内部。

其实,当时的蜀汉实力并不强,尤其是在经历夷陵大败后,其国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所以,发动北伐战争,看似劳民伤财,但其实却是一种很好地“自保”手段。

那么,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为何都没有成功呢?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本身蜀汉的实力就没有魏国强,更何况蜀国还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其后勤补给体系又不发达,所以根本不可能取胜。

说起来,诸葛亮数次北伐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首次北伐,但同时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不用看兵马损失数量,也不用看其他的,仅看首次北伐时损失的11名将领名单,就知道他当时败得有多惨。

诸葛亮首次北伐,其实是有优势的。

因为当时曹丕刚刚去世,其子曹叡继位时,年纪尚小,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在此时北伐,是有可能获胜的。

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的决策是正确的,蜀军连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首战告捷。

如果蜀军能攻占陇西五郡的话,就能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但很不幸的是,由于马谡丢了街亭,曹魏便可以往陇西派援兵,前后夹击蜀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果断选择放弃刚到手的陇西三郡,撤军回蜀。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有名的故事——“空城计”。

有人说,司马懿其实早就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他是有意放他走的,因为如果他把诸葛亮除掉的话,那么他很可能就会被曹魏架空,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但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北伐,诸葛亮输得很惨,损失了很多位优秀的将领。

比如马谡,以及与马谡一起被斩的副将张休、李盛,还有阳群、马玉、阎芝、丁力、白寿、刘颌、邓铜等,“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也在大军返回途中病死。

这些人并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他们很多都是蜀汉年轻一代的将领,前途不可限量。

比如被称为“川中刀王”的阳群,就曾与赵云连战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所以,仅第一次北伐就损失了十几位优秀的将领,这足以说明当时诸葛亮败得有多惨。

当然,这也预示着,诸葛亮之后的数次北伐,也将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北伐战争   益州   蜀汉   陇西   目的   汉室   蜀国   空城计   将领   损失   名单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