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把弘扬延安精神推向新高度?

党的二十大的最大特点和突出特色,就是守正创新。守正就是继承,创新就是发展。对于党的百年历史中创立和形成的伟大延安时代和延安精神来讲,二十大的守正,守的就是“两个确立”之正,“人民至上”之正。创新,创的就是民族复兴之新,“国之大者”之新。特别是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前往延安,瞻仰革命圣地,重温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和老一辈党的领袖的丰功伟绩,十分鲜明地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党的二十大坚持“两个确立”,在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基础上树立起新的历史丰碑。

历史已经证明,延安十三年,尤其是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七大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强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下,中国革命势如破竹,很快取得成功,取得胜利。先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紧接着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建国初期,也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历史何其相似。党的二十大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二十大强调的新的“两个确立”是完全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这是党的二十大的鲜明特色,也是对伟大的延安时代和延安精神最大最重要的守正和继承。

党的二十大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立场群众观点推向新的高度

延安十三年,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确立起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屁股端端的坐在老百姓一边,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建成“十个没有”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为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根本奋斗目标,大力改善民生福祉,千方百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的鲜明宣示,也是对伟大的延安精神最根本的守正和传承。

党的二十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阶段,实现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飞跃。

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产生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延安时期通过系统总结、全面展开而成熟的。正如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人类最高智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帝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及其复杂、斗争极困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最终形成了系统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把延安时期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推向了新的阶段。这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成果,也是对伟大的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给出了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展现出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延安十三年,我们党励精图治,积极探索发展民主政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1945年,国民参政会参议员黄炎培先生等人到延安考察访问,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彻夜长谈,发出了共产党人能否跳出始兴终亡、治乱兴衰周期率的历史之问,毛泽东同志以“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作了回答。延安十三年,我们党开展了“三三制”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但是,局部执政不同于全面执政。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等人就作出了预言,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四代人身上。历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共产党执政已经70多年,按20年一代人计算,我们正处在第四代;按25年一代人算,也到了第三代。从苏联共产党的教训看,对我们党的执政考验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怎样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跨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第二个答案,既是对延安时期第一个答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结晶。

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为百年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并把它列为整风必读文献,强调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他又进一步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告诫。新中国一成立,他就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发出复电,倡导在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是他把执掌全国政权看作是进京赶考,要求绝不退回来,绝不做李自成。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执政之路,就是不断答卷的赶考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又一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多么豪迈的宣言、多么清醒的认识、多么坚定的自信。总之,从延安到北京,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之路越走越宽广、越成熟,越走越坚定、越自信。其奥秘,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清醒与坚定,对赶考答卷认识的清醒与坚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延安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精神   全党   毛泽东思想   答卷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大把   坚定   时期   两个   理论   时代   新高度   历史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