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寒,记得:喝消寒汤、吃消寒糕、忌3事,给开春打下好基础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明日(1.20)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末尾节气—大寒。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大寒是冬季里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过后就将迎来立春。虽说春天的脚步是越来越近了,但进入大寒后,寒潮频繁,很多地方还会迎来冰雪天气,切不可疏忽大意了。

大寒时节,既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也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要注意防寒,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避免寒气入侵,给身体带来不适,这样才能为开春打好基础。这当中,就包括,“喝消寒汤、吃消寒糕、忌3事”,给寒冬收好尾,养好身体迎接开春。

明日大寒,要喝消寒汤

民间早有谚语道:寒冬一碗汤,赛过千金方。大寒前后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出门在外,会让人手脚冻得直哆嗦。这时候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汤水,会让身体迅速暖和起来,还能补充水分。像鸡汤、羊汤,都属于温补汤水,是非常适合在大寒节气喝的消寒汤。

一、鸡汤


【推荐食谱:香菇红枣炖鸡汤】

食材准备:鸡肉半只、干香菇12个、红枣4颗、生姜、食盐

1、鸡肉洗净,放入淡盐水中浸泡1个小时,将里面的血水泡出来去腥;

2、香菇提前放入温水中泡软,再切点姜片备用;

3、热锅加油,放入姜片炒香,再倒入鸡肉,大火翻炒1分钟;

4、往锅中加适量热水,再放入香菇和红枣,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炖50分钟,出锅前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二、羊汤

【推荐食谱:清炖羊肉汤】

食材准备:羊排500克、生姜、大葱、食盐

1、羊肉洗净斩小块,冷水下锅,放几片生姜,煮出浮沫后,捞出来洗净;

2、将焯过水的羊排倒入汤锅中,放入大葱段、几片生姜,再加适量热水;

3、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慢炖1个小时,直至羊肉被炖得软烂;

4、往锅中加适量食盐搅匀,即可出锅,吃的时候蘸上自己喜欢的酱料。

明日大寒,要吃消寒糕

在传统习俗里,还有大寒要吃“消寒糕”的讲究。消寒糕多指的是用糯米制成的糕点,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吃糯米驱寒的讲究。大寒节气吃“消寒糕”,既能暖身,还有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

一、蒸糯米糕

【推荐食谱:红糖红枣糯米糕】

食材准备:糯米粉200克、红糖30克、温水200克、红枣

1、将温水倒入红糖中,不断搅拌至红糖完全溶解;

2、将红糖水分多次倒入糯米粉中,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变成光滑的面糊;

3、模具刷油,将面糊倒入模具中,八分满即可,表面放上红枣;

4、上锅隔水开蒸,从上汽开始算时间,中火蒸20分钟,即可出锅。

二、炒年糕

【推荐食谱:辣椒鸡蛋炒年糕】

食材准备:年糕250克、鸡蛋2个、尖椒1根、火腿肠1根、大蒜、老干妈、生抽

1、年糕切薄片,热水下锅,煮5分钟左右,至完全变软后,捞出来过下凉水;

2、鸡蛋敲入碗中打散,然后热锅加油,倒入蛋液,小火煎至凝固,铲成小块盛出来;

3、尖椒去掉头尾后切小段,火腿肠切成薄片状,再切点大蒜备用;

4、热锅加油,下蒜末炒香,先倒入火腿肠和尖椒炒至断生,再倒入年糕和鸡蛋炒匀,然后往锅中加1勺老干妈、1勺生抽,翻炒均匀即可。

明日大寒,要忌3事

一、忌足部受凉

老话常言,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身体受寒导致的。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六症”中,寒气被排在了第一位,于是就有了“百病寒为先”的说法。大寒前后,大部分地区都将迎来一年之中的最低温,切记要做好保暖工作,首先就是要避免足部受凉。可以通过添加衣服,穿厚袜子、保暖鞋的方式,来给足部保暖。

二、忌盲目进补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帮助抵御严寒。但是进补要适度,切不可盲目进补。可以适量吃一些热量高的肉食,但也别忘了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并且吃肉的时候要控制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肥肉。盲目进补,容易引起脂肪囤积,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三、忌晚睡早起

在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四时养生理论”里,有提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睡眠节律也要根据时节特点来调整,其中冬天宜早睡晚起。早睡很好理解,就是不要熬夜,熬夜伤身的道理都知道。至于为什么不要“早起”,是因为大寒前后昼短夜长,白天起太早天还没亮,太阳还没出来,此时频繁活动容易导致寒气入侵,因此尽量不要晚睡早起。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大寒   尖椒   开春   红糖   食盐   节气   生姜   红枣   寒气   香菇   糯米   明日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