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位只手遮天的后宫女强人,前两人功传千秋,唯慈禧遗臭万年

文|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侯博士的笔记

前言

历史上女人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男人们的背后。

她们中,赤贫的人奔波在灶台和浣衣池之间,富有的人深锁在高门大院,卑贱的人辗转于秦楼楚馆和游船歌宴,贵胄的人在深宫中孤寂安眠……

她们的存在装点着英雄帝王们的史册,使之增一分多情,添一丝婉转。

但是,她们中也有这样三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政治家,选择从男人的身后走出来,走到朝堂之上、历史之中,去改写时代。

后宫到朝堂,她们每个人都见证过三代帝王的天下,并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一手遮天。

在后世的评价里,她们是残忍冷血的吕后,是秽乱宫闱的冯氏,是覆灭大清的慈禧

但真的只是如此吗?

她们从男人手里夺过权力后都做了些什么?若论一论是非功过,谁又能更胜一筹?

吕雉:辅汉伟业成 “毒妇”留千古

说起吕雉,人们总是会率先想起一个极其可怖的刑罚人彘。所谓人彘,就是将人削去四肢,挖眼,毒哑,熏聋,最后弃之于茅坑

仅仅是听一听都让人觉得毛骨悚然。这样的刑罚,竟然会是一个女人想出来的。

然而,世人皆知的“毒妇”吕雉,却也不是生来就如此的。

遥想当年,她以不到双十之龄下嫁刘邦时,也曾是一位贤惠勤劳的好妻子

刘邦在他建立的丰功伟绩面前,毫无疑问是个盖世豪杰,然而,面对妻儿家人,他可以说是将忘情负义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因为醉酒放跑了劳役,而躲在芒砀山里逃避追捕、顺便归拢人心的时候,他年轻的发妻正代替他待在牢狱中,忍受着狱卒们的羞辱与非礼。

好不容易从狱中脱身,吕雉回家既要照看一双儿女和刘邦的婚前私生子,还得往返奔波于芒砀山之间给刘邦送衣送饭。

吕雉的心中或许是有怨言的,她娘家的家境并不差,至少比跟着时任泗水亭长、穷得叮当响的刘邦,日子好过上许多。

但既然嫁作人妇,吕雉选择忍下所有的苦楚,为在外闯天下的丈夫独力撑起整个家。

很快,刘邦在外封王,一呼万应。潇洒自在的时候,他可曾有一次想起家中孤儿寡母?恐怕不曾。

次年,项羽刘邦战于彭城,汉军大败,没来得及被刘邦接走的吕雉和公公一起被项羽俘获,与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在乱局中失散。

接着就是长达二十八个月的俘虏生涯。在楚营中,儿子女儿音讯全无,吕雉忧思如焚

而项羽以要把刘太公下锅煮死,来威胁刘邦出战时,刘邦的回复更让她心灰意冷。

“你我二人曾经结拜兄弟,那么我爹就是你爹,你非要煮他的话,别忘了分兄弟一杯汤喝。”

吕雉几乎可以想象刘邦说这话时的样子,一定是不慌不忙的。

刘太公因项伯为他说话而免遭一死,但吕雉的心里已然一片黑暗。

看不到尽头的俘虏生活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时候结束,楚汉议和,吕雉终于回到了丈夫身边,再次见到自己一双儿女。

原来,彭城战败时,刘盈与鲁元在逃散中跑到了刘邦的车上,而只顾自己逃命的刘邦多次将两个孩子踹下车,幸得驾车的夏侯婴于心不忍,重新将孩子抱回车上,才留得性命。

吕雉回来后听闻此事,再看向正搂着新欢戚夫人的刘邦时,大概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

后人只知道她残忍冷血,可谁能洞悉她此时内心的绝望呢?

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子,在刘邦当上皇帝后,吕雉被封为皇后,长子刘盈为太子。

尽管已经是“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但权力在手,成为了吕雉最后的仰赖

可有人连她的这最后一根稻草也要夺走。戚夫人仗着受宠,竟请求刘邦立她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而刘邦被说动了。

“我不犯你,你却要亡我。”

吕雉心中最后一点隐忍也化作了蚀骨恨意,什么都靠不住,那就把权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胁迫张良为她献计,请了刘邦敬重的四位高士出山,尊奉刘盈为太子,最终得以阻止刘邦废长立幼

保住儿子的继承权后,吕雉没有止步,而是积极参与到国家决策集团之中。

她在此时第一次展现出极佳的政治才能,雷厉风行,手段铁腕杀韩信,废彭越,巩固自己的权势,协助刘邦镇压叛乱。

刘邦称帝期间,吕雉为大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尽智竭力。

刘邦死后,刘盈称汉惠帝,吕雉为太后。

吕后第一时间便把她恨之入骨的情敌兼政敌戚夫人囚禁。戚夫人的下场便是被做成了“人彘”,造就了吕后万世“恶毒”的骂名。

汉惠帝刘盈心肠软,竭力想护住年仅十岁的弟弟刘如意,与他寝食同步,却最终也没能阻止吕后将弟弟残忍杀害。

吕后不满刘盈的举动,就故意让他去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以示警告。

大概每一位铁腕手段的母亲手底下,都有一个不堪重负的儿子。

刘盈因此被吓得崩溃,认为母亲的行为丧失人性,称病拒绝理政。

吕后由此完全把持了朝政,行使皇帝职权,成为我国历史上太后专政的开创者。

吕雉遇见刘邦后的小半生,吃尽了别人不能吃的苦,流尽了别人不会流的泪,终于,她挥去过往,选择走向权力巅峰。

甚至到几年后她的儿子刘盈去世时,她眼中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了,只剩权欲而已

公元前188年,立少帝刘恭,吕雉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在她的治下,废除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立下的恶法“挟书律”,鼓励藏书。

修建长城,面对匈奴单于的挑衅,忍一时意气,养精蓄锐

她执政15年,以“无为而治”,让大汉得以休养生息数年,天下晏然,奠定了后世“文景之治”的基础。

但因她打破刘邦只能立刘姓诸侯的谕旨,肆意分封吕氏子弟,待她去世后,吕家一朝失势,竟落了个全族尽诛的凄惨下场。

于是在成功者书写的史书中,她便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留名。

但笔者相信,在文景之年,一定有人在歌颂她所成就的这番天下承平。

北魏冯太后:深情留不住 改革千秋功

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拓跋宏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除了他的嫡祖母太皇太后冯氏外,再无别人。

北魏冯氏,无名,却有着无比传奇的一生。

她出身北燕王室,在国破后沦落成奴;婚后一朝得势,扶摇直上,入主中宫。

冯氏嫁给文成帝拓跋濬时才12岁,二人少年相识,恩爱有加。

而拓跋濬本人是一个十分贤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平定叛乱,减轻兵役,与南朝北宋交往密切。

冯氏曾随拓跋濬去阴山巡视。

拓跋濬带兵深入大漠数里,柔然人望风而逃,纷纷不战而降

冯氏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女子,见状既欣悦于丈夫威名远扬,更为国家如此强盛而感到欣慰。

怀着这样的钦佩,耳濡目染中,丈夫的政治主张与政治举措在冯氏的心中埋下种子。

好景不长,文成帝拓跋濬年仅26岁,便英年早逝,将国家留给了皇后冯氏与年幼的皇太子拓跋弘

骤然新寡,冯氏内心悲痛欲绝。

在几天后举行焚烧先皇遗物的仪式之上,竟然朝着那熊熊大火纵身一跃,想要随丈夫同去

万幸被反应过来的随从们急忙救下,才得以活命。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正是这一跃,使冯氏以这种令人动容的深情坚贞,在人们心中与北魏皇权牢牢绑定在一起

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拓跋弘这时候不过才12岁,幼帝临朝,在政事上更多的只能仰赖朝中大臣。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车骑大将军的太原王乙混,仗着自己功绩高,隐隐有权倾朝野图谋篡位之势。

国家政权即将动荡,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的皇太后冯氏,终于决定从帝王的后宫迈向波谲云诡的朝堂。

冯太后秘密部署,以谋反为由,率兵收捕乙混,镇压了还未来得及起兵的叛乱。

乙混最终被夷灭三族冯太后治国手段之强硬,自此时已经显露出锋芒。

拿下乙混后,因为皇帝年幼,又正在为先帝守孝期间,冯氏于是第一次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制政

前后短短18个月时间,便平定了北魏摇摆不安的政局。

此时的冯氏,对能号令天下的政治大权,还并不沉迷。她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出于对丈夫遗志的继承,和对家国的责任担当

黄兴元年(467年),献文帝守孝期满,他的儿子拓跋宏也刚刚出生。

冯太后便顺势轻巧地放下了权力,退居后宫,含饴弄孙去了。

而她会在几年后再度临朝听政,究其原因,竟然和一个男宠有关。实际上,献文帝拓跋弘并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

在北魏王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了避免儿子被立为太子后,母家外戚做大,不同于历朝历代的“母凭子贵”在北魏,一旦儿子被立为太子,母亲的死期便也到了

拓跋宏便是因此没了亲生母亲,而被送到当时的冯皇后身边长大。

在北魏鲜卑族,女子守贞的观念,并不如汉人那般严格。

冯太后年轻守寡,选了一些美貌的男子入宫作伴,其中有一名官宦子弟名为李奕,因为风流倜傥善解人意,很受她的喜爱。

献文帝却深以为恶,认为此举是秽乱后宫。找了个机会,直接将李奕兄弟三人全部下狱斩杀。

这便彻底惹恼了冯太后。人生在世,不过七情六欲。

冯太后生性节俭,不纵物欲,而面对权欲她也选择了远离,唯一剩下情感的寄托却为献文帝所不容。

那不如索性重新将权力拿回手中。

利用第一次临朝制政和多年皇后身份在朝中攒下的声望和威势,冯太后迫使献文帝禅位于当时年仅四五岁的儿子拓跋宏

献文帝在18岁便当上了太上皇。

不过此时的献文帝已经不再如12岁初登帝位时在朝中无根无基,成为了太上皇,他依然行使着皇帝的权力。

直至476年,太上皇被冯太后强行软禁,不久之后离世。

他的死是否是冯太后一手促成,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但对于一个手段凌厉的皇太后而言,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剔除她重掌大权之路上的阻碍,都不足为奇。

献文帝死后,儿子拓跋宏在冯太后的扶持下登上帝位。冯太后成为了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

这一次,她执掌北魏政权核心长达14年之久。

冯太后执政期间,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吸收汉人的优良法制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拓跋宏未来的汉化改革的前期阶段,都是由冯太后一手奠定。

而后世所颂扬的北魏改革家孝文帝,本人正是由冯太后一手带大,他的政治意图深受冯太后影响

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痛哭五夜不食,赐其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以示她的功绩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改革家,冯太后所开创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为华夏民族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为五胡十六国至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乱局结束埋下伏笔,甚至间接的影响了隋唐盛世的出现。

再造华夏,功在千秋。

慈禧:权欲迷人眼 背万古骂名

在慈禧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她为身边近臣最后留下的嘱咐,令人惊讶不已。

“此后严禁后宫干政。”

作为清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摄政最久的后宫之主,这也许是她给自己一生的结语。

这位著名的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在初入宫时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

但由于备受咸丰帝喜爱,荣宠不衰,还十分好运地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因此晋封为懿贵妃

咸丰帝身体一直孱弱多病,就经常躺在床榻上,让擅长书法的慈禧为他代笔批阅奏折,还允许慈禧对政事表达自己的见解

慈禧从这里第一次摸到了参与政治、把弄风云的权力滋味。

不久后,咸丰帝去世,慈禧的儿子载淳即位,号同治

所有人都希望慈禧罢手政事,老实地回到深宫墙内,做回执掌后宫的女人。

可此时的慈禧早已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子,为咸丰帝批阅奏章,览天下政事,在她看来:执政这件事,男人做得,自己也做得,断没有拱手让权的道理。

于是,不甘心回归后宫的她联合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逮捕了咸丰帝死前留下来牵制她权力的八位大臣。

此后,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身为皇太后,掌握政权,普天之下再没有一个位于她之上的角色。

慈禧志得意满,开始了她骄奢淫逸、物欲横流的生活。

46年的执政生涯,慈禧凭一己之力败光了大清朝两百年数代攒下来的基业。

面对外敌入侵,耻辱地割地赔款,百姓流离,中华民族百年的山河破裂战火硝烟由此而起。

慈禧理所当然背上了万古骂名。

但是,全然泯抹去慈禧的政治功绩也是有失偏颇的。在咸丰帝时期,鸦片战争失败已经昭示了大清衰败的预兆

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在慈禧手中又持续了46年的光景,她掌权期间,奢靡之风盛行。

单单一天的就消耗四千两白银,相传她半个月的生活费,能够买上德国的一艘巡洋舰,每年下来的费用,可以轻松打造一支先进的海军。

慈禧就算是死后,也要将奢侈的做派带到棺材里面。根据军阀孙殿英盗取慈禧陵记载。

慈禧陪葬品用价值连城都不足以形容,只一件被褥就镶嵌上万颗珍珠,棺椁下方的聚宝池足足三尺厚有余。其它宝物先不提,单单其中的几件国宝就让人不禁唏嘘。

翡翠西瓜、翠玉白菜、玲珑宝塔、夜明珠等国家级宝物,而这些,连其中的十之一二都不到。

由此可见,就算是慈禧死后,也要完成自己的奢华绝唱。

然而,这样一个一生要强,到晚年仍然亲政不肯放权的掌权者,竟然突然死于一场痢疾

死前,她最后做的一件事是赐药于光绪帝,并立三岁的溥仪为新帝

但她或许没有料到,当上太皇太后的第二天,她便撒手人寰,离开了她一生贪恋的权力巅峰。

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后,她的死,带走了大清的最后一抹皇室色彩,也开启了溥仪悲哀的末代皇帝人生。

结语

三位在皇权帝制中打拼出一番天地的女强人,吕雉用铁腕手段给整个朝代带来一段安平盛世冯氏的改革成就盛唐之景,为华夏一个民族带来生机慈禧功过两说,在危垂腐朽的王国里踽踽独行

笔者认为,单论政绩,北魏冯太后给后世带了更为深远有益的影响。

但事实上,她们三人都在时代里写就了辉煌的历史,做了古代其他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她们在后世留下的评语往往忽略她们的成就,但她们和任何一个男性政治家一样,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世方针

《史记》中书写三皇五帝,书写始皇项羽刘邦,而这其中,吕雉作为唯一的女性,独自撑起一篇《本纪》,足以说明,她拥有足以与他们匹配的丰功伟业。

我们应当以一种更加公正地眼光看待这些谱写历史的女性,而不该让她们只在身后留下“毒妇”之名。

最后,笔者想用歌德在戏剧《浮士德》中的一句话来作结:这些伟大的女性,终将会引领人类上升。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司马光《资治通鉴》

【3】赵尔巽《清史稿》

【4】高阳《慈禧全传》

【5】《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后宫   项羽   慈禧   遗臭万年   北魏   刘邦   太后   女强人   千秋   后世   权力   儿子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