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提升救治效率?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做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医疗机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主动作为,扩容增能,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抓细抓实医疗救治各项任务,推动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区层面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分流”,缓解二、三级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压力。

扩容增能,统筹救治资源

12月中旬起,发热哨点门诊就诊数量日接诊两百到三百人。从上周末开始,发热门诊的就诊人员逐渐减少,很多病人是二、三级医院转来输液或者住院治疗的。为缓解就诊压力,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病区进行合理划分,将示教室改成病房,对适宜在社区治疗的患者应收尽收,将原有的15张开放床位增加到18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20%。

除了留观室、病区、抢救室装有墙式氧气装置外,另外增租40L氧气瓶10只,购买备用氧气袋10个,提升氧疗服务能力,全面增设“吸氧区”。充分利用留观输液室,同时接受“外配患者”,现有的15个留观输液位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在留观室门口走廊区扩增20个临时输液位。

规范开展诊疗,提高救治成效

中心给所有家庭医生和村医配备了指脉氧仪,方便随时监测前来就诊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做出病情判断。病房收治的病人大多为老年肺炎感染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在采用营养支持、氧疗、俯卧位、抗病毒、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规范开展相关诊疗。

为增加疗效,医务人员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中医治疗,以北沙参、南沙参、金银花、半夏、板蓝根、浙贝母、甘草等养阴清肺、益气化痰为主的中药汤剂干预治疗,每日关注病人的食欲、神志、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均稳定。

家庭医生24h在线,做实分级管理

家庭医生对辖区内重点人群进行排摸,共涉及9349人,建立红、黄、绿不同颜色的健康档案。每周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时关注健康状况动态,做好做实分级诊疗,确保重点人群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对居家隔离人员开展送药上门、用药指导、穴位按摩、解答疑惑等,有效缓解病人恐慌心理。对危重症患者,积极协助呼叫120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于稳定期的病人则下转到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多举措减轻上级医院压力,同时不断方便居民就近就诊需求。

门诊组长陈伟红说:“近一个月,我们亲历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病人像潮水一样,之前发热和配药的来一波,现在输液和肺炎的又来一波”。为积极应对居民就诊需求,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吸氧位10个、输液位20个、心电监护仪1台;开设发热诊间3间、病床18张(加床3张)。同时,配足配齐了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激素、指脉氧仪、氧气等物资。

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挖潜扩能,拓展服务区域,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储备后勤保障物资,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前移”作用,提升社区医疗救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病区   抗病毒   平安   家庭医生   床位   医疗机构   氧气   门诊   上级   基层   患者   人群   效率   压力   需求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