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公朴 文化再创新”-《我们的公朴先生》侧记

《我们的公朴先生》剧目简介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2022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120周年诞辰。沉浸式话剧《我们的公朴先生》共分为临危坚守、遇刺病危、揭开骗局、故乡神游四幕,除了描写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还生动再现在镇江度过青少年时期的李公朴青春勃发、热忱爱国、勇于斗争的不凡故事。剧中大胆运用实验剧的穿越手法,展现了120岁的李公朴重回人间探望故乡亲人的动人故事,昭示了革命先烈精神永存的主题。

英雄涅槃,薪火相传,先烈的故事,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位牺牲了76年的革命先烈,一段已经经电视剧、话剧等多种文艺样式展现过的红色题材,如何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时代感、现实感,实现红色故事的轰动效应?这个问题压在民盟镇江市委会文化专委会主任、《我们的公朴先生》总导演兼编剧江宁的心头已有两年多时间了。民盟早期领导人、民主革命先驱李公朴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44岁的他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他的思想形成的关键期(13岁到21岁),正是在镇江度过的。江宁带着民盟盟员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决定,如果有的放矢重点抓住李公朴在镇打工求学经历进行合理演绎,是可以创作出独具特色而感动人心的作品的。但真正把一个设想搬上沉浸式话剧的舞台,对民盟盟员来说将面临怎样的艰难?

首先遇到的难题是,李公朴在镇江的历史记录极其稀少,相关的纪念馆馆藏及其文献资料仅有很简短的叙述。第二个难题是,沉浸剧需要外请部分的编创演人员,但缺少固定经费来源。第三个难题是,红色题材的规定性是否可以通过穿越的方式来构架。第四个难题是,李公朴扮演者要从少年时期一直演到120岁,跨年度有107年。第五个难题,采用沉浸式话剧形式,身边没有现成的样本和模式可以借鉴。

面对困难和挑战,通道只有一条:矢志不渝,团结拼搏。2022年11月26日是李公朴120周年诞辰。为了表达这份独特而深厚的纪念,2022年7月下旬,镇江民盟就成立了以文化专委会委员为核心的创作剧组,提出了“学习李公朴,文化再创新”的口号。大家经过学习讨论,确定了瞄准全国水准,立下了与对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李公朴相匹配的高质量的作品的目标。

首先,大胆探索,勇敢创新。没有现成模式,那就瞄准沉浸式话剧顶级作品进行研学,把握其行进化、代入式、互动性的剧作优势,把一个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人物的故事,变得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真实可感。大家共同探讨,大胆设计,运用穿越的结构方式,“让革命先烈死而复生”“重回故里神交盟员”,既深化主题,又引人入胜,生动凸显了革命先烈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和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鲜明主题。

其次,精益求精,倾力创作。剧组主创人员均由民盟盟员组成,他们大多是大中小学老师,工作任务繁忙,但为了演好戏,谁都不含糊。从37℃高温的盛夏,到寒气袭人的立冬季节,大家一直坚持排练。角色的一招一式,一嗔一笑,他们一丝不苟,反复演练,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就赶到了排练现场,放弃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集中研学。退休老导演袁文林已经80岁高龄,但他对剧本台词推敲非常精细,排练前总是把编排手记写得很详尽。2022年8月,他不幸伤了胸椎,忍着痛还坚持排练。他要把第四场重头戏坚持排完,决不能让赞颂先烈的戏留下“荒地”。

第三场戏是重头戏,反映青少年时期李公朴与奸商作斗争坚决而无畏。李伟是一位物理老师,扮演了重要的伙计角色。他开始总进不了角色。在自己反复研磨和导演手把手指导下,他终于悟出了人物的个性。李公朴的扮演者陆阳,家住20多公里以外的县区。他克服各种困难,总是认真参加每次排练,深夜才回家陪伴4岁的女儿,几个月的排练从来没有请过假。

剧组组长崔竞担负着许多琐碎的剧务工作,但他对于“引言人”角色毫不马虎。在排练冲刺阶段,家中一长辈因病去世,他匆匆送别了亲人,就又迅速出现在了排练场。“革命青年”扮演者唐娜动了手术5天后,带着扮演孩童的8岁儿子一道来到排练现场,体现了一个盟员对革命先烈的朴素感情。

为了打造精品,整个剧组对剧本的推敲和情节的推演,毫不放松。剧本前后进行了9次修改,最后一次是在公演前10天,剧组总策划、民盟镇江市委会主委杨晓勤现场观看了排练。她对第四场“神交话巨变”台词做了重点修改,使主题围绕“多党合作出成果,统一战线成典范”展开,弘扬爱国精神,讲好统战故事。演员们接到新的台词后,毫无怨言,迅速排练,以最短时间攻下了难题,使得最终的演出达到了如期的效果。

汗水浇灌春满园。2022年11月6日,《我们的公朴先生》沉浸式话剧迎来了首场演出,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为纪念李公朴诞辰120周年,献上了一份隆重的厚礼。演职人员无不欢欣鼓舞。

该剧户外演出只能批准50名观众到场观看,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场来的观众超过了200人。江苏大学资深教授张典焕评论:“这场话剧,形式独特,实景真实,互动有趣。剧情安排紧凑巧妙,语言鲜活通俗,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创新特色,是镇江民盟打造的具有党派特色的好话剧。”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吴银权看完演出后说:“没想到民盟的文化爱好者演出这么专业,大出所料。看来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他表示,要邀请剧组加入镇江市小剧场的巡回演出计划,到社区学校基层去巡演。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对民盟挖掘本地文化素材、发挥民盟人才优势、自创自导自演沉浸式话剧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说:“这是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水平的一次新探索。如何让文化出新意,让人才放光彩?民盟文化创新的实践,非常有益。不仅值得镇江本地推广,在全国也有借鉴意义。”

时代楷模、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赵亚夫看了首演后感慨地说:“民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你们用了最恰当的方式,让市民了解了李公朴,了解了李公朴故居,了解了镇江的红色文化。” (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镇江市   镇江   盟员   文化   爱国   侧记   扮演者   先烈   排练   话剧   剧组   难题   民盟   演出   红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