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多活几年,功绩堪比秦皇汉武,可惜天妒英才

魏晋南北朝时期,混战不断,各个政权交替,民不聊生。

然而,却有这么一位皇帝鲜为人知,他诛权臣,灭佛重儒,以开太平。

这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在统一北方后,北周武帝只需完成最后一步,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就将与秦皇汉武比肩。

可惜天妒英才,年仅36岁便结束了他的帝王生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武帝的传奇人生。

权臣连屠两帝,宇文邕被迫上线

南北朝时期,在宇文泰的励精图治下,西魏国力日益强盛。公元556年,即将离开人世的宇文泰,临终前,遗命宇文护辅佐十六岁的儿子完成帝业。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然而,正是这个宇文护,差点使宇文集团遭受灭顶之灾。

刚刚有所强大的政权,也面临着深不可测的危机。宇文泰去世不到两个月,宇文护就把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扶上帝位,代替西魏,建立了北周。

宇文护任北周宰相,专权跋扈,引起了新皇帝宇文觉及一些功臣的不满。宇文护采取了强硬措施,杀掉宇文觉,另立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帝。

宇文毓也不是俯首听命之辈,宇文护渐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两年以后又毒死宇文毓

风雨飘摇,人心不稳,下一个皇帝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新皇帝就是北周武帝——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

十二年忍辱负重,手刃权臣

史书记载,宇文邕聪明有器质。宇文泰也曾说:成吾志者,此儿也。

但是短短的三四年之间,宇文护已经大权在握,先后杀掉了两个皇帝和一批旧臣,北周政局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武帝宇文邕连保护自己都很难,又靠什么来实现父亲统一北方的宏志呢?

对于新的皇帝,宇文护同样充满了戒备和杀机。

好在生性深沉的武帝宇文邕与前面两个皇帝截然不同,宇文护的专权,他欣然接受了。

不但如此,他还下令仿照西周尊崇周公的先例,在宇文护封国建立皇族别庙,由宇文护主持祭祀,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兄长是被宇文护杀害的,一直把宇文护当做至亲尊长,当做王朝离不了的顶梁柱,从不违背宇文护的意见。

宇文护依然都督中外诸军事,牢牢的掌握了军权。武帝宇文邕从不涉足军事,他更关注的是宇文护所忽视的尊儒重教。

周武帝将儒学作为立国根本,他十分重视礼制的建设。他规定,诸贵族子弟入学,先要给老师送礼物,学成之后还要举行祭奠孔子的仪式。

他还通过表彰孝子,达到提倡儒家道德、改变社会风气的目的。

公元564年,当宇文护母亲由北齐境内回到北周时,周武帝竭尽晚辈孝敬之礼,不仅令宇文护的母亲深受尊崇,更使宇文护戒备心理大减。

公元572年,宇文护例行从封国进京拜谒叱(chi)奴皇太后。

在拜见皇太后之前,武帝先在文安殿接见宇文护,随后兄弟二人走向含仁殿,拜见太后。

宇文护随即坐在皇太后身旁,认真的读起颂词。

太后是宇文邕的生母,宇文护每次拜见太后,太后总是让他坐下,而让宇文邕站在一旁。宇文护因此毫无防范,而就在此时,站在他身后的宇文邕举起了手中的玉圭。

这应该是这位儒雅的皇帝第一次横眉冷对他的政治对手,但亮剑就做到了一击致命。

就这样,经过十二年的隐忍历练和等待,北周武帝真正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武帝灭佛,国力强盛

北周武帝灭佛,这是一个敏感而危险的举措。

虽然当时的佛教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但佛教思想影响深远,灭佛运动不仅将遭受重重阻挠,而且容易使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前车之鉴不远,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在崔浩等汉族官员的支持下,实施灭佛事件。不仅捣毁所有佛寺,还杀死了很多僧尼,结果造成国家的动荡。

北周武帝虽然决心控制佛教,但不愿意重蹈太武帝的覆辙,他采取了步步推进的措施。

有位名叫卫元嵩的还俗僧人写佛道二论,上书武帝推崇道教,请求废除佛教。佛教高僧纷纷著文反击,事情越闹越大。

对此,周武帝没有贸然下决断,而是召集文武百官、道士、僧人,让他们互相辩论。看看佛道究竟孰优孰劣。到第二次讨论时,出席者多达两千余人。

周武帝特地让名儒沈重,以儒教观点解释佛道,受到儒生们的欢迎。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又一次召开大讨论,并最终判定三教的先后位次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佛教徒不甘心排到最后,猛烈抨击。

五个月后,周武帝最终下达诏书,全面禁止佛教、道教的传播。

不过,与北魏太武帝不同的是,此次运动只是强令全国僧尼还俗,却并不杀掉僧尼。如此,北周的灭佛运动并没有引起国家的动荡,相反国家实力迅猛提高。

歼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护死后,北周武帝得以放手加强军队建设。他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军事活动,又是集合各级将领教以战阵之法,又是亲率六军习武于城郊。

西边日出东边雨,与北周形成鲜明对照,北齐却是日益衰落。

北周武帝即位时,北齐武成帝高湛也登上帝位。高湛不理朝政,重用奸佞,生活淫乱。他的儿子齐后主继位后,更为昏暴,大修宫院,苦役百姓。

北齐一直推行反汉化政策,到齐后主时,一批汉族文臣被行刑。北齐原本强盛的国力,在各种社会问题的消磨下走向败亡。

公元575年七月,北周武帝发布伐齐诏书,御驾亲征。统帅十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指北齐洛阳。出发前,北周武帝下令入其境,禁伐树蚕苗架,犯者以军法从事。

然而,经过数月鏖战,洛阳还是没有被攻克。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北周武帝又生病了,军队只好撤兵。

第一次发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战争中周武帝进一步探明了北齐的虚实,这使周武帝更加坚定了灭齐的决心。

公元576年十月,周武帝下达第二次伐齐诏书,这次大军长驱直入,北齐后主最终在逃跑中被俘,北齐灭亡。

这是自北魏分裂四十三年后,中国北方的又一次统一。

欲比秦皇汉武,奈何天妒英才

统一北方后,北周武帝加大力度推广儒学,控制佛教,释放生产力,化解民族矛盾。

北齐政权下的胡汉分化局面被彻底改变,尤其是饱受压迫的汉人,对北周政权充满了感激与拥护之情。

人心被凝聚起来,整个王朝空前团结,国力空前提高。

直到这个时候,周武帝才开始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他要超越父辈的梦想,不仅统一北方,还要北平突厥,南定江南,建立南北统一的强大中国。

此时,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中国分裂已达361年。

而现在,统一的历史重任落在了北周武帝的肩上。

北周武帝只需完成最后一步,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就将与秦皇汉武比肩。

然而,人世间总有太多的遗憾。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率军讨伐突厥,没想到刚到半路,身体突然不适,他又一次被迫返回京城。

但这竟成为了他政治生涯的谢幕,这一年,北周武帝年仅三十六岁。

北周武帝已经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上天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直到临终,北周武帝仍在注视着一张军事地图,那上面是整个华夏。

在这片土地上,后来者隋文帝杨坚遵循着北周武帝制定的北定突厥、剑指江南的战略方针。在北周武帝病逝十年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如何看待北周武帝的一生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儒教   道教   僧尼   北周   佛教   北齐   功绩   太后   公元   宇文   皇帝   可惜   英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