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抗日血战有多惨烈?一个营上去最后就剩8人

松山战役,又名十战松山。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眼中的“玉碎之战”,更是中国远征军以血肉之躯夺取胜利的代名词。

此战,中国远征军全歼驻守松山的日本侵略者,打通了滇缅公路,使抗日战争由此进入反攻阶段。

但这次胜利是以极其惨烈的代价换来的。

在此次战役中,24375名中国远征军在百天之内,先后十次向日军的1300人精锐发起进攻,最终伤亡7763人。

以6:1的战损比取得了悲壮的胜利。

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描述日军要塞坚固完善难以攻克的“南天门”之战,原型便是松山战役。

缅甸战场的远征军


在真正的战场上,战斗更加惨烈。

为了扫清夺取阵地的障碍,远征军战士身背炸药包冲进日军堡垒,与敌人同归于尽;

嗓音还没变的少年兵,在阵前吓得大哭不止,被日军诱降后却又被杀害,推下了悬崖;

日本慰安妇为了效忠自己的国家,向远征军投掷手榴弹,却连同手榴弹一起滚下了山坡;

日军敢死队员们为了显示出“敢死”的决心,胸前缠着包裹骨灰盒的白布,但瞬间就被机枪和火焰喷射器消灭了。

战争的残酷,是在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人无法想象的。

松山战役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远征军的战损比如此之高?

现在,我们就来还原当年的史实,走进一段很多中国人不敢去触碰的回忆。

怒江天堑

1942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军为掠夺东南亚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入侵了东南亚半岛。

在缅甸战场上,曾经辉煌无比的大英帝国军队抵挡不住日军的凌厉攻势,节节败退。

英国政府向中国国民政府提出了入缅作战的请求。

此时中国的正面抗日战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尽失,唯有南起缅甸曼德勒港,北至中国云南昆明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国民政府赖以维系的战略援助通道。

根据《中英共同防卫滇缅公路协定》,保卫“滇缅公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同意组织10万人规模的中国远征军,进行第一次入缅作战。

在驰援英国的同时,保卫自己。

在缅甸的远征军与英军


但由于英国军队屡次配合不力,远征军自身指挥系统混乱等原因,导致作战失利,远征军残部无奈向国内溃逃。

日军第56师团乘胜追击,利用汽车装载步兵的方式组成了一支快速部队,一路尾随远征军,沿着滇缅公路攻入了中国云南,并在5月初到达怒江西岸,隔着惠通桥与东岸的远征军展开了跨越怒江的拉锯战。

原本远征军并没有把尾随而来的日军放在眼里,以为这只是一支两三千人的快速部队。

但没出一个月,远征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份日军作战计划,这才知道,以凶悍闻名的日军第56师团已经全部进入了滇西,大约有将近2万人,到达怒江西岸的只是一小部分。

这一情况即刻上报给了国民政府的高层。

早就被日本鬼子打怕了的蒋介石于5月31日下达紧急命令:停止进攻,主力撤回怒江东岸,只将少量部队留在西岸与日军打游击。

自此,日本侵略者与中国远征军以怒江为界,展开了长达两年的对峙。

在这两年里,东岸的远征军一直按兵不动,而在西岸的日军可没闲着,他们马上就发现了自己所在这片山区的地理优势,立即着手构筑半永久性的工事。

这片山区的制高点就是海拔2200米的松山,也是这场战役名称的由来。

可以说,日军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天然桥头堡,因为松山与周围其他大山形成了巧妙的地势。

远征军想要攻打松山主峰,从怒江岸边直接上山是不可能的,因为站在山顶向下俯瞰,奔涌向南的怒江就像一条遗落在山谷之中的银色带子,可见这座山又高又陡。

所以只能从南边的竹子坡和腊勐寨经过,然后北上经过阴登山,才能到达松山。

站在松山顶上向怒江东岸望去,这里与对面大山的直线距离只有8000多米。但是如果想到对岸去,实际路程则要远上将近10倍,这条路就是滇缅公路。

而滇缅公路在怒江西岸有几十公里都要围绕着松山上下盘旋,所以松山始终是个躲不开的地方。

日军占领松山,不但掐断了滇缅公路,同时也增加了远征军向怒江西岸反攻的难度。

为了修筑工事与防御远征军,日军从第56师团中抽调出了步兵第113联队主力、一个野炮大队,以及辎重兵、卫生队、防疫给水部,总共3000人,还有1670名从各占领区抓来的民夫。

只是这些民夫在工事修筑好之后全部被日军杀害,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

而那3000名日本官兵,取了松山脚下腊勐寨的谐音,被称为“拉孟守备队”。

就此,日军在松山修筑的阵地更加易守难攻。

首战松山

为什么中国远征军在两年的时间里按兵不动?

其一,蒋介石对英国人一直存有戒心。早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英国人就多次表现出不配合,关键时刻掉链子,导致远征军吃了很多败仗。

所以在这两年里,虽然英美两国多次敦促国民政府组织反攻,但蒋介石害怕英国人再次言而无信不配合,导致远征军独自面对日军。

其二,蒋介石准备保存实力,待二战结束后对付共产党。所以滇西反攻的计划被他一拖再拖。

这一拖,就为日军拉孟守备队提供了构筑堡垒的充足时间。

转眼之间,时间到了1944年3月。

在印度东部的战场上,英国军队再次抵抗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几天的时间就有三个师被日军击溃。

英军一面调集援军,一面紧急向中国政府求援,请求尽快对日军发起滇西反攻,以减轻印度方面英国军队的压力。

同时,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指挥中国驻印军,准备向缅北重镇—密支那发起攻击。

一方面是为在印度的英军解围,另一方面,如果能夺取密支那的机场,从印度起飞的运输机就可以降低高度先飞到密支那,补充油料后再飞往中国,从而避开危险的“驼峰航线”。

这个计划同样需要中国远征军发起滇西反攻作为策应。

最终,在美国使出了停止对华援助物资的杀手锏之后,蒋介石才不得不下令向怒江西岸发起反攻。

1944年4月14日,中华民国军事委员参谋总长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签署了“怒江攻势命令”,电令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准备反攻出击。

卫立煌


远征军的计划是:由第20集团军与第11集团军参加此次反攻作战。在渡过怒江之后,由第20集团军负责重点进攻松山西北方向的腾冲,以便日后继续西进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由第11集团军对偏西南的松山和龙陵方向采取策应佯攻,以便牵制日军的兵力。

5月11日夜里,第20集团军各部开始渡江。整个渡江过程异常平静,夜幕里的山峰高耸入云,没有任何枪响,远征军的士兵们都长吁了一口气,但是他们不知道死神已经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因为日军已经将精锐布置在各个山头隘口,子弹已经上膛。

原来,日军早就得到了远征军的作战计划!

就在两个月前,一架中国军用飞机在大雾中迷航,迫降在被日军占领的腾冲,机上一名少校随身携带的远征军最新密码本和人员编制表被日军缴获,所有往来密电以及作战计划都被日军成功译出。

就这样,向腾冲进攻的第20集团军刚一过怒江,就进入了日军布置好的陷阱里,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所幸的是,5天后,负责牵制佯攻的第11集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日军的作战计划,这才知道已经泄密,原来日军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

然而这份计划送到卫立煌手里已经是一周之后了,可见远征军对于情报工作的怠慢。

卫立煌不得不临时变更作战计划,命令原本佯攻的第11集团军开始全力进攻松山和龙陵。

现在来看,此次泄密事件导致人力不足的日军不得不从拉孟守备队抽调兵力去支援腾冲,也算是给日后远征军攻打松山减轻了一些压力。

5月12日凌晨,也就是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渡江的同时,拉孟守备队的队长松井秀治大佐奉命带人支援腾冲,只在松山一带留下最低限度的守备兵力,使驻守松山的3000名日军减少到了1000人。

松井秀治在临走时,任命炮兵军官出身的金光惠次郎少佐为拉孟守备队长。

后来,松井秀治又派自己的副官真锅邦人大尉带领300多名伤兵回到松山帮助防御,就是这1300人一直顽抗到了最后时刻。

金光惠次郎


开始反攻

当时远征军第11集团总司令为宋希濂认为,驻守松山的只有三四百的日本守军,外加几挺机枪,几门小炮。

如此轻敌的情况下,宋希濂只派出作战能力较弱的新28师的两个团:82团和83团,总共2000多人来攻打松山。

从6月1日开始,位于怒江东岸的远征军司令部重炮指挥部下辖的重炮10团、重炮7团、迫击炮2团开始对松山的日军进行炮击。

滇西反攻作战中的中国远征军编制


日军为了鼓舞士气,尽管拥有的火炮数量不多,也进行了还击。

6月2日,新28师第82、83团顺利完成渡江,整个过程中,日军都没有抵抗,再次印证了日军兵力不足。

3日上午11时,东岸的远征军又开始了一轮炮击,这次炮弹的落点又刁又准,几乎都命中了堡垒。

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在炮火上占据优势。

不少远征军的士兵们看着松山上冲天而起的硝烟,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小鬼子就算是铁打的也能给他们烤化了!”

4日一早,已经渡江的新28师82团在东岸炮兵的配合下开始进攻松山南部外围的竹子坡和腊勐街,松山战役正式打响。

当日远征军正在使用美制无线点发报机


竹子坡,日军称之为原口山,位于松山南侧约4公里,由于这里距离主阵地比较远,日军派了一个中队在这里驻守。

在远征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日军放弃竹子坡阵地退守到了腊勐街,第82团在当天下午占领了竹子坡。

松山主峰上的日军不甘心,向竹子坡上的远征军进行炮击,马上就遭到了东岸远征军的炮火压制,日军的火炮在片刻之后就陷入了沉默。

竹子坡上的远征军看到松山主峰上的团团火光,都感到信心倍增,准备好了第二天进攻山下的腊勐街。

半夜,大约四五十名日军摸到了团指挥所附近,被夜巡的远征军士兵及时发现。原来,日军想利用黑夜的掩护和苦练的白刃战术发动逆袭。

但是现在他们面对的早已不是抗战初期的那支手拿汉阳造,身背大片刀的中国军队了。

远征军手中的汤姆森冲锋枪完全不给日军近身的机会,几梭子子弹过去之后,没被打死的日军全部仓皇逃走了。

当日司令官指挥战争


第二天中午,第82团顺利拿下了腊勐街,残存的日军全部撤到了北面的阴登山上。

当天下午,远征军开始冲击阴登山,这是远征军首次攻坚日军堡垒。

连续十几天的炮击,远征军士兵认为日军的堡垒早已摧毁大半,然而当82团先以两个连的兵力在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阴登山顶日军主阵地发起攻击时,灾难降临了。

就在战士们爬上山坡,接近山顶的日军阵地时,突然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同时传来了机枪扫射的声音,无数子弹向冲锋的远征军们飞来,几十名官兵瞬间就像被收割的麦子一样倒在了地上。

跟在后面的士兵不敢再向前冲,只能等着炮火再次掩护。

随后,远征军再度用东岸和已经抵达竹子坡的山炮营,对阴登山的日军堡垒进行炮击,但是当天步兵三次冲击山顶均未奏效,前后伤亡近百人。

死去的人与受伤的人横七竖八地倒在早已被日军砍光了树木的阵地上,担架队想抢救伤员都不得靠近,刚一露头就会招来日军的扫射,只能硬着头皮听着还有一口气在的弟兄们在山顶上哀嚎。

就在82团在阴登山上浴血奋战时,83团从腊勐街南面迂回,破坏了通往龙陵的公路和桥梁,占领了公路两侧高地,切断了松山守敌的增援通道。

从此,日军拉孟守备队失去了得到增援的机会,开始孤军作战。

拉孟备战队在竹子坡上遥拜天皇


远征军本以为能够简单利索的消灭这支不足1300人的日军了,却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更惨烈的战役还在后面,整整持续了3个月。

更想不到的是,在重炮轰炸下,足足十次攻击才消灭了这支日军,这就是十战松山的来历。

因为这支日军是打不死的“地老鼠”!

打不死的“地老鼠”

1000多名日军之所以能与远征军持久抗衡,靠的就是坚固的工事与日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执念。

按照幸存日军自己的话说:“正是自己付出了大量汗水的工事,才让我们有了不败的信念。”

日军的工事做的有多强呢?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要塞的建设主要归功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联队长竹内连山,而真实的松山要塞则要归功于来自福冈、佐贺、长崎等地的普通士兵。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入伍前是矿工,他们挖掘的洞穴不但隐蔽,而且内部空间大。来到松山之后,这种技能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日军的地堡上下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于射击和观测;第二层用于睡觉,也留有射击孔;第三层囤积粮食和弹药。有的地堡还有第四层,修筑有多个地下室,由坑道相连。

地堡之间相互连接,四通八达,坚固程度在当时也令人叹为观止。

地堡表面用粗大的原木和钢板等坚固的材料做防护,外围还堆着装满砂石的汽油桶,稀缺的水泥则用于构筑电话交换所。

地堡修筑好之后,日军特意进行了炮击实验。数枚重型炸弹直接命中后,堡垒内部仍然完好。

此时,日本人注重细节的精神得到了体现,他们不仅构筑了远超中国人想象的坚固的堡垒群,还给松山阵地上引来了水源,把汽车发动机改装成了发电机,让士兵们洗上了热水澡,用上了电灯。

有了如此完备的堡垒群,远征军的官兵们付出巨大伤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多么难啃的一块骨头。

当82团在阴登山上受阻之后,团长黄文徽祭出了手中的大杀器-“巴祖卡”火箭筒和M2火焰喷射器。

6月6日拂晓,依靠这两样美国援助的先进武器和数十挺轻重机枪,82团的步兵冲上了敌军阵地,第一次占领了阴登山顶部。

但是片刻之后,敌人的各种炮火榴弹从阴登山反斜面和北面的松山等几个山头倾泻而来,远征军立刻跳入敌人的交通壕进行反击,由于敌人火力密集,阵地上的远征军无法有效还击,炮术精湛的日军更是将炮弹和榴弹打进了交通壕里,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打又打不着,躲又没地方躲,无奈远征军撤出已经占领的阵地,退回到了阴登山下。

从6月8日起,远征军不分白天黑夜,发起了多次进攻,或因日军发现,或因踩响地雷,均在日军轻重机枪弹雨拦阻下,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由于伤亡惨重,远征军又补充进来了一个团的新力量,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直到6月20日,连日作战的日军终于也到了极限,在远征军的一次偷袭中抵抗不住,向松山主峰撤退。

打了半个月的阴登山终于被远征军完全占领。

但是,松山之战并没有结束,战争中的悲惨状态出现了。

6月中旬起,处于热带的松山开始进入雨季,敌我双方战死的尸体没有办法及时撤下,就在原地慢慢腐烂发臭,生蛆膨胀。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伴随着落下的雨点,以及无处不在的尸臭味,还有受伤士兵无法得到救治的哀嚎声,整个松林都撒发着异常的诡异与恐怖。

此时,新28师的三个主力团已经消耗得没有战斗力了,虽然占领了竹子坡、阴登山、腊勐街等松山外围阵地,但是与敌人的伤亡比例接近3:1,这种惨烈完全出乎远征军司令部的预料。

7月1日,第8军军长何绍周奉命带领部队抵达松山,接管了松山战场。

至此,“一战松山”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腾冲   怒江   松山   远征军   集团军   日军   堡垒   竹子   血战   惨烈   阵地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