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战争,一堆鸟粪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现在的人走在街上,倘若被鸟粪砸了头,很多人会大喊晦气,当然,大家也很难想象,在19世纪末,南美的几个国家,智利,玻利维亚跟秘鲁,曾经为了争夺鸟粪大打出手。◇ 硝石大概长这样这场战争在历史上正经的名字叫“硝石战争”,这硝石其实就是几千年鸟粪积累下来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争夺硝石,本质上就是争夺陈年鸟粪。随着全球经贸体系的逐渐成行,这场因为鸟粪引起的战争,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很多国家的历史。这其中,就有跟南美洲相隔万里的中国。◇ 因“鸟粪”而爆发的战争19世纪末,硝石在国际市场上可是抢手货,当时人类的化学知识突飞猛进,含氮化合物的用途也被极大的开发,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在1840年发现了氮磷化合物乃植物生长之必须元素,而富含该等化合物的海鸟粪可用作制备化肥,施用后不但能够令土地即时恢复肥力,还能连带大幅提升农产的产量及品质。所以,硝石成了提高土地肥力的重要资源。◇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肥料化学的奠基人在当时,比这更紧迫的是军火技术。那几十年,欧美国家的军工技术突飞猛进,惨烈的战争也是一次接着一次,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美国内战,再到普法战争,几次大仗打下来,欧美各国的枪炮技术都有长足进步,枪炮技术的核心是火药炸药。而在当时,硝石是制造火药炸药必备的原料,需求量极为巨大,所以,硝石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成了抢手货。◇ 普法战争的惨烈景象,在当时,谁掌握了火药资源,谁就能在战场上有更大的优势硝石当时最主要的产地位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鸟粪在干燥的沙漠上堆积了数万年,形成了取之不尽的硝石资源。一开始,当时南美靠着沙漠的几个国家,像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谁都没留意这块沙漠。等到硝石的潜力被认识出来,欧洲大国的军火公司纷至沓来,这几个南美国家对这片沙漠的态度瞬间变化,把它当成了聚宝盆。既然这样,边界冲突就在所难免。◇ 保存至今的智利北部硝石采集场遗址这样的边界冲突,就得要国家投资军队,而这几个国家,军费大头还得来自硝石矿,那就得再从沙漠里抢硝石。这么一来,就成了恶性循环,边界冲突永无止境。智利有一家跟英国合资的硝石公司,开矿开到了玻利维亚的地界上,几经波折,玻利维亚政府决定没收其全部资产并公开拍卖,这事儿就闹大了,毕竟这矿业公司后面站着的是英国人。1879年2月14日,智利在英国的支持下,出兵玻利维亚,玻利维亚拉着秘鲁跟智利宣战,硝石战争正式爆发。◇ 硝石战争中的华工团智利有硝石,有英国撑腰,但他们本国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打起仗来捉襟见肘,即使自己的军事实力在对方之上,但也不是长久之计。但一次无意的军事行动,给了智利人灵感。1880年,智利军官帕特里西奥·林茨率领军队打下了秘鲁的一个种植园,并释放了这里的苦力劳工。这些苦力绝大多数都是华人,而林茨算是个中国通。他曾经受雇于英国皇家海军并参与战斗,跟随英军占领广州期间,林茨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学习了当地的方言广东话。苦力们惊讶地发现,这智利军官怎么会说自己的家乡话,于是其内心的好感油然而生。◇ 智利军官帕特里西奥·林茨(Patricio Lynch)再一聊,更不得了了,这群苦力有不少是之前的太平天国残部。太平天国覆灭之后,很多参加过太平军的人在大清是没了谋生的出路,不得已只能选择出国打黑工。这其中,去到南美秘鲁当苦力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和相当的组织程度,而且,他们在种植园里过的日子可以说是暗无天日,恨透了秘鲁政府。这说起来也是很无奈。19世纪后期,秘鲁政府废除了黑奴制度,但总得有人干活,于是,秘鲁一直是靠着华工来当苦力的。◇ 戴着脚链的苦力在此过程中,地方人贩与国外投机者相互勾结,通过诱骗、拐卖和强掳的方式猎取劳动力,并迫使其在并不了解协议真实内容的情况下签署八年的契约。抵达秘鲁后,苦力从事修筑铁路、采掘鸟粪、种植蔗糖和棉花的工作,其中,沿海种植园的苦力约占总数的90%。当然,秘鲁雇主多有强制延长契约年限的习惯,故1879年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近一半的苦力还没有获得自由。操着广东话的林茨跟获得解放的苦力们聊了几句,这些人就表示,愿意加入智利军队,推翻万恶的秘鲁政府。林茨大喜过望,当时找来在当地华人当中有头有脸的一位,叫金廷·金塔纳。这位比较幸运,早就获得了自由,有点积蓄和声望。林茨跟这位华人大佬一合计,当即决定让这些苦力加入智利军队。随后,重获自由的苦力们在金廷的带领下,面向战神关公与智利军队举行了盟誓仪式,宣布正式加入智利、反对秘鲁。金廷与智利军官歃血为盟,承诺组织苦力军团,并在今后的战争中给予彼此全力的支持和援助,直到打败共同的敌人。有这么一个头面人物号召,智利军队所到之处,被解放的华人苦力纷纷箪食壶浆迎王师。很快地,被解放的华人苦力凑够了一个华工团,在智利将领指挥下,进军秘鲁首都利马。智利的战地记者曾对“华工团”的部署情况做过详细的记录,“200名苦力驻守主战场,500名架桥兵和工兵,300名担架兵和500名勤务兵”,他们从事开凿水井、搭建桥梁、搬运补给、引爆炸弹和埋葬尸体的工作,为智利军队夺取胜利铺平了道路。智利的报纸对这些华工们的表现赞誉有加。◇ 被智利解放的华工苦力速写类似这样的华工团在智利军队中后来大批出现,而长期的战争,到最后拼的其实就是后勤。智利有这些华人担当后勤主力和工兵,他们的军事进展就非常顺利。而且,当时国际主流的舆论对于种植园和奴隶都是纷纷谴责的态度,秘鲁种植园里的奴隶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最终被智利军队解放,怎么看智利都是正义的一方,在国际上博得了相当的好感,这对他们采购军火帮助很大。最后,智利背后又有当时世界头等大国英国撑腰,智利一方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这几个因素下来,智利在各个角度都占着上风,就算玻利维亚和秘鲁结盟都没用。随着智利占领秘鲁首都利马,玻利维亚和秘鲁眼看着打不下去了,就提出求和,把硝石产区割让给智利。于是,1883年,这次历史上的硝石战争,以智利的胜利而告终。◇ 智利军队在1881年占领秘鲁首都利马在整场战争期间,华人苦力的参战可以说对战局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华人在南美的地位。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智利政府就宣布严禁诱拐华工,给予华人正常的公民待遇。等战争结束之后,战败的秘鲁也认识到了对苦力的长期剥削造成的严重后果,开始改善种植园的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种植园内部的紧张关系。相当多的华人苦力在这次战争之后蜕变了身份,变成了自由劳工,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有不少人做起了小买卖,家境也逐渐殷实起来,过上了还算可以的日子——当然,这些华工团中有些来自太平天国残部,就被后世演绎为“太平军威震南美”,这就有点跟事实脱钩了,类似“狼堡名宿张稀哲替补登场帮助球队取胜”一样。◇ 硝石战争之前(用色块表示)的国界和之后(用黑色粗线表示)的国界◇ 可怜的大清被坑了不过,这场战争结束之后,智利和几个邻国算是都结下了梁子。秘鲁跟玻利维亚一直心心念念要夺回硝石产地,智利也不敢怠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搞个突然袭击,所以军备水平得不断加强,什么陆军的,海军的装备,都得照最好的买。刚好当时英国海军的造船厂遇到海军技术革命,得不断升级扩张,光靠英国皇家海军养不活这些造船厂。于是他们就把一些最好的技术卖到海外,赶上日本和智利,一个要明治维新,一个要拼命保护胜利果实,这都是英国造船厂的老主顾了,他们把最好的军舰都给买走,留给大清的,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购自英国的装甲巡洋舰吉野号日本有一艘在英国买的巡洋舰叫吉野,它在甲午海战中横行霸道,给北洋水师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吉野这么厉害,大清就没想着买船克制它么?倒也不是没想过,当时英国还真有一艘能跟吉野对战的装甲巡洋舰在出售,只不过大清晚来了一步,这艘船被积极加强海军军备的智利给买走了,起名叫恩卡拉达号。英国人说,这事儿跟我们没关系,那你们找智利去买吧,结果,智利不舍得出售主力舰,要价清朝无法接受,双方没谈拢,这艘军舰最终也没能加入北洋水师,最后,就只看见吉野猖狂,不见北洋水师有何对策。甲午战争,北洋战败因素很多,但跟智利不卖这艘军舰有很大关系,而这追根溯源,就是因为硝石战争。◇ 智利海军的巡洋舰恩卡拉达号,这艘军舰最终没有归大清所有,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黄粱梦一场智利拿到硝石矿之后,在国际上靠着这种垄断资源,很是过了一段滋润的日子。20世纪初英德海军竞赛,英国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智利跟德国的联系。为此,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新的军舰门类,叫战列巡洋舰。等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英国普遍认为德国就算敢开战,也不能长期战争,因为他们会很快地被切断硝石供应,没有火药炸药,战争就打不下去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气和硝酸的技术,德国彻底摆脱了对智利硝石的依赖,这也就成了战争旷日持久的重要因素。当然,战争之后,哈伯的发明被推广到全世界,智利的硝石迅速贬值,没过多久就无人问津,硝石从战略资源,又变成了鸟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硝石   鸟粪   玻利维亚   北洋   智利   南美   战争   水师   全军覆没   华工   英国   苦力   秘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