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伤亡2700万人对苏联意味着什么?

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我们曾经的“老大哥”。我们都知道,苏联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联,二战谁能够胜利也说不准。

今天我们来谈谈苏联在二战期间的人口,以及二战对苏联人口的影响。

苏联


苏联的人口普查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共进行过7次全苏人口普查,进行年代分别为1926、1937、1939、1959、1970、1979和1989年。

其中1937年是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年份,1939年是二战爆发的年份。

二战中的苏联

1937年1月6日苏联进行了全苏第2次人口普查,这次是试验性的一次人口登记。当时在官方宣传及大众意识中,都把人口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作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大指标。斯大林1934年曾在联共(布)17次代表大会上宣布,当时的苏联人口为16800万。苏联报刊上亦广为宣传这个数字。依此推算,1937年的苏联人口还应更多。而普查结果却大拂人意,得出的数字为16200万如果承认斯大林1934年指称的数字是正确的话,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3年过后苏联人口反而减少了600万。所以普查结果无异于向人们暗示当年的全盘集体化、消灭富农、大清洗、大饥荒等社会因素对苏联人口过程的消极影:响。于是,苏联国家统计人民委员会于1937年9月25日专门发表决议,称这次人口普查“准备工作不令人满意”、“资料残缺不全”,所以不准发表。

两年以后,按政府的决定,苏联于1939年1月又搞了一次全苏人口普查。这次普查耗费了1646吨纸,用去176 吨卡片,调集了大量的人力,把大批普查工作人员派往鲜有人知的卡拉库姆大沙漠,到那些公认为“荒无人烟”的酷寒地带去搜寻“有可能住人”的地方。还命令要找到“无家可归”的人,而这种人早就被官方宣布为“在苏联大地上不复存在了”。在城市居民区搞人口登记的人员接到命令要“搜查所有的阁楼、地窖、公画和烧沥青的锅炉房”。全国各地都向普查组织者发来严厉的通令,强烈要求去“发掘没有普查到的人”。地方上的人口普查领导人和登记员也撤换了不少。出现了“追求数字”的运动。结果,比1937年的普查多找出800万人,得出的苏联总人口数为17000万以上。这也是二战时期苏联的人口基数。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卫国战争以后,苏联本应于1949年前后进行新的人口普查,以搞清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究竟有多少。但很可惜,战后第一次人口普查一直拖到1959年才进行。普查所得的人口数字为20880万,早已超过了战前水平。卫国战争使苏联损失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多年来争论不休。从斯大林宣称的700万,到某些人口学家所说的4600余万,差距相当大。关键是到底哪些情况应当算作是战争造成的损失,如何对待非直接损失,这些标准掌握得不统一。当前占多数的估计是侵略战争给苏联造成的人口损失为2600—2700万人

苏军攻占柏林

二战对苏联人口的影响

上面提到,二战时期,苏联的人口损失为2600——2700万人,这势必对苏联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身体状况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战后苏联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健康水平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在苏联主要疾病仍然是战争所造成的结核病、心血管疾病、肺炎、肠胃疾病等。

斯大林

第二,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出生率降低。由于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奔赴前线参加战斗,后方的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城里妇女进了工厂,农村的妇女干起了农活。繁重的劳动超出妇女体力承担的限度,再加上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妇女不孕或处于艰难的生育状态。战争使男性常常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有些人还因战争成为残疾人,这些都影响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质量。1946年和1947年儿童死亡率高达16%‰和190‰,整个50年代死产的情况增加了2%。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天营养不足。

苏联女兵

第三,战争对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破坏。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造成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受战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特别是临近前线地区的居民以及敌占区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战争给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列宁格勒,1941年婴幼儿平均体重比1938~1940年轻100多克。1942年出生的婴幼儿体质状况更加恶化,其平均体重减少600克,平均身高矮了2厘米,胸围小了1.5厘米,头围小了1.3厘米。

第四,战后死亡率过高直接导致人口寿命的缩减。因战争所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及伤残,使居民过早死亡,大大缩减了居民的平均寿命。据资料显示,1946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46.6岁。1947年又逢饥荒,死亡率猛增﹐男性平均寿命降到39.9岁。1947年女性平均寿命49.8岁。1949年才略有提高,男性为51岁,女性为60岁。但整个50年代男性的平均寿命始终没有超过62岁。

饥荒时期的苏联人民

第五,战后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残疾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残疾人数在人口中比例的提高,一方面表明战争对人口健康的危害程度之大;另一方面也成为人口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苏联人口中残疾人的数量猛增而且改变了残疾结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影响

战争导致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公民阵亡,这无疑使苏联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出现失调。

第一,战争造成性别比例的失衡。根据195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损失最多的年龄组是1920~1924年的出生人口,在战争年代是主要应征年龄的人口。1939年这一年龄组男性的数量有4 685 000人,1949年几乎减少了一半,为2719 000人。战后,这一年龄组男性占总人口的38%,女性占62%。在农村这种比例失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比例为35.6%。

二战时期的苏联农村女性

可见,战争导致苏联人口性别比例中最有劳动能力和最有潜力的男性人口比重的下降。男性人口的减少,破坏了苏联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

第二,战争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根据1959年普查资料,50年代初出生的0~9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9%; 10~19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9% ;20~24岁年龄组占9.8%;25一~29岁年龄组占9%。可见,不满30岁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6%。而30~3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9.5%; 35~39岁年龄组占5.5%;40~44岁年龄占5.2%;45~49岁年龄组占5.2%;50~59岁年龄组占9.1%;60岁及以上仅为9%。"

从上述年龄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0~9岁年龄组到10~19岁年龄组的比例迅速减少。后者大部分是在战争期间出生叹早期童年经历战争的儿童。20~29岁年龄组比例不高,是由于大部分是在30年代初饥荒牛代出生的,一部分还经历了30年代儿童流行病的折磨。35~44岁年龄组比例较低,主要是由于二战期间人口的大量损失。5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例不大,老龄化问题当时还没有涉及。

劳作的多是女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的影响

第一,战争使苏联人口的结婚率大幅下降。除了战后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外,还表现在,一方面,应出嫁女性的数量大幅减少。根据195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与1939年人口普查资料相比,出嫁女性数量的减少实际上发生在应出嫁女性所有年龄组。1941年,17~25岁的女性数量大幅减少,这些人在战争年代遭受的苦难最多,她们中很多人是守寡者或未出嫁者。

苏联农村

第二,战争对婚姻状况的影响。由于战争导致性别比例失衡和适婚年龄男性的减少,使婚姻状况不稳定。据资料显示,战后离婚数量开始增长。苏联每1000对登记结婚者1946年登记离婚的有7.9对,1947年有17.5对,1948年有25.8对,1949年有34.2对,1950年有40.7对,1955年有68.3对。离婚数量的逐渐增加主要是由在战前家庭已经解体、1944年有关婚姻和家庭法律的实施以及结婚的男性年龄比女性小等原因造成的。

战争造成的后果使再婚具有新的特点,表现为男性结婚积极性增长。由于女性人口过剩,使离婚的男性组建新家庭非常容易。

苏联鼓励生育的宣传画和奖章

第三,战争对非婚生育的影响。战后性别比例失衡促使非婚生育率提高、单身母亲和不完全家庭数量增加。1945~1958年期间出生的 1 060万儿童找不到父亲。

第四,战争对家庭规模的影响。战争造成的父母死亡、家庭成员死亡、儿童死亡率提高等都影响了家庭的规模。


希望,这些数据,能够对我们产生启发,同时,也推动我们对和平的向往与期待。

苏联的历任领导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苏联   斯大林   年龄组   战后   伤亡   人口普查   人口   比例   男性   战争   人口数量   女性   二战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