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3/4胎儿死亡都和它有关,孕期这个药可降低风险!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歌手张碧晨代孕事件,让张碧晨生女这件事被大众熟知,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她的宝宝33周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

这在医学上叫早产,根据2021年美国生殖医学年会提供的数据,超过75%的胎儿死亡与早产有直接关系。

我们在日常中经常听说,谁家孩子进保温箱了,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都和早产有关。

早产不但给家庭造成重大经济负担,后续养育也比正常孩子要难得多。

那么早产如何预防呢,根据柳叶刀最新提供的证据,证明黄体酮对降低早产风险有一定的作用,圈姐这就把这篇新鲜的文献分享给大家。

01早产绝非偶然,这个因素别忽视!

一般早产的孕周指的是孕27-37周之间分娩,如果更早孕周分娩,则被称为超早产,我国救治早产儿的极限孕周为24周。

早产并不罕见,根据世卫组织统计,这是一种发病率高达10.6%的怀孕并发症,每年影响着大约一千四百万个新生的婴儿宝宝。

如果说早产有什么征兆,那么宫颈管长度进行性缩短一定是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多胎妊娠、多次妊娠、感染和有早产史等等。

根据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的Hyagriv博士的报告,不同时间段,宫颈长度的中位数为:

有研究发现,随着子宫颈长度缩短,早产风险升高。

当中期妊娠的宫颈长度≤25mm时,便被诊断为短宫颈,短宫颈与早产风险增高尤其密切。

02黄体酮真的能预防早产吗?

黄体酮作为早产预防药物已经临床实践60多年了,但是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2021年,由英国约克大学Lesley A Stewart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结果表明,对于阴道给药和17-OHPC对单胎妊娠而言,与安慰剂处理相比,经阴道给予黄体酮,以及肌肉注射17-OHPC都可以降低极早产(<34周)的风险(22%),还可能会降低围产期死亡率的风险,并降低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胎妊娠的受试群体中,无论是经阴道给药黄体酮还是17-OHPC,都无法显著降低超早产的风险。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无论什么形式给药的黄体酮都可以降低小于34周单胎孕妇的早产风险,降低的比例是22%。

看似不高,但它这对于早产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数字。

注意,这个试验并没有发现到底是阴道给药的黄体酮更有效还是肌肉注射的黄体酮更有效。

所以圈姐个人认为无论阴道给药、肌肉注射给药效果是差不多的。

对于口服给药的方式,这个试验没有进行相关研究,我们也无从得知其具体效果。

但对双胎来说,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黄体酮改善早产对双胎可能没有用。

根据临床试验的分析结果,宫颈长度短的女性群体,受药物带来的有益影响更多,宫颈长度超过30mm后,药物带来的作用差异性不大。

03这个试验结果可靠吗?

有人说了,这个试验虽然发表在顶级刊物上,但它数据样本多吗,试验的结果可靠吗?

要知道验证一个论断是否可靠,超大样本是前提。

本文也不例外,根据文章介绍,该研究纳入的数据是目前为止已知最为庞大的个体数据参与的荟萃分析。

也就是说,截止文章发布前,他们团队掌握的数据库是目前全世界量最大的,所以能够提供的分析结果也应该是误差最小的。

囊括了这么多数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符合要求,荟萃分析可能需要剔除一些可能干扰试验结果的数据,于是,最终他们所用的数据样本是这样的:

经过多轮筛选,最终确认了31个临床试验,共计11644名受试者和16185名出生的婴儿。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试验的可信度应该是足够了。

04这个试验给我们带来的其他启发

虽然我们前面说了,无论阴道黄体酮还是肌肉注射黄体酮对单胎早产的改善总体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一些没有太大统计学意义上的发现,可能对我们有些许指导作用。

无论接受阴道黄体酮还是肌肉注射黄体酮治疗的女性,围产期死亡风险和严重新生儿并发症综合风险降低,但是统计学上都不太显著。

接受黄体酮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副作用,比如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产妇综合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有所增高。

此外还有,肌肉注射黄体酮还与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增加59%有关,这都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时候应该重视的细节。

无论如何,黄体酮这个被临床实践多年的保胎药终于证实了它在预防早产中的疗效,但这对庞大的早产人群来说还远远不够。

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间悲剧,真的希望生殖科学的研究可以再快一些,让所有期待宝宝出生的妈妈们都能健康生下宝宝!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THE END——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ho.int/topics/preterm_birth/zh/, accessed on 4/15/2021.

[2]Hyagriv N Simhan,2021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举办的年度临床与科学会议

[3] Stewart LA, Simmonds M, Duley L, Dietz KC, Harden M, Hodkinson A, Llewellyn A, Sharif S, Walker R, Wright K; EPPPIC group. Evaluating progestogens for prevention of preterm birt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PPPIC) inpidual participant data (IPD) meta-analysis: protocol. Syst Rev. 2017 Nov 28;6(1):235. doi: 10.1186/s13643-017-0600-x. PMID: 29183399; PMCID: PMC57063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黄体酮   风险   宫颈   孕期   并发症   美国   胎儿   阴道   长度   作用   肌肉注射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