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三百零一)-师友“老范”

师友“老范”

文/高延新

师者,老师也,古人云:传道受业解惑也;友者,朋友也,古人云:“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古人之朋友,意为志同道合的知己也。故而,师友者,志同道合的知己老师也。——题记

读书不但可以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智、提高情商、修身养性。一有时间,我总是忙里偷闲地拿起沙发角里或茶几一端上的书刊浏览。时间长了,心中难免根据个人喜好对文章进行甄选,感觉好的,日后再回过头来细嚼慢咽,久而久之,就会记住些作者的名字和文章里的精彩内容。出于对文章的喜欢也好,对作者的敬仰也罢,只要再次看到自己喜欢的作者文章时,就一定不会错过,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沉迷”吧。“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最早读的就是自己所在企业的报纸,尤其喜欢报纸副刊的文章,再说得详细点,就是钟情那些散文。这些散文是篇篇精彩,让人如饮美酒,欲罢不能。

因此,报纸我是一期都不曾错过,并清楚地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文章的作者——范廷伟老师的名字。一草一木皆有情,它们在范老师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晚饭花》《轻舒曼舞夜来香》《致敬一棵树》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他借物喻人言志,抒发美好感情,文章读来真切、朴实、饱满,让人陶醉其中。

范廷伟老师因为进厂较早,对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了解得更多,感情更深。所以,他的人物传记全面、真实,感人。尤其是他撰写的“魏桥创业”老董事长张士平先生的回忆录,读来让人泪目。他把张士平先生的创业事迹和日常生活都作了详细、真实的记录,读来感觉张老先生就像站在眼前一样。他写自己的妻子,让人钦佩的同时,又好生羡慕。写职工,不仅把他们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品格、情怀更是入木三分。

跟范老师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赠送了我几本书,说这些书都是他反复读过、珍藏已久的。有的书泛黄变色,有了岁月的痕迹;有的虽然看上去挺新,但打开书,在书页的字里行间或空白处,写满了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他让我好好看看这些书,说对我未来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虽是薄薄的几本书,但当我接过来拿在手中时,却感觉很有份量。这不仅仅是几本书,这是范老师的嘱托,更是范老师对晚辈的关怀。我视其为“珍宝”。临别前,老师又特地嘱咐我,要“好好读书,实在做人”。我把老师的这句话作为自己“座右铭”,每时每刻都记在心里。

2019年,我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当我心急火燎地把作品通过微信发给范老师时,他很快就作了回复,并指出了文章中的几处错误,还细心地把一个词的用法告诉了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范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关怀。他说:“文章写得好与孬先不说,这是水平的问题。首先不能有错别字、错误标点。假若文章错别字满天飞,标点符号乱用一气,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采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后的日子里,我对自己的作品认真检查、反复修改、仔细打磨,文章在许多报刊上陆续发表。

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出现在报刊上时,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边打电话通知家人,那边微信告诉朋友,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当我把这些惊喜转发给范老师时,他首先送给我的是祝贺。他说,他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能体会到我现在心情;他又说,有时候作品参赛拿到奖项,兴奋地一晚上都睡不着觉。他又补充道:“新人嘛,理解。”

我只是被范廷伟老师指导过的众多文学爱好者中的一员,范老师文学造诣深厚,人又忠厚善良,也诚心帮助他人。所以,我们这群文学爱好者十分感激、尊敬范老师,并由衷地称他为“老师”。每当说起这些,范廷伟老师都很谦虚。他说:“相互之间都是真心学习交流,哪有什么老师与学生之说,都是以交流为目,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文学素养,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范老师平易近人又谦逊的态度,再一次让我折服。在他眼里,文学人都是老师,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范老师更是一位感恩之人,他心系故土,热爱家乡,奉献企业。他说:“是企业让我从农村搬到城市,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从农村搬进城市,不仅生活更方便、幸福,而且视野开阔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逢节假日,我骑着单车围着城市转一圈,一切美好尽收眼底,我们还有啥不知足的?这可是多少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竟然成了现实。”现在,范老师一家人都是企业职工,都在企业不同岗位上默默的奉献。

前年,我跟范老师去过几次他乡下的老家,一次是接待章丘来邹平的几位文友,另一次是回家接他的父母来城里。两次随同范老师回家,让我感受颇深。邹平县城虽然离他的老家不远,但由于工作的关系,范老师难得有空回来趟。回到熟悉的老家,范老师的归属感是那么亲切自然。他指指这里,望望那里,一刹那间,仿佛又回到了孩童时代,平凡的故事,普通的名字,都把他与故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当他推开半掩的那扇门,喊一声“娘”,全天下人都能听得见,此刻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娘在,家在,故乡在。二老步履蹒跚地出房门相迎,满脸都是慈祥的爱意和幸福的笑容。老人家更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把我让到屋里,嘘寒问暖,倒水泡茶。不大的小院打理得干净利索、井井有条。我想,这里面肯定也有范老师多半的功劳。

说到这里,当然更要提一下范老师的两本散文集《故乡与往事》《行走的故乡》,两本书记录了他的成长,写满了他的故事,抒发着他对故乡的挚爱。现如今,范老师春秋鼎盛、笔耕不辍、佳作不断,用文字抒写着他对邹平这方故土的热爱,他的《伴月斋小(笔)记》也正在陆续整理发表。亦师亦友的范老师,是我文学路上的启蒙者、人生路上的好榜样。

作者:高延新,魏桥创业职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师友   舒曼   故土   平原   老家   故乡   报纸   名字   老师   感觉   作者   朋友   作品   文章   文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