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11次世界纪录的陈晓敏"摆摊"卖金牌,称:不想放在家里起灰

2003年,在广东江门市的中心广场,一名26岁的女子获得了众多路人的关注。

众多人围了过来,还有人大喊:“你就是那个世界冠军!”

她就是曾经多次打破世界记录陈晓敏。

当天,她在广场中“摆摊”拍卖自己毕生所得的金牌,并称:“着急卖,希望大家帮忙多多宣传。”

陈晓敏的这个行为引起了当时许多人的讨论,奥运金牌是所有运动员们梦寐以求的,有多少人努力奋斗一生都无法获得。

它也代表着国家的荣誉,怎么能说卖就卖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陈晓敏做出这一行为呢?

退役的她

年龄和身体条件的衰老是运动员的致命伤,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要想突破自己的极限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难度是很大的。

在悉尼奥运会后,陈晓敏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前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身体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积累了很多伤病,继续做运动员的话也没办法创造出更好的成绩了。

因此,陈晓敏选择了退役。

在国家队训练时,除了每天的训练之外,陈晓敏经常会在休息的时候坐在一旁看书,队友调侃道:“你想转行了?”

原来,在退役后,陈晓敏想要读大学丰富自我。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2001年成功考入中山大学学习律法知识,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很充实。

由于能力突出,《羊城晚报》还向陈晓敏提出了入职邀请。从这以后,陈晓敏进入团委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

这一份工作又给了陈晓敏全新的体验,以往她认为,自己只要足够努力获得金牌,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为国家赢得荣誉。

然而在走访的时候,看到还有很多的人民生活的很艰苦。自己的奥运金牌并不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只是赢得了一时的荣耀。

陈晓敏自己是从小山村里出来的,经历过相同的生活,所以更能感同身受。

陈晓敏想干一些实事,真的为人民服务,于是不断的参加公益事业。

看到在她的帮助下,有一些人的生活越来越好,陈晓敏打心底里的高兴。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2003年陈晓敏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后就选择了回到家乡。

这时,陈晓敏从朋友口中听说村里边的小学设施非常的落后,而且人员也紧缺,村里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很多的孩子都没有办法继续学习,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在家里帮忙干活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晓敏内心非常的沉痛,唤起了小时候的回忆。

做出重大抉择

陈晓敏读小学时,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多,读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身边有许多朋友都是小学还没毕业就辍学的,如果不是后来练了体育,可能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

感同身受的陈晓敏为了帮助小学的建设,做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为,将自己获得的所有金牌无底价拍卖,拍卖的所有钱都捐给了希望小学。

那么,那一场拍卖,究竟获得多少金额呢?为何会在网络上引起争议?

当时很多人都说陈晓敏的行为太傻了,不值得。但陈晓敏却甘之如饴,每每看到小学里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的模样,都会让她倍感欣慰。

金牌虽然卖出了,但是属于陈晓敏的辉煌并没有消逝,她依然是能够刷新11次世界纪录的举重冠军。

对于她而言,有价值的并不是那些金牌,而是在这一路上她所收获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她曾直言:“不想放在家里起灰,倒不如给更有需要的人。”

之后陈晓敏依旧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更多人服务。

到底是怎么的成长经历,让陈晓敏有如此的大爱呢?

贫苦的童年生活

陈晓敏出生于1977年广东的普通家庭,家里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

陈晓敏作为长姐自然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凡事都会想先考虑弟弟妹妹,每天上完课回来还会帮忙家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

这个年代刚刚经历完“特殊时期”,每家每户的经济其实都是很拮据的,尤其是对家里有这么多儿女的陈晓敏家来说。

按照陈晓敏本来的人生安排,她的人生轨迹大概是初中读完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遇到合适的男人就结婚生子,再继续照顾自己的小家。

但是六年级的一次校运会,让陈晓敏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陈晓敏自小帮家里干活,练就了力气大,跑十公里不带喘气的本领。

在六年级的运动会,陈晓敏报了长跑项目,正逢体校教练来学校选好的运动苗子,看到陈晓敏的表现后,觉得她很有运动天赋并且爆发力很强,是个可塑之才。

便让陈晓敏进体校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

刚开始,教练并不清楚陈晓敏适合练什么项目,每天的训练都是以培养身体素质为主。到1988年,举重队组建,教练便说:“要不练举重吧。”

就这样,陈晓敏开启了她的举重之路。

起初陈晓敏练习举重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苦头。论练举重的天赋,陈晓敏的天赋并不好。

因为身体关节承受能力差,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受伤,但是陈晓敏咬咬牙坚持下去了。

既然天分不足,那就后天加倍的努力。那时候唯一能支撑陈晓敏的,就是那想要改变命运,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为了能弥补自己技巧上的不足,陈晓敏每天找教练请教,在其他队友休息偷懒的时候,她一刻都不敢松懈,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娘”。

获得成绩后遭遇“危机”

带陈晓敏入门的苏教练后来在陈晓敏获得世界冠军接受采访时说道:“晓敏真是个很努力的孩子,能在之前体校那简陋的训练环境下变成如今的世界冠军,是很不容易的。”

因为成绩优异,1990年陈晓敏被推荐进了省队。在这里,有更专业的训练设备,也有更全面的训练计划,当然也有更高强度的训练。

陈晓敏经常在训练后躺在床上累得直不起身,一觉睡到天亮。

在这艰苦的训练下,陈晓敏也收获了更多,取得了更优异的成绩。

经过两年省队的规范训练,陈晓敏进入了国家队。进国家队后,陈晓敏才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小巫见大巫,省队在国家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国家队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举重优秀运动员,人才济济,每位运动员也都非常的努力。

要说天赋的话,陈晓敏绝对是没有优势的,陈晓敏思量着,既然天赋比不上,那就靠努力。

于是陈晓敏便和教练商量加大自己的训练量,之前在省队和体校训练的时候,陈晓敏就落下了不少的旧伤。

这会又强度这么大的训练,也就发生了意外,而这个意外也差点断送了陈晓敏的运动生涯。

在某一天训练的时候,陈晓敏在举起杠铃后突然感到手关节一阵锥心的痛,一下没拿住重心不稳就摔倒在地上,身边的队友和教练看到后急忙上扶起陈晓敏送去医院。

经检查后确诊为左腿神经严重拉伤,这不仅会有影响今后的训练,甚至可能会致残。

当时她只有15岁,在恐慌中,她开始悲伤起来——自己的举重生涯才开始没多久,还没有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怎么能残疾呢?

明明内心也非常的恐惧,但是害怕队友和教练担心,还是换上笑容说道:“没事啦,我身体这么好,肯定很快就恢复了。”

教练看出陈晓敏眼里藏着的害怕,送其他队员回去后特意留下来安慰陈晓敏,和她说:“这段时间好好修养,一定能恢复的。我眼中的陈晓敏可不是这么容易被打倒的人。”

那段时间的陈晓敏,突然变得很奇怪。

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受伤后担心,陈晓敏便独自承受,一直到陈晓敏恢复训练的时候,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儿经历过这样的意外。

恢复训练的陈晓敏并没有被气馁,而是重新找回状态,在1993年的全国运动会上崭露头角,摘获举重生涯的第一枚金牌。

那时候,她仅有16岁。那一天的陈晓敏非常的激动,与此同时,在家观看陈晓敏比赛的父母也很激动。

父母的骄傲

看到陈晓敏出场后成功举起杠铃,想起一阵欢呼时,老两口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她们比谁都清楚,在获得这份荣誉之前,陈晓敏经历过多少痛苦。

后来,他们拥抱着女儿,激动的说:“孩子,你是我们的骄傲!”

同年,陈晓敏再一次在世锦赛上夺得五十四公斤级的桂冠,当她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响彻体育馆的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时,陈晓敏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她对父母说:“我一定要继续努力,让五星红旗继续飘扬。”

带着这种使命感的陈晓敏,之后的训练更是一刻都不敢松懈,在其他队友休息的时候,她选择看书提升自我。

凭着这种自我约束,陈晓敏随后几年屡次赢得比赛,为国争光。

然而这样的荣誉没有享受多久,陈晓敏便迎来了人生的低谷。

质疑声

1997年,20岁的陈晓敏在一场比赛前突然旧伤复发,身体的疼痛让她不得不服用药物,没想到第二天比赛的时候却被检查出来说陈晓敏食用兴奋剂。

这时候陈晓敏才想到前一天服用的药物有问题,但是现在是有口难辩,就这样陈晓敏被禁赛两年,并且被迫离开国家队。

这本是陈晓敏最风光的时候,她明明还可以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一展雄姿,但是却离开了国家队,这对陈晓敏的冲击很大。

而之前并肩作战队队友们也对她唯恐避之不及,回到家里时也经常能听到邻里的骂声,这一刻陈晓敏以往的高光消失不见。

“我相信你。”也是在这个时候,陈晓敏结识了伍丹。

伍丹是一个体贴细腻的男人,他能在陈晓敏失意的时候像一个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她,久而久之,陈晓敏就陷入了温柔乡,爱上了这个男人。

两人恋爱几年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当所有人都以为陈晓敏从此淡出举重圈不再举重的时候,陈晓敏只是在背后蓄力。被禁赛又怎么样?不在国家队又怎么样?这都丝毫没有阻止她前进的步伐。

在被禁赛的这两年,陈晓敏依旧没有松懈,她找了专业教练进行监督,把每一次的训练成绩都记录下来,制定更高强度的训练计划。

在这样的训练下,陈晓敏的伤病更加严重,时常都是带伤训练,但是疼痛后带来的喜悦是,陈晓敏的训练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禁赛期结束后,陈晓敏卷土重来。1999年参加悉尼奥运会选拔赛,她再一次强势的进入公众的视野,以三战三胜的成绩成功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只是,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民众都还带有对陈晓敏的偏见,对她参加奥运会都是一片嘘声。

2000年,23岁的陈晓敏第一次站在她期待已久的奥运会赛场上,她努力放平心态不去在意别人的目光,沉下心来,一举成名。

总共四次单举,陈晓敏两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周围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让陈晓敏喜极而泣,她终于做到了。

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陈晓敏的使命感有了归属,为了这一刻,她努力了整整十二年,经历过摔入谷底的痛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辉煌。

后来,因为伤病不断复发,陈晓敏选择退役投身公益事业,换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2003年,26岁的她将自己的获奖金牌等拍卖,最终将获得的399万元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中。

到2007年,陈晓敏伤病再次复发,家人们劝她停下手中的事全心休养,陈晓敏深思熟虑后辞掉了工作,和家人前往澳洲休养。

此后,陈晓敏就真的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属于她的辉煌依旧存在。

凤凰涅槃需经历浴火的煎熬,陈晓敏何尝不是这样呢?能在辉煌时不骄不躁,低谷时不气不馁,提升自我,一雪前耻,这是令人佩服的。

即便现在陈晓敏已经不在奥运赛场上,但她依旧是我们的骄傲。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金牌   家里   体校   举重   世界纪录   队友   国家队   天赋   教练   成绩   努力   陈晓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