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被叫错成“芈原”!为什么姓芈但只能叫屈原?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兴起还要从屈原开始说起,据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投河自尽。从屈原生前留下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爱国之心是多么的浓厚。所以很多导演都会将屈原相关的历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用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他。

在《大秦帝国》这部影片中,剧组给屈原的名字居然是芈原而不是屈原,有很多观众都认为这部影片一点都不尊重历史。但是了解过相关资料以后却发现屈原确实姓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屈原精神

在了解屈原究竟姓什么之前,我们应该要清楚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诗人究竟是多么令中华儿女敬佩。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去分析,屈原带给人们最主要的就是精神上的支柱,而屈原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屈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爱国诗人,他甚至将国家的安危排在了个人之上,但是爱国之士最终还是走上了悲惨的道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诡计多端、老谋深算。他挑拨离间楚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张仪。

张仪通过极端的方式使楚国内的中流砥柱土崩瓦解,最终更有利于秦国灭了楚国。可屈原被陷害以后,哪怕快要死了,他的内心依旧牵挂着国家。这就足以看出屈原的爱国意识有多么的强烈。他将国家的命运放在第一位,竭尽一生挽回危在旦夕的国家,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屈原的这一份责任与担当,让后人感到无比的钦佩。

屈原的第二大美好品质就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并且为老百姓担忧。他不仅对自己国家的君王非常的忠诚,他还十分重视自己国家百姓的安危。屈原曾在《离骚》这篇文章中谈过自己对国家、百姓以及个人安危。

他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从这句词中就可以看出屈原每天都在为国家前途而担忧,为黎民百姓的安危而担心,对自己前途一片黑暗而感到迷茫。尽管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为这个国家贡献着力量,从这就可以看出屈原的品质是多么高尚,这也就是为何他死后人们都要祭奠他的原因。

屈原无论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他一直都在探求真理,寻找世间的真相。那么他所说的真理到底是什么?是对国家如何安邦,百姓如何安居乐业以及有抱负志向的人如何得到重用的探索。

他虽然不是君王,但是他所思考的内容要比君王还要广泛。他会去思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他还会去探索法治以及改革的意义。如果楚怀王能够采取屈原的一些想法,或许楚国不会被秦国所灭。

屈原曾在《离骚》中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足以看出他对于探寻真理的决心。而且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对于远大的抱负以及对治国的一些思想,他都从未改变过。

所以他在《离骚》中说过,虽九死而犹未悔。哪怕是赌上自己的性命,他都不愿意后悔,因为这些就是人世间的大道理。时代不同,探索真理的背景并不同,而屈原想要探索的这条道路,甚至会抵押上他的性命。

可是他就犹如一个英勇善战的勇士,依旧向前奔跑,这份义无反顾感染着每一代人。屈原用生命谱写着华章,而后人读完他的文章和诗词以后,被屈原的力量所感染,这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纪念屈原的原因。

很多人除了对屈原生前所做的一些事情感兴趣以外,对于屈原到底姓什么还存有疑惑。因为在《大秦帝国》这部影视剧中,他们将屈原叫成了芈原,这个芈原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为什么大多数的信息中都表明他叫屈原而不是芈原?这背后与古代的姓氏制度有关,还是另有隐情?

二、姓氏制度

在《大秦帝国》这部影片中,导演确实将屈原称为芈原,但是在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自称自己姓屈,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众所周知,屈原是楚国的王族,而芈这个姓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现如今,对于屈原到底姓什么的争论还是要从姓氏制度开始说起。

其实早在中国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姓氏,黄帝其实是姬姓熊氏、炎帝姜姓神农氏、尧为祁姓陶唐氏、舜为姚(妫)姓有虞氏、禹为姒姓夏后氏,而楚国先祖季连为颛顼后代,是芈姓。有很多学者以致认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而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但是这样的思想观念其实还是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首先第一点,如果对现代人类学比较了解的话就会清楚,母系氏族社会并不是先于父系氏族社会;而且从甲骨文考古来看,商代其实还没有形成姓氏制度,有很多证据都指出姓氏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

那么姓氏是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不应质疑。姓表示的是血缘出生,这是不能够改变的事实,而氏表示的是社会集团,这个是可以随意变化的,不能简单的认为氏是姓的分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女子在还未出嫁之前是随父氏的,出嫁以后从夫氏,但是姓还是固定重复的。

在古代的称呼体系中,主要以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是因为古代男子是进入仕途的重要人选,而不是女性。当其他人别人看一下氏族就知道你具体学习。比如你出自什么集团,地位尊卑如何。

那么屈原的“屈”其实是氏而不是姓。很多人认为屈氏主要来源于春秋初年屈瑕,人们对于该人物的很多信息都来源于书籍,在《世本》中,屈瑕是楚武王之子;而且在清华简《楚居》中发现了“屈紃”,但是“屈紃”这两个字是指人还是地名还有待争论。

三、屈原不能被叫做芈原

在古代宗族观念较严格的情况下,宗师礼法严苛,对于很多事情的管控也是相当严格的。在战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姓氏制度,而屈原所在的楚国更是将姓氏制度的严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其他它国家为何在这方面没有如此的严格呢?这还是因为楚国在当时的地理面积较广阔,所以管控要更加严格才对。在姓氏方面规定男性称氏,女性才能冠姓。

想要对楚国的姓氏制度有更广的了解,其实可以参考前段时间非常火的《芈月传》,在剧中,屈原是芈月的老师,而且在前文中我们就已经提到了屈原的家室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是楚国王室的同宗。而楚国的国姓是羋,氏是熊,而屈原的氏是屈。那么王室的人称芈月都是以芈为姓,并没有称它为熊月,那么屈原也不应该称他为芈原。

氏不同的目的其实就是起到分支作用,因为皇室家族是非常大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皇帝有三个孩子,那么他这三个孩子将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后代,那么分支的意义其实就是能够更好的起到亲疏远近分辨的作用。

而且战国时期的姓氏制度是十分复杂的,每个国家的姓氏制度都各有不同。很多人又会对秦始皇的姓氏进行辩论,秦始皇不是叫嬴政吗?如果对历史了解并且看过文献的人就会知道,秦始皇有“秦政”、“赵政”的名字,但从来被叫“嬴政”过,那么嬴政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因为在秦汉时期,姓氏进行了合流。姓氏区别的意义已经不大了,所以就以“嬴政”称之。为什么姓氏会合流?因为战国时期氏族就已经走向了土崩瓦解的结局,姓氏的区分可以说是毫无意义。所以今天所说的姓氏,有姓的作用,比如区分血缘、不可变化。所以战国七雄的国号到今天都是姓氏,而姬、嬴、芈这些古姓却鲜见了。

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他首先进行了姓氏统一,毁掉了氏,只保留了姓,所以再没有人可以叫他赵政。而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自己来表明对姓氏制度改革的决心。

如果将屈原叫做芈原,放在现代社会完全没有任何的问题,哪怕在不严谨影视剧中也不会有很大的毛病。可如果真的是放在等级森严的战国时期,那就闯了大祸。但是导演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遵循历史,更好的还原当时的场景,如果用芈原就会表现出不严谨性,有一种玷污历史的感觉。

四、总结

姓氏制度在战国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无论是书籍还是影视作品,在还原历史的时候,一定要设身处地的去还原当时的环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出现不严谨性。

影视作品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重要桥梁之一,想要让民众更好的尊重历史那就必须要更好的还原历史。今天有关于屈原姓氏的相关内容就说到这,感兴趣的朋友我们下一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屈原   楚国   爱国   氏族   安危   姓氏   战国时期   制度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