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忠良岳飞因为“莫须有”三个字被杀?莫须有:这个锅我不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西子湖畔的岳飞墓,迎接全国各地的悼念者。人们在为这位悲剧英雄叹息之余,也不忘向秦桧的跪像吐口水,以发泄对“莫须有”的恨。但“莫须有”到底是何意?岳飞真是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吗?

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除夕,抗金名将岳飞被押解至杭州大理寺监狱(宋朝最高司法机关)内的“风波亭”下,狱吏端来一杯毒酒:“岳将军请。” 岳飞面不改色,要来纸笔,用八个大写字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然后长啸一声,拿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去世时年仅39岁。随后,岳飞的养子岳云和副手张显被押上刑场,斩首示众。一代名将就这样战死,结局悲惨而尴尬。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宋崇宁二年(1103)出生在一户农家。岳飞自幼喜读《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相传他天生力大无穷,未成年时能拉三百斤重的弓。

岳飞的青年时代,正值宋朝更迭,金兵肆虐之时。岳飞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投身抗金队伍,并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而不断晋升。靖康之变后,飞肩负光复中原的重任,率军北伐,与伪齐(金人拥护的伪政权)和金兵进行了数次决战在北方,收复了大片失地。岳飞武功高强,身先士卒,他率领的军队作战英勇,屡战屡胜,往往以少胜多。同时,岳飞的军队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不得罪百姓。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岳家军”。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春,金将完颜宗弼(女真名金兀术)率金兵大举南侵,“岳家军”与其在郾城进行决战。岳飞巧用谋略,大败金军王牌铁浮屠、拐子马精锐,一举歼灭完颜宗弼的数万精锐。


继而,“岳家军”又在颍昌大败完颜宗弼,就在中原复辟可期之际,求和的宋高宗一连颁发了12枚金牌,命岳飞班师。岳飞大怒,叹息一声,恨而撤军,曰:“十年功,一日毁!”岳飞回朝后,立即落入秦桧等人设下的网罗,以谋反罪被捕审讯。屡次审问无果,秦桧暗中命人将岳飞杀在狱中。宋孝宗即位后,下诏为岳飞平反,以礼改葬。后世帝王追封岳飞为“鄂王”,谥“武穆”。

“莫须有”之谜

众所周知,岳飞冤案而死,秦桧“莫须有”的罪行毁掉了一代忠良。但很少有人探究过,这个“莫须有”从何而来?


其实,“莫须有”的典故出自《宋史·岳飞传》。岳飞父子被囚禁,即将被处决。与岳飞同样是抗金名将的韩世忠感到不满,去找秦桧询问原因。秦桧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听了,怒道:“‘莫须有’二字,岂能服天下?


通常对“莫须有”的理解是“大概有”或者“或有或无”的意思,有人还将“莫须有”解释成“根本没有”的意思。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责问公然说出“大概有”或者“没有”,等于是承认自己枉杀忠良。一国宰相说出这种话是很不合情理的。


这一疑问多次被后世学者提到过,一些学者根据宋代当时的语言用法去比对“莫须”的含义,得出的结论是:“莫须”的含义是“难道不”,“莫须有”的真正含义是“难道没有”!这个解释还原到对话中也比较合理——秦桧反问:“难道没有这种事吗?”这更像是对韩世忠问题的回应。秦桧对韩世忠问题的回答是“费子云、张宪”,即岳云、张宪的罪名,而不是岳飞。韩世忠对岳飞的罪行没有异议,但对岳飞和张宪的无根据定罪感到愤怒。

然而,真正被“莫须有”杀死的并不是岳飞本人,而是岳飞的儿子岳云和手下的大将张宪。由此可见,岳飞之死另有原因。

一代忠良的致命缺陷

岳飞深谙武功,善用武人,善诗书,在人格方面可谓“白无瑕”、“十全十美”。正史对他的评价是:“文武双全,人智兼备,一代霸业!不过,完美的岳飞也有他的弱点,那就是在政治上极其幼稚,在性格上过于直率。岳飞自幼仁慈寡言,性格内敛,又因心胸开阔,一心为公,不善心机,显得过于直率。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对岳飞的评价是“岳飞不以才自贬”,可谓中肯。


早在岳飞年轻的时候,就因为性格耿直,与上司发生过多次矛盾。作为一名下级将领,他曾写信给刚刚登基的宋高宗赵构,痛陈克复大计。信中称一些高级将领“不足系中原之望”。并请皇上亲征。岳飞此举当然是出于诚意,只是这封信还没有送到宋高宗手里就被扣留了。岳飞也因为越信触犯法律,被开除出部队。

岳飞成名后,宋高宗赵构非常欣赏他,除了不断加官提拔之外,他还亲手题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并请人为岳飞做了一面旗帜。宋高宗充分信任岳飞的带兵能力,继续调兵听从岳飞指挥还要求其他将领“听(岳)飞号令,如朕亲行”。得到皇帝如此“隆恩”的岳飞,在性格方面却依然如故,甚至恃才乘宠,愈发意气用事。

皇帝曾将王德大将的淮西兵马置于岳飞麾下,但遭到和平主力秦桧的阻挠,最终作罢。岳飞愤然辞官,将军队分给部下,不辞而别,走上庐山祭奠母亲。皇上再三吩咐他回去,他坚决不肯。忍无可忍的高宗只得给岳飞的幕僚下了死命令:“不找回岳飞,你们也别想活!”这样,岳飞的部下以死相求,才把“岳太尉”给“请”了回来。皇帝面前耍脾气的事情,岳飞还做过很多,而这些都是做臣子的大忌。

岳飞心胸坦荡,对于内心的想法毫不遮掩,也不顾及后果。宋高宗赵构因为南逃时受到惊吓而丧失了生育能力,他唯一的儿子也早早去世,于是将宗室子赵 (即后来的宋孝宗)收为养子。岳飞一心为国着想,加之自己非常欣赏赵 ,于是屡次上书谈论立储事宜。要知道,古代皇家立储是皇帝的私事,大臣是没有资格过问的。岳飞一片忠心,却幼稚地触碰了权力的禁区,皇帝对此自然十分厌恶。


除此之外,岳飞还屡次上表陈词,提到要克复中原,迎回被金军掳走的两位先朝皇帝,可他没有替高宗想过,一旦真的迎回了“二帝”,如今的皇帝又摆在哪里呢?

绍兴七年(1137),南宋大将郦琼杀死兵部尚书吕祉,率数万精兵投降了伪齐政权。这一事件让宋高宗赵构痛下杀心:这些拥兵数十万的将军,才是对自己宝座最大的威胁。于是,统兵十万、民望甚高、能力令人畏惧却又缺乏政治头脑的岳飞,就成了皇帝和奸臣们第一个清除的对象。一代忠良就此殒命,成为历史第一大冤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忠良   莫须有   岳家   中原   绍兴   南宋   名将   大将   皇帝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