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逝世后,叶剑英拒绝在哀悼会上致悼词,叶帅:只有一人合适

1976年元旦前后,北京的一处病房外,叶剑英正在来回踱步,脸上挂满了担忧之色。

突然间病房打开了门,叶剑英立马走了过去,想要询问周总理的状况。

可是里面走出来的医生已经泪流满面
“周总理,离开了!”

叶剑英的内心好像突然缺失了一块,他瘫倒在地,这个为新中国奉献一生关心新中国一生的人离开了。

图丨叶剑英

周总理去世后,葬礼上为他写悼词的人让此时的中央了陷入了争执。

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叶剑英成为了众人的首选。

而叶剑英却拒绝了为周总理写悼词的重任,他告诉大家:
“若要为周总理写悼词,只有他一个人合适,我还不够格。”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渊源呢?

周总理和叶剑英的交情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自小便在家庭的培养下学习了许多知识。

在他长大后,满目疮痍的中国让他的心中升起了投笔从戎的愿望。

于是叶剑英考入了云南讲武学堂,并在其中努力学习,想要为中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毕业后,叶剑英随着革命的洪流加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队伍当中。

在军阀陈炯明叛变后,叶剑英跟随着军队英勇作战,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他也因此受到了国民党的重用。

在国共开展第一次合作后,具有优秀军事才能的叶剑英受廖仲恺的邀请来到了黄埔军校。

正是在黄埔军校,这一对亦师亦友的朋友相识了。叶剑英起初并不在意共产党,但是在军校内,他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也在他们的教导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让叶剑英认识到了一条光辉的道路,他也在与周总理相处的过程中,见识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

于是他向周总理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但是这个请求最终被当时的党组织给拒绝了。

“叶剑英毕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图丨叶剑英

叶剑英第一次入党的要求就这样被拒绝了,但是他也并没有气馁,准备在以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加入。

1927年,随着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他开始大力打击共产党。起初的蒋介石还给叶剑英发去电报,想要将他收入自己的麾下。

但是叶剑英见到蒋介石的恶劣行为,立刻发出了反蒋的声明,来到武汉政府想要寻求光明的道路。

但是此时的武汉政府也已经掉入了黑暗的深渊,汪精卫等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也对共产党放出了自己的爪牙。

于是叶剑英决心加入共产党,他找到自己的同乡,告诉了周总理自己的想法。

图丨周总理

周总理对于叶剑英的到来也十分开心:
“我在黄埔学校就与他相处,他的性子我是知道的,我们应当表示欢迎。”

在加入共产党后两人建立了更深刻的革命友谊,。

927年,在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后,叶剑英在广州和南昌起义策应,打响了第二枪,领导了广州起义。

1934年,在红军长征途中,因为要抢渡湘江,叶剑英带着队伍急忙前进,却遭到了敌人的空袭,叶剑英因此受了重伤。

在听闻这件事后,周总理命令自己的手下立刻将叶剑英送去救治,还时常关心也叶剑英恢复期间的病情。

而红军在长征时期的分裂中,叶剑英秉持着自己的立场,始终支持周总理和毛主席的决定,更是在张国焘分裂期间发来的密电交给周总理,这才使得当时红军的队伍转危为安。

图丨周总理、叶剑英

两人互相关心的友谊到现在也值得被歌颂。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对共产党实行”焦土抗战”政策,一场大火就这样席卷了长沙城。

叶剑英和周总理两人当晚正睡在长沙城,当大火蔓延的时候,叶剑英的警卫叫醒了他。

他醒过来后,并没有慌张的逃跑,而是赶忙跑到周总理居住的地方叫醒他。

“恩来,你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在叶剑英赶到的时候,周总理的屋子已经开始有火势蔓延,但是他并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冲进去了将周总理带了出来。

在“皖南事变”时期,重庆受到了冲击,叶剑英和周总理无比慌张,两人都想留下来处理工作。

他们两人互相争吵,都想把撤离的机会留给对方,最终这件事只能上报给延安交由毛主席处理。

图丨周总理

文革时期,许多的爱国人士都“四人帮”被打到,叶剑英自然也进入到了被打倒的行列。

在周总理知晓这个消息后,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了人民大会堂,怒斥了“四人帮”的恶劣行为。

“叶剑英坚决拥护毛主席,这个会议是不是不合适?”

在周总理的保护下,最终叶剑英逃出了被批判的风险。

晚年在周总理病重时期,叶剑英时常关心周总理的病情,亲自考虑方案给周总理治病。

按理说,两人之间宛如生死的关系理应由叶剑英来致辞,可是叶剑英却说只有一个人的资历足够,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的挽救

那么叶剑英为何会选择邓小平来写悼词呢?

1976年,随着“四人帮”的进一步衰败,此时的中国正需要一个革命的领导来挽救这种局面。

叶剑英就在这时力挺邓小平来主持中央的大局,挽救处于水火之中的新中国。

为周总理写悼词能够加强当时邓小平的威望,更好的完成对中央政治局的改写。

其次,当我们回顾整个党史,邓小平确实比叶剑英更加有资历。并不是说叶剑英的行为或者贡献不够,而是邓小平是当时周总理最为看重的接班人。

周总理和邓小平是在赴法留学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的邓小平还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这时的他并没有接触到新思想,也就没有加入到党组织中

周总理在来到法国后,他一边学习,一边加入到革命的组织中。他在法国的留学生中间宣传共产主义,并且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图丨邓小平

当时的邓小平在周围人的宣传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清晰的认识到,这是能够改变中国的思想。于是邓小平也加入到了共产主义的道路中。

邓小平在党组织中积极学习,努力研习马克思主义。

此时的共产主义小组在经过讨论后,决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将来加入共产党做铺垫。

在周恩来当选当时青年团的书记后,便和邓小平积极的与其他思想做抗争,两个人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身后。

在法国工作的期间,两人相处的十分友好,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是十分相似。两个人都喜欢看足球,都爱吃牛角面包。

图丨周总理、邓小平

艰辛的岁月总是容易培养感情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也建立了十分深厚的革命友谊。

新中国解放以后,邓小平就来到了周总理手下工作,两人一直相辅相成。当周总理有事情需要出国处理的时候,都会让邓小平全权负责工作。

在那段黑暗的动荡时期,邓小平遭到了“四人帮”的猛烈打击,一度掉入了不可挽回的局面中。

但是周总理为邓小平再三争取,还在毛主席面向数次保证邓小平是一个好同志,这才让邓小平和一家人能够安稳的回到北京。

1975年2月1日下午,周总理出席了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常务会议,在会议上他向大家叙述了自己身体的病情,告诉大家:
“我的身体已经是风烛残年了,经不起工作的重负,今后的国务院工作由小平同志来主持。”

图丨周总理、邓小平

在九月份周总理会见外宾的时候,还对他们说:
“今后邓小平同志将接替我的工作,负责新中国的事务,你们可以对他放心,他的能力于是有目共睹的,将代替我执行中国和平的方针。”

对于周总理,邓小平也是对他有着十分丰厚的感情。

晚年的邓小平赋闲的时候,他的女儿曾经向他提问道:“父亲,在与您共同留法的人中间,您与哪位的关系最好呢?”

邓小平思索一番后,说:
“是周总理,我和周总理的相处时间最长,他时常关照我,我也一直将他看作自己的兄长。”

悼词之事

1976年1月8日,我们伟大的周总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天是举国默哀的时期。

众人悲痛过后,开始商量要如何为周总理处理后事。

周总理曾经给自己的夫人邓颖超交代过不用举行盛大的仪式,希望不给新中国造成负担。

图丨毛主席

但是毛主席拒绝了这个要求:
“一切按照规格进行,要让恩来走的体面一些。”

虽然邓小平在周总理和叶剑英的支持下已经在负责中央的日常事务,但是“四人帮”的阴影仍然盘旋在中国的上空。

在讨论周恩来去世后事务的会议上,为周总理写悼词支持追悼会的这一项事务成了“四人帮”的争抢对象。

江青集团害怕邓小平在主持事务后,会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势力,便主张让自己手下的人主持追悼会。

这遭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反对,最终经过了一番讨论,江青集团手下的张春桥,提出了由叶剑英来给周总理致悼词:
“现在全国都在反击“右倾”之风,由邓小平来致悼词,怕是不合适吧!”

图丨叶剑英

叶剑英自然看穿了江青集团的阴谋,想要通过减少邓小平的影响来削弱他的政治地位,于是便对张春桥提出了反驳:
“邓小平同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功臣,又是现在处理国务院事务的“代总理”,有什么不合适?”

最终叶剑英力排众议,确定了在追悼会上由邓小平致悼词。

在追悼会上,邓小平用沉重的声音念出了对于周总理的无限追思之情。

会场上时不时的会传来哭泣的声音。而当邓小平念到:“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的时候,整个会场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邓小平也忍不住饱含热泪。

图丨周总理追悼会

在周总理的遗体火化后,他的妻子带着他的骨灰乘坐飞机,将他的骨灰洒在了他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

摧毁四人帮和改革开放

周总理离开后,邓小平当选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依然遭受到了重重阻碍。这件事情的决策权最终还是来到了毛主席的手里。

最终毛主席并没有选择江青集团,而是将这份重任交到了华国锋的手里。

邓小平也在之后的时间里遭到了江青集团的猛烈冲击,最终不得不在四月份卸下了副总理的职位。

在毛主席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召见了叶剑英,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而这样正是标志着毛主席时代向着邓小平时代的过渡。

图丨华国锋和妻子

在叶剑英和华国锋的处理下,最终“四人帮”集团被摧毁,中共中央终于摆脱了阴影。

邓小平康复住院后,叶剑英亲自来到了邓小平的家里,两人闭门长谈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叶剑英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真正走到了中国历史的台前。

恢复了“四人帮”带来的破坏后,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改变中国的议题,那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改变了新中国的进程,让新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最终稳居于世界的前列。

邓小平没有辜负周总理给他的期望,带领中国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结语

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中国而考虑,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论遇到如何的艰难险阻,他都依然矢志不渝的前进,为了新中国的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图丨周总理

谨以此文向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同志以及叶剑英元帅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悼词   南昌起义   黄埔军校   周恩来   友谊   会上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   蒋介石   中国   共产党   合适   时期   事务   集团   工作   叶帅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